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三治”融合,绘就美丽乡村新“枫”景

日期:01-15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4版:法苑       上一篇    下一篇

□ 张华杰

自2022年以来,横山桥法庭共成功化解矛盾纠纷423件;参与村居自治,完善乡规民约、社区公约21个;“法庭开放日”和线上普法“云课堂”,提高乡村文明程度……记者从常州经开区法院了解到,横山桥法庭近年来充分发挥参与社会治理、服务乡村振兴的“堡垒”作用,通过“三治”融合,努力绘就美丽乡村新“枫”景。

对接基层力量,激活村居自治“多要素”

近日,横山桥法庭党支部联合民革常州市委直属一支部,走进横山桥镇五一村委,开展“党建引领中山法治、携手共进助力发展”党建品牌共建活动,探索案源管控和调解关口前移,打造“止讼”“少讼”“无讼”的“四治”乡村治理样板村,为五一村委“无讼村居”创建提供培训指导。

横山桥法庭还将扶助基层自治规则制定,作为法庭参与村居自治基本抓手,通过结对共建、定期走访、专题培训等方式帮助完善乡规民约、社区公约21个。法官还积极走访辖区重点企业,开展法治体检,通过法律咨询、以案释法等形式,帮助企业进行合规自检,完善合同文本,帮助企业提高治理水平、防范法律风险,助力企业良性发展。

辖区内各村委都邀请了一批群众基础好、社会威望高的乡贤干部担任乡村“法律明白人”,法庭通过常态化、实战化调解指导,不断提升乡贤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基层组织壮大自治中坚力量。法庭干警多次受邀为各村委的调解主任、妇女主任、“法律明白人”传授法律知识、审判经验、调解技巧等,获得广泛好评。

满足多元需求,凝聚纠纷化解“合心力”

自2022年以来,横山桥法庭人民调解室共成功化解矛盾纠纷423件,极大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对于达成民事调解协议的,积极引导当事人申请司法确认,切实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横山桥法庭全面加强“智慧法庭”建设,持续推进“线上+线下”“智能+人工”诉讼服务模式,大力推广“龙城e诉中心”便民服务,畅通诉讼服务绿色通道;设立“24小时诉讼服务站”突破人工服务时间限制,实现“全天候”“零等待”的自助诉讼服务新模式,打通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依托“互联网开庭”“智慧法院”等网络平台,为不便出庭的当事人积极开展“云审判”“云调解”,充分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

横山桥法庭还针对区域发展点、群众关注点、矛盾聚集点,加强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的共建共享,打造“一站式”解纷平台。针对家事纠纷,法庭联合区妇联共同创建“知心妇女微家”品牌,为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提供专业免费的法律咨询、心理指导,该品牌荣获全市“政法工作创新创优奖”三等奖;针对涉未成年人案件,法庭联合区公安局、检察院、司法局、教育局等十家单位,共同组建“芳华正茂”联盟,实现成员单位间平台共建、资源共享、环境共治,不断发挥1+1>2的效能,以法治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针对汽车消费纠纷,法庭联合区市场监管局在横山桥汽车城共同成立“青柠小站”服务先锋岗,实现消费维权关口前移,将消费纠纷化解在源头。

横山桥法庭非常注重与辖区内党委、村委会交流合作,依托“审务工作站”“法官网格点”,法庭积极与县区、乡镇(街道)两级调解委员会对接,统筹解决辖区内的各类矛盾纠纷,通过人民调解、行业调解、商会调解等形式多元解纷,始终将“非诉”机制挺在最前。对于进入法庭的案件,实现精准分流,聘任3名经验丰富的专职调解员全面开展调解工作,对于物业服务合同纠纷、离婚纠纷、追索劳动报酬纠纷等案件实行类案专调,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

践行以法隆德,弘扬崇法尚德“新风尚”

近年来,横山桥法庭干警积极走进村居、企业、学校,开办法律知识讲座,邀请在校学生、基层群众参加“法庭开放日”和线上普法“云课堂”,切实提高基层群众尊法守法意识和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依托“法润经开”平台,法庭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不定期将法律知识送到百姓身边,推动创建文明家庭、文明乡村。

横山桥法庭确立以“梅花品质”兴庭的工作思路,庭内设有“妇女微家”“关心下一代工作站”“横山桥检察室”“横山桥镇家事纠纷调解室”“中山法治书屋”“心灵驿站”等多个主题单元,更是横山桥镇多所中小学的法治教育基地,承载着教化育人、弘扬法治的教育功能,更营造了尚德新民、崇法敬业、廉洁奉公、特色鲜明的法庭文化氛围。

横山桥法庭还充分发挥司法的行为规范作用,通过司法裁判在乡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送法下乡”“法官工作室”“巡回审判点”等渠道宣传良好家风,定期走访辖区村落开展普法课堂,运用案例宣传、民法典宣讲、调解小课堂等多元形式,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高乡村文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