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提升科创体系效能
日期:01-15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3版:文笔塔 观点 上一篇 下一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科技强国竞争,比拼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阐明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意义,明确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使命责任,对于充分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对加强科技创新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提出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要求。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如何激活各类战略科技力量,推动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化高效协同,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重大紧迫议题。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科技创新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政治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健全,形成高效的组织动员体系和统筹协调的科技资源配置模式。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新型举国体制的核心任务就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将“集中力量办大事”与“激发全社会科技创新活力”结合起来,重构各类创新要素的组合与合理流动体系。这要求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把政府、市场、社会有机结合起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用市场引导创新资源有效配置;另一方面要发挥好政府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大力开展协同创新”,“形成推进自主创新的强大合力”,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将党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领导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近年来,常州在重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中充分发挥政府的牵头作用,率先落子新能源产业体系,提前布局建设新能源之都,组建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赢得新能源产业及产业绿色发展的先发态势。2023年,常州新能源汽车产量超过68万辆,“发储送用网”深度融合,产业集聚度位列全国第三。
坚持战略性需求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坚持战略性需求导向,确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着力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难题。”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都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自觉履行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科技创新工作要聚焦国家战略科技需求,找准自身定位责任,支持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国家科技创新力量和区域创新力量要聚焦重大科技任务,整合创新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协同攻克关键领域的“卡脖子”难题,提升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地区要立足自身优势,结合产业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布局科技创新。要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或区域科技科创中心,使之成为世界科学前沿领域和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全球科技创新要素的汇聚地。”近年来,常州主动融入我国科技创新的新型举国体制,准确把握自身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定位责任,立足产业优势合理布局科研平台,深化“一核一园两室三中心”建设,有效发挥平台连接科学研究和生产应用的中介作用。为打造高水平科研平台,常州全面推动龙城实验室与工业母机“国家队”共建合作工作,组建由企业与科研院所共建的创新联合体,为发展新质生产力锻造科研精锐。
坚持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2024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时强调:“要紧扣制约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突出问题,围绕创新要干什么、谁来组织创新、如何支持激励保护创新,持续深化改革攻坚,加快建设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推动科技创新,及时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必须破除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障碍,完善科技创新链条。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多年来,我国一直存在着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力、不顺、不畅的痼疾,其中一个重要症结就在于科技创新链条上存在着诸多体制机制关卡,创新和转化各个环节衔接不够紧密。就像接力赛一样,第一棒跑到了,下一棒没有人接,或者接了不知道往哪儿跑。”当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基础研究转化周期缩短,科技创新与产业应用界限模糊,导致基础研究与新技术孵化几乎同步进行,建设“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科技创新链势在必行。
近年来,常州充分认识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以高质量的科技供给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助推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2023年,在常州市人民政府与南京师范大学全面合作工作助推下,新北区人民政府与南京师范大学共建合成生物学产业研究院,实现名城与名校的优势互补;在常州科教城,由常州大学、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创健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会同2所高校、4个科研院所、37家重点企业共同成立常州市合成生物产教融合共同体,推动合成生物产学研深度融合。
作者单位:中共常州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