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博士”和“咏莲词典”
日期:01-15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3版:文笔塔 文艺 上一篇 下一篇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想知道这脍炙人口的诗句出自哪个朝代哪位诗人吗?请翻至“莲花博士”罗沈福先生编著的《中国历代咏荷文学鉴赏》(上、下册)第7页——汉代无名氏的《江南》。
历代咏荷诗、词、文、赋不计其数,但汇集成一本“咏莲词典”并不轻松,要从浩如烟海的古代佳作中搜寻,是一件相当繁琐的事情。然自称“莲花博士”的罗沈福先生则以此为乐。经过8年收集整理,他精选了自先秦到清代具有代表性的咏荷诗、词、文、赋等文学作品637篇,并对其进行了简明扼要的鉴赏和注解。此书将鉴赏、注释融为一体,既有对精深文字的读音和含义注解,又有独具匠心的诗意“翻译”,还有诗词作者的简介,雅俗共赏,内涵丰富,别具一格。这既是一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品,又是一本修身养性的文化读物。书画爱好者亦可以从中汲取养分,寻觅创作灵感。
罗沈福先生于1984年毕业于苏州大学中文系,此书也可谓是他向毕业40周年献礼。在40年的漫漫人生旅途中,在繁忙的公务之余,他一直手不释卷,笔耕不辍,出版了《人生并不如意》《人生之旅》《莲花不染心》《黄叶满城秋》等书籍。他爱好摄影,尤其是在拍摄莲花风姿的过程中,更加理解和懂得了莲花纯洁高雅的品性和独立坚贞的精神。
中国荷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尤其是咏荷文学璀璨夺目,成为中国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罗沈福先生在卷首语中对历代咏荷文化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他将咏荷文学发展历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先秦时期到隋朝,以汉代莲花赋、魏晋南北朝采莲曲为代表,形成了咏荷文学的一个小高潮。由于年代久远,目前流传下来的大约有两百五十篇。荷花出现在文学作品,从《诗经》开始。《诗经》里有“彼泽之陂,有蒲与荷”等许多描写荷花的诗句,荷花在其中被用于表达爱情。之后,荷花的象征意义逐步被挖掘,成为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屈原以荷喻人,借荷花来寄托自己忧国忧民、不甘沉沦堕落的爱国情怀。“览百卉之英茂,无斯华之独灵”,曹植把荷花推为群芳之首;他特别钟爱荷花,在《洛神赋》中还将洛神比作荷花,奠定了荷花与女子之间的类比关系。两汉时期,采莲曲的产生推动了咏荷文学的发展,《江南》是采莲曲的最早雏形,《西洲曲》更是采莲曲中的杰作,采莲歌谣成为劳动中的青年男女互通情愫的恋歌,在更广阔的时空中被人们传唱。
第二阶段:从唐代到五代十国,到了唐代,咏荷文学逐渐达到鼎盛。据统计,《全唐诗》中咏荷诗词就有两千多首,约占全部唐诗的二十分之一。唐代诗人中,几乎人人都有以荷花为题材创作的诗文。唐代培育出了白莲花、重台莲花等新品种,加上佛教思想的进一步传播,形成了以“莲花不染心”为核心的爱莲志趣。莲花的品格、特性,与佛教教义相吻合。白居易最爱白莲,有《东林寺白莲》《种白莲》《白莲池泛舟》《感白莲花》《六年秋重题白莲》等二十多首诗赞美白莲。唐代咏白莲诗更是蔚然成风,有齐己的《题东林白莲》、陆龟蒙的《白莲》、皮日休的《赤门堰白莲花》等。同时,采莲曲出现了新变化,《全唐诗》中出现“采莲”字样有80多次,唐代很多名家都写过采莲曲。徐彦伯的“既觅同心侣,复采同心莲”,表达了采莲女与伴侣一起采摘并蒂莲的良好愿望。白居易的“菱叶萦波荷飐风”,崔国辅的“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贺知章的“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等,都渲染了碧波荡漾、风荷摇曳的采莲女劳动情景。
第三阶段:两宋时期,以咏荷宋词为代表,爱莲之赋达到顶峰,咏荷宋词精彩纷呈,咏荷文学迈向高峰。进入宋代,人们对荷花的喜爱愈加鲜明。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江南民间观荷蔚然成风。宋代理学风气较浓,莲花赋开始带上思辨和理性色彩。周敦颐的《爱莲说》,把荷花尊为“花之君子”,极力赞美其“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气节。宋代还有几篇莲花赋也很出色,例如文同的《莲赋》,文中“挺浊淤以自洁兮,澡清漪而逾丽”两句,与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有异曲同工之妙。宋词更侧重于对荷花优美风姿的描绘。例如柳永的“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苏轼的“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荷背风翻白,莲腮雨退红”。最经典的是周邦彦的“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极尽荷花之风姿。“咏荷达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其中留下一百多首描写荷花的诗词。其中“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描绘了一幅具有无限生命力,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画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
第四阶段:元明清时期,总体上不能与唐宋时代相比,但也有自身的鲜明特点,元曲的发展丰富了咏荷文学,题画诗使咏荷文学更精彩,咏荷诗词日趋通俗易懂。许多咏荷小令不同于唐诗宋词的典雅瑰丽,而是大量使用口语方言。例如白朴的“酷暑天,葵榴发,喷鼻香十里荷花”,商挺的“闷向危楼凝眸望,翠盖红莲放”,元好问的“骤雨过,珍珠乱撒,打遍新荷”等等,描绘出夏天荷花之美。同时,以荷花为主角的画作大量涌现,徐渭、唐寅、石涛、朱耷、唐苂等知名画家也是画荷大家。如徐渭的《画荷寿某君》,诗中的荷正是徐渭自己的化身,空有芬芳满腹,却生活在肮脏动荡的环境之中,幽淡而感伤。又如唐寅的题《荷花仙子图》诗,描写了荷花仙子美丽出尘的姿态,再现了画面的优美意境。荷花是八大山人朱耷最得意的画题,他爱荷、梦荷、吟荷、写荷、画荷,荷花是他艺术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莲花博士”,古已有之,何许人也?乃南宋大诗人陆游。陆游一生崇拜荷花,他自称“莲花博士”,直至临终时还作了一首题为《梦中行荷花万顷中》的咏荷诗:“天风无际路茫茫,老作月王风露郎。只把千尊为月俸,为嫌铜臭杂花香。”诗人梦中的景象,正是他离世前的幻觉,诗人希望消融在大自然的清风朗月之中,与芳洁的荷花作伴。
这两册沉甸甸的“咏莲词典”应是罗沈福先生对于“莲花博士”“花之君子”们的致敬吧。此书在案,每天读一篇或几篇,乃赏心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