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品牌农业打造都市田园新图景
日期:01-15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7版:新钟楼 上一篇 下一篇
□童华岗 何一智 陈刚 万宣卿
在殷杏泰产教融合试验区杏塘村的250亩(1公顷=15亩)生态农田里,微风吹过,田野卷起阵阵麦浪,让人心旷神怡。江苏杏花春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杏花春雨”)董事长张志岳和同事漫步在田埂上,时不时俯下身查看即将收割的小麦情况。这片250亩生态农田,采用的是赵亚夫团队的生物多样性生态循环农业种植模式,小麦丰收后,6月份将开始新一轮的稻鸭共作。
作为杏花春雨在杏塘村打造的五大基地之一,250亩的生态农田仅占其现代稻业基地的二分之一,余下的一半将以稻虾、稻鳖共作为主,大大提升生态农业的附加值。近年来,杏花春雨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同时激发经济活力,倾力打造现代稻业、绿色果蔬、生态养殖、精品园艺、科技设施等五大基地,发展以城乡融合为特色的现代化农村特色产业体系,将“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村民身边的“金山银山”。
订单农业:生态循环为基
“米香味浓,颗颗饱满!”在2023年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杏花春雨代表钟楼区展出的高端生态越光米和有机方式种植的南粳46、菜籽油等农产品吸引了不少参观者。会展期间,杏花春雨的生态大米引起在日华人联合会负责人的高度关注,双方就生态循环农业、中日高端农产品深加工技术以及国际化产教研融合发展等合作性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约定将加快推动在上述领域的合作。
“杏塘村的生态非常好,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有产业基础、人口活力和生态优势,杏花春雨的农业主阵地选在这里,就是要致力于发展以生态循环为基础的订单农业。”张志岳介绍,杏塘村有2000亩农业产业用地,现代稻业基地就占500亩,2022年开始,公司与赵亚夫团队联手在此打造江南水乡湿地平原生物多样性生态循环农业。“这里大部分田以前种过花木,我们来了之后首先做的就是土壤修复。”张志岳说,在赵亚夫指导下,杏花春雨使用酵素、生物菌、有机肥等对土壤进行了改良,一期将250亩农田打造成了生态农田,并按照稻鸭共作等生态循环农业的方式产出了优质水稻。目前,杏花春雨年产优质稻米近30万公斤,其中一大半直供本地的一家老字号粮油企业,此外还有50亩的萝卜直供玉蝶萝卜干,优质糯米直供江南制粉公司,油菜直供正昌油脂。这些知名企业之所以纷纷“下单”,看中的正是杏花春雨生态种植方式产出的高端农产品。
体验农业:打造农文旅
酒香也怕巷子深,虽然订单农业能解决部分农产品的销路问题,但在张志岳看来,这还远远不够,从订单农业到体验农业,才是打通农文旅真正做大做强现代农业的关键节点。目前,“杏花春雨”特色生态旅游体验园项目已经正式入选全省重点文化和旅游产业项目。
该项目区域总面积约7500亩,计划用三年时间建成。殷村打造“一带一厅一园”,即打造“新孟河滨水湿地景观带”“小镇客厅·游客服务中心”“中国殷村·中公大国工匠园”;泰村与杏塘打造新兴乡村科创平台和未来乡村生态文旅平台,发展成为田园式的产教融合试验区及生态型的乡村旅游重点村,创建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张志岳指着地图告诉记者,仅在杏塘,杏花春雨就计划打造五个板块,分别是以乡村文创市集为主的乡风市集区、以研学基地为主的耕读田园区、以艺术和美食为主的乡村驿站区、以观光体验为主的农创工场区和以野奢露营为主的营地乐园区。后期的农文旅项目,还包括一个100亩的艺术农场,3000平方米的农旅研学和产业配套建筑,7.64亩的民宿,将通过与学校的互动,与城市家庭的互动,将体验农业做大做强。
品牌农业:城乡融合典范
4月底,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设计助力和美乡村建设‘五百’专项行动”青年论坛暨《设计方法》课程乡村创意设计作品展开展。现场,杏花春雨作为特邀代表见证了钟楼区邹区镇与艺术设计学院、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签约共建党支部,并与设计大咖、学院师生进行了深入广泛的交流。据悉,在由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启动的第二批科技小院及科技小院集群建设活动中,南林大也将在杏花春雨落地综合类科技小院,聚焦当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合作研究解决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三农”问题。
“邹区是钟楼的唯一辖镇,又是‘四大功能区’建设中的‘乡村振兴实验区’,杏塘村作为邹区镇的农业大村,肩负着钟楼粮仓的使命。乡村振兴号角吹响以后,这里也将实现全员集中居住,我们会持续引进现代农业产业项目,让老百姓既住上新房,又能够在家门口就业,真正地实现村强民富。”张志岳看来,杏花春雨未来打造的将是致力于城乡融合的品牌农业,让一批新青年、新乡绅、新农人集聚在杏花春雨,以文化赋能乡村,营造新老村民集合的创造者友好社区。“未来,我们还会规划重建自然村落,与南林大、常州大学融合共建,以农业为基底,营造都市田园的美丽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