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赋能,稳居汽车座椅行业“第一方阵”
日期:01-15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7版:新钟楼 上一篇 下一篇
□童华岗 王淑君 陈刚 刘晨
从优秀员工评比到核心团队竞争;从做好新能源汽车座椅配套到研发高铁、医疗座椅等特种座椅;从开发整车企业客户到打开汽车后市场的大门……近年来,位于钟楼经济开发区新闸街道的江苏昊邦智能控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昊邦智控”)从普通汽车座椅、工程座椅起步,以创新研发破圈、以“智改数转网联”赋能,让这家有着21年历史的钟楼智造企业稳居中国汽车座椅产业的“第一方阵”。
总经理樊夕珍表示,未来昊邦智控将立足座椅产业,进一步扩大应用场景,研发游艇座椅、私人飞机座椅、美容美发座椅、人体工学座椅等,同时向高端个性化定制座椅领域进军。
智改:让座椅更舒适
随着国产电动汽车“彩电、冰箱、大沙发”的普及,消费者对座椅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座椅通风、座椅加热成为了标配,更高端些的车型,还要有驾乘人员记忆功能、触摸屏调节功能,甚至语音指令功能等等。樊夕珍介绍,除此以外,汽车座椅对舒适性的检测、电气功能的检测、对外观的要求,也都较5年前提升了许多。
“汽车座椅,肯定要讲究乘坐舒适性,而对舒适性起重要作用的是座椅的海绵。”她告诉记者,昊邦智控积极拥抱“智改数转网联”,去年将单密度人工海绵发泡生产线升级为双密度海绵发泡生产线,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在打料工序引进了机器人,而海绵质量好不好,打料非常重要。“之前打料我们是人工打,往往会不均匀,质量时好时坏,现在机器人打料完全解决了这一问题,不仅打料更精准,而且还减小工人的劳动强度。”
消费端需求在不断变化,昊邦智控也紧跟形势不断调整,座椅的配色、设计、搭配、缝制不断出新,产品还要经过气味和有害物质检测,符合国际环保要求。目前,企业拥有整椅装配生产线2条、零部件装配生产线2条、骨架装配生产线2条,2023年各类座椅的产量超过100万套。
实力:为印尼高铁做配套
樊夕珍常常和员工说的,就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而昊邦智控的团队,也令她非常骄傲。“我们的研发团队有40个人,有很多个性化订单,(设计)交给研发团队都能很快完成。”为印尼高铁开发商务舱高端座椅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去年,印尼铁路公司的代表来到国内,为一条即将开通的高铁线路寻找商务舱座椅的生产企业,在国内合作伙伴的推荐下,他们找到了昊邦智控。“订单虽然只有60多套座椅,但要求非常高。”昊邦智控技术副总戎文龙说,当时印尼要求座椅都要是“0重力”座椅,还要带360°旋转功能,有自动升降翻转的小桌板,以及集合了通风、加热、按摩等12种功能的触摸屏。“我们研发团队以当时航空用头等舱座椅的标准对订单产品进行了量身定制,这也是国内首次把头等舱座椅技术运用到高铁座椅上,不仅满足了舒适性要求,还满足了包括阻燃性、强度、耐久度等高铁要求。”最终,团队经过3个多月的研发,对研发出的样品,印尼方面看了非常满意,当即下单,昊邦智控仅用20多天就完成了交付。高铁线路开通后,多功能的商务舱座椅还作为亮点,出现在了印尼高铁的宣传片中。
未来:围绕座椅做“加法”
戎文龙告诉记者,头等舱座椅其实是航空座椅系列中最高端的一种,而对于航空座椅,昊邦智控实际已埋头研发了10多年,先后做过三代产品。第一代是和奔驰威霆联合研发的航空座椅,第二代是为别克GL8的后市场定制的产品,相较于第一代,骨架平台更可靠,功能也从第一代的4项增加到12项。第三代是从2022年开始独立研发的零重力座椅,在增加舒适性功能的同时增加了娱乐功能,如新增头枕音响及阅读系统等等。零重力座椅更合理地分布了人体的重量,减小因体重产生的压强,同时更符合人机工程学,能很好地缓解旅途乘座的疲劳,同时增加趣味性和体验感。
虽然是从汽车座椅起家,但昊邦智控的发展方向显然不止于此。未来,随着多元的应用场景,昊邦智控也会推出一系列创新产品。今年企业还与阿里巴巴签约,在其平台为更多的客户进行个性化座椅的在线定制。“我们要练好‘内功’,比如激光切割、电泳漆、缝纫,打造专业的生产闭环,这样反映速度就更快,交付时间就更短。”樊夕珍说。努力也终有收获。去年企业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今年4月,昊邦智控与北京汽车签约,为后者提供MPV车型配套的第三代航空座椅,此前昊邦智控已经在为东风、广汽、奇瑞配套座椅。除了乘用车的高端座椅,昊邦智控还在工程车座椅上持续发力,已经为三一重工、徐工配套起重机座椅10多年,中联、陕汽、集瑞等都是企业的客户,昊邦智控的重卡用气囊座椅获得了多个厂家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