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香
日期:01-15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2版:文笔塔 乐享 上一篇 下一篇
石榴花红了的时候,端午节就要到了。
我不是一个敏感的人,向来对各种节日不甚上心,常是他人提醒我什么节日快到了,才恍然大悟。翻开手机日历,看着日历上今天标注着春分,过些天又写着立夏,而后小满、芒种……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倏忽而过。在一天又一天的往复循环中,花谢了,草长了,麦黄了,月儿缺了又圆。忽然一日,满大街飘着粽子的清香,闻着闻着,潜意识告诉我端午节快要到了。
端午节历史悠久,虽然我未参加过纪念屈原的活动,但知道那些关于屈原的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千古流传的诗句,给屈原蒙上了神圣的色彩。
在童年的时候,我是不知道这些的,记忆里的端午节就是一个关于粽子和咸蛋的节日。
现在还经常回忆起母亲包粽子的情景。记忆里,粽叶是泡在脚盆里的,叶片翠绿翠绿的,就像刚从苇秆采下来的,其实不然,它早已煮过、晒干,只不过经过水的浸润,一夜复绿,仿佛生命的重生。糯米也准备好了,纯白如雪,粒粒饱胀。母亲熟练地将粽叶半折成锥形,然后兜二至三圈,用勺挖几勺糯米,放入其中,而后又用筷子鼓捣几下,压实米粒,最后用棉线扎紧粽子,一个纯糯米白粽就完成了。小时候,我见母亲包粽子又快又好看,快手如飞,想学也学不来。
粽子包好后,就下锅煮,火要用猛火,粽子要煮很长时间,直到满屋飘散着苇叶的清香和糯米饭的甜香时,粽子差不多就熟了。揭开锅盖,用筷子捞一只碧绿的粽子出来,解开棉线,一层层揭开粽叶,一只雪白的糯米粽就呈现在眼前,似雪如银,似锥如角,闻一闻,清香扑鼻,蘸上白糖,一口下去,绵软香甜,如品甘饴,那是童年最美的味觉记忆了。
吃不了的粽子,母亲就把它浸在冷水里,每天换一次水,粽子就不易变味,可以一连吃上好多天。我家吃粽子都在端午节前,那也是农村最忙的季节,父母下田没时间烧饭,中午就吃一两个粽子、个把咸蛋对付一下。“吃了糯米粽,浑身有力。”这是父亲常说的一句话。那时我在学校读初中,农忙时也会带两只粽子和一个咸蛋去学校,这样中饭问题就解决了,省得中午往家跑,可谓省时省力,吃完糯米粽,伏在台上美美睡一觉,睡梦中似乎还闻到粽子的清香。
记得我家包的基本上都是白米粽,偶尔母亲也会包几个赤豆粽,那通红的赤豆镶嵌在糯米里,红的通红,白的雪白,粽子仿佛不是吃的,就像艺术品一样,叫人不忍下口。
前些日子,家住宜兴的大姐托人捎来一大袋粽子,有白粽、赤豆粽、肉粽和蛋黄粽,都是大姐亲手包的。俗话说,长姐如母,母亲去世后,每年大姐都会给我送来粽子,我总觉得大姐送来的不仅是粽子,更是家的感觉和故乡的回忆。
周日的早晨,我煮了个肉粽,闻着粽子的清香,品尝着鲜美的肉粽,似乎有了些过节的感觉。端午有粽,时光有味,这味来自于童年的记忆,来自于亲人的馈赠,来自于绵长岁月的积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