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账户”提醒提示专项工作开始
日期:01-15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4版:常州金融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张琛
“我有十几张银行卡,平时在用的也就三四张。”在常州工作的市民王女士说,她有的卡好几年都没用过了,账户里有没有钱也忘记了。
事实上,像王女士这样一个人拥有多张银行卡的情况,并非少数。为唤醒沉睡的“钱袋子”,提升资金利用效率,近日,我市多家银行组织开展为期一年的银行“沉睡账户”提醒提示专项工作。
多家银行发布公告
5月15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均发布公告称,为维护好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保障账户与资金安全,帮助消费者了解自身银行账户开立情况,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银行“沉睡账户”提醒提示专项工作的通知》要求,将对“沉睡账户”开展提醒提示工作。
根据公告内容,两家银行的“沉睡账户”具体包括两类。一是截至2023年9月30日,5年及以上未发生主动交易的活期储蓄或结算账户(不含信用卡账户);二是到期不自动转存且到期之日起5年及以上未发生主动交易的定期存款账户。主动交易是指存现、取现、转账、消费等除计结息、账户管理费以外的交易。
除了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外,今年以来,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等多家银行相继发布公告,宣布开展个人“沉睡账户”提醒提示专项工作,提醒消费者关注自身在银行开立账户情况。
我市某国有大行营业部相关人员说,自2023年10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组织开展银行“沉睡账户”提醒提示专项工作以来,提醒客户关注“沉睡账户”已成为该行的常规工作。
人均7张银行卡
账户“沉睡”不稀奇
记者在我市某股份制银行常州分行观察到,有市民咨询银行卡转账调额服务。该市民说:“以前在手机银行上至少可以转账数万元,但不知为何最近手机银行有限额,每天只能转几千元。”该行零售金融相关人员表示,由于电信诈骗高发,近年来很多金融机构都会对包括“沉睡账户”在内的,使用不频繁的账户统一进行限额操作。“如果客户需要提高转账金额,一是通过卡片背面的服务电话申请,二是在手机银行上操作,但为了保障客户的账户安全和财产安全,不少银行都要求客户本人前往银行柜面操作,这是最安全的调额和‘唤醒’方式。”
据人民银行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国共开立银行卡97.87亿张,同比增长3.26%。其中,借记卡90.20亿张,同比增长3.92%;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7.67亿张,同比下降3.89%。人均持有银行卡6.93张,其中,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0.54张。
换言之,人均拥有近7张银行卡,但很多人经常使用的银行卡可能也就2—3张。卡片数量超过了管理能力,便会造成“沉睡账户”这一现象。我市相关监管部门建议,拥有多张银行卡的市民可以主动关注各大银行官网和公众号推送的相关消息,了解自己的账户状况。对不再使用的银行账户,可主动注销;若希望继续使用“沉睡账户”,可在规定日期之前完成一笔动账交易,也可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到银行营业网点办理“沉睡账户”的查询、使用等。
保障账户安全
防范电信诈骗
不难发现,增强银行业保险业主动服务意识、提升金融消费者获得感和满意度,是金融监管总局本次专项工作启动的初衷所在。那么另一方面,个人主动清理“沉睡账户”“睡眠卡”,除了可以唤醒沉睡的“钱袋子”外,还有何现实意义?
我市一家银行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清理“沉睡账户”一是可以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根据公安部此前的通报,由于银行账户服务是所有金融服务的基础,不法分子便盯上了这一领域,采用租借、买卖等手段获取大量银行账户,从事跨境赌博、洗钱、电信诈骗等非法行为。二是便于银行管理,降低运营成本。减少“沉睡账户”,银行可以更好地管理银行卡资源和节约成本,避免闲置资金资源的浪费,通过注销睡眠状态的银行卡,也可以提高银行运营效率。
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常州监管分局指导、市银行业协会组织的“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系列活动中,上海银行常州分行走进周边社区,提醒消费者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切勿出租、出借、出售自己的身份证件、银行账户等重要信息和物品,以防被不法分子用于洗钱、电信网络诈骗、偷逃税和跨境网络赌博等违法活动。
我市多家银行提醒客户,在账户提醒提示期间,银行不会以任何理由要求消费者进行非柜面转账等涉及账户资金的操作,也不会发送“激活账户”“唤醒沉睡账户”等网络链接,请消费者注意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不要轻信并点击陌生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