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少儿写生何处好

日期:01-15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4版:文笔塔 乐享       上一篇    下一篇

1987年,我从中学调到少年宫,开始辅导儿童画。到现在仍有一些时间与爱画画的小朋友在一起赏画作画,前前后后竟已过去46年时光了。其中,带孩子们走出课堂,去写生风景,是孩子们最欢喜、我也最高兴的课了。

不过论写生资源,常州真不能与无锡、苏州等以湖光山色、园林老街闻名的城市相比,所以,我得使出浑身解数,相信自己不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去寻找和发掘各种各样的写生地。

我在中学任教时工作未久,革命热情无处发泄,暑假里自告奋勇带了几名初中、高中的绘画爱好者跑去还没架桥的太湖西山作了几日游,交通闭塞的岛上生涯,让几名同学开了点眼,今天回想起来纯属莽撞之举。调到少年宫之后,我更充分领会了体制内单位要带孩子外出的艰难险阻,仅有的两次出常州市的写生活动,不过是自己组织、家长弄车,开到茅山和马迹山作大半日匆匆速写而已。最后只好把目标都定在本市之内,所有的市级、区级稍可一观之地,边边角角都已踏过几回。

早期最爱去的是改造之前的淹城,秋冬之际,沟壑坡陀都裸露出来,显出地形的复杂,又满野蒹葭苍苍,有荒莽的壮观。不过淹城也离城太远,好几次都只是带了部分高年级的孩子骑自行车来去。改造后的淹城只是一片西式的大草地,就再也不去了。

此外经常去的,就是近园和未园了。近园既离少年宫近,又是有点历史的、也比较完整的园林。学员顾佳滢就住在近园旁边,养成了写生习惯以后,她几乎早晚一有空都泡在园里画,几年积稿盈橱,高中毕业时学校为她办了个近园写生展,后来,耶鲁大学一位研究徐渭的女学者很赏识其水墨园林的水准,特邀顾佳滢给她的其他外国学生上了不少水墨画课。

未园就在今天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因为太方便了,是我上写生课去得最多的地方。当年的学员夏瑜卿已是我市初露头角的青年画家,她至今的创作,还常从未园取材,可见印象之深了。

退休以后,起初是顾清老师委托我辅导她的亲友团的孩子们,人少,易安排,我们找写生地思路转奇,画过建筑工地、街道市井、三杰纪念馆,画过改造前与改造后的青果巷;为几条有意味的垂藤,挤满过人家的小院;也上过一个小区的“房顶”,因为发现了一棵树的倩影。红梅公园的写生点更是一一难数。再后来,东坡园就成了我们最常去的地方了。

东坡园本来给我的印象就好:有人文意义可怀,有微型丘壑入画,洗砚池一带,一边有嶙峋的太湖石山,一边是狭长的石溪,轻阴时去看,真有点气象幽深,可称得是小小峥嵘。这感觉,在常州市内也没第二处了。

但真觉得此处好,却是因为孩子们的画。是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发现了、画出了此处之妙,才让我感到:这地方,真好。

大班的蒋昀芷小朋友画满墙常春藤,以少许胜繁多,画出了藤的穿插结构,其实真景的密叶把藤都遮掩了,是怎样的理解力和想象力把它们可信地、合理地再现出来?

韩云睿三年级,画小小一景,投入之至,沉浸其中,不厌其烦,又潇洒自然地画出碎石铺地的奇观,而大湖石山的大刀阔斧、变化多端、丰富宏大,也令人叹为观止。

孩子的画,总是说不尽其可爱和神奇。这时我会觉得,我们也不缺写生资源。写生资源的好,何如学生作品的好!

(以下为东坡公园写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