“我沿循公正与廉洁,这是法官与生俱来的品质,本着善良和正义的观念去适用法律,经年不变。我重视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件,无论标的大小,简单还是复杂;我公平对待来到我身边的第一个人,无论他们来自何方。”这是黄文娣在一次先进宣讲会上的动情陈述,也是她的职业信条。
近5年来,她共承办了2312起案件,无一起投诉。“很多案件看着简单,但可能就是诉讼当事人的全部。因此一定要走心(保持对生活必要的怜悯)、入情(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努力寻找各方当事人利益平衡点),切忌简单一判了之。”黄文娣说,“只有这样,我们付出的努力才会被认可和信任。才能让当事人‘含着怨气而来,面带微笑离开’。”
公正审理,不让当事人合法权益受损失
在横山桥法庭庭史陈列室里,有一面“湘民感谢你们”的锦旗,就是对黄文娣深入了解案情,公正对待当事人的肯定。
湖南来常务工人员宋某通过自己的努力,如愿在当地购置了一处房屋。谁知没过多久,原房主就反悔了,还把宋某告上法庭,要求返还房屋。原房主摆出了很多理由认为房屋买卖合同无效,可宋某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当地面临拆迁,原房主觉得吃亏了想耍赖。他担心法庭有地方保护,曾几度扬言若判决不公要如何如何。
黄文娣发现案件涉及合同效力认定、善意取得等多个法律问题,情况较为复杂,没有机械办案,而是到拆迁办调取资料、到国土部门调查土地性质、到社区实地走访,在大量事实证据面前,最终认定房屋买卖合同有效,判决驳回原房主的诉请。在送锦旗时,宋某对黄文娣为了他的案子奔波多个单位的求真务实之举非常感动,黄文娣则说:“是辛苦,但很值得。”
黄文娣认为,公正办案是法官的基本职责,只有坚守公正,百姓才会信服。因此她要求自己不断提高专业素养、不断增强职业敏锐性:“案件要办就要办得公道,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温暖调解,用热心和耐心促案件化解
“黄法官,我去打听过其他同行的案子,都没有像我处理的这么好,你为我争取了最大的利益,谢谢你!”这是出租车司机程师傅给黄文娣送锦旗时说出的心里话,是对她宁可自己多辛苦一点,坚持用热心和耐心化解矛盾的肯定。
由于按照行业惯例,营运出租车协议到期后,他的出租车要被公司收回并强制报废,他坚决不同意引发诉讼。黄文娣耐心向程师傅释法明理过程中,发现程师傅的家庭遭遇困难,妻子重病急需用钱,一旦车辆被收回,家庭的经济来源也断了。于是黄文娣没有依据先前案例直接判决,而是多次与公司沟通,积极组织双方调解。她分析出租车行业的状况,强调双方多年合作的感情,让公司负责人心服口服,最终为程师傅免除了部分挂靠费用,并重新签订营运协议,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
曹先生的汽车租赁公司遭遇8名客户拖欠租金,起诉到横山桥法庭。8名被告因故都无法直接联系。如果法院启动公告送达、缺席审判,至少半年时间,原告还要出公告费用,判决后依然联系不上被告,还要进入执行程序。黄文娣转变办案思路,根据被告留在租赁合同上的联系电话,一番努力后成功添加了5名被告的微信。面对不以为然的被告们,黄文娣不厌其烦地解释:若不应诉,缺席审判会作出对被告不利判决;生效裁判文书要上网公开;等到强制执行还将被列入失信人名单,影响今后的贷款、购房等一系列活动。一个月之内,她通过微信调解了5起案件,另外3起案件通过正常司法程序也得以结案。
不仅如此,针对公司在租车业务中存在的问题,黄文娣还专门向公司发出司法建议,建议在租赁合同中增加一条:发生合同纠纷,以甲乙双方签字生效的地址为法律文书送达的地址,从而避免联系不到被告而产生的送达困难。曹先生当即接受。
巧借外力,让双方都对结果心服口服
黄文娣还擅长借助外力促进矛盾化解,让双方都对结果心服口服。
70多岁的张师傅曾经拿着一张11年前的借条,要求邻村人陈某妻子归还1万元借款。他说当年借给陈某1万元,没想到陈某突发脑溢血去世。此后他年年讨要,陈某妻子均推托不还。因为过了2年诉讼时效,张师傅必须证明自己每年都向陈某妻子要债才行。张师傅无法举证,法庭本可以直接驳回诉请。
黄文娣认为,直接判决不能根本上化解矛盾,便联系了陈某妻子所在村委的调解主任,请他协助法院做陈某妻子的工作。调解主任两次上门做工作,最终陈某家人和张师傅达成和解,一次性支付5000元。
朱某摔倒骨折,去卫生院治疗后,伤口处一直没有愈合。去大医院住院两个多月后才逐渐愈合,花去医药费近6万元,且需要长期在家康复。朱某认为卫生院当初没有处理好,属于医疗事故,起诉要求赔偿。卫生院不承认是医疗事故,反认为是朱某自己没有养好伤口。双方僵持不下。
为了寻找突破口,黄文娣找到武进区医患调处中心,请来一位某大型医院退休、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疗专家。在看了朱某的伤口情况及诊断记录后,专家认为是卫生院在处理伤口时,没有使用足够剂量的抗生素,这种情况构不成医疗事故,是医生经验不足而存在一点过失。卫生院对专家意见表示认可。据此,黄文娣再次召集双方调解。卫生院支付朱某2.5万元作为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