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坚守初心, 勇当普惠金融“排头兵”

日期:01-15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5版:常州金融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储冠

通讯员 尹敏 杜晓旭

“大国之略”呼唤“大行之为”,“普惠之根”需注“金融之泉”。作为金融“国家队”成员,中国银行常州分行始终深入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落实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常州监管分局的工作要求,以持续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在助力企业发展、补齐民生短板等诸多领域发挥积极作用,擦亮中行普惠“金招牌”。截至2023年年末,该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达210.76亿元,新增73.7亿元,增速53.77%;普惠金融贷款户数达11019户,新增4103户,增速59.33%。

探索“信贷工厂”模式,

提升普惠服务“速度”

普惠金融关系社会民生,是银行业润泽百业千家、肩负惠民担当的直接体现。针对普惠客群“短、频、急”的融资需求特点,常州中行突破传统,率先在二级分行单独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探索并实行“信贷工厂”新模式。该模式采用合理、简化、标准、端对端的工厂式“流水线”运作,将客户营销、授信审批、授后管理等信贷流程统一管理,实现信贷资源的集中融合和高效利用。

“信贷工厂”模式的推出,不仅减少了传统信贷模式下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成本,还大幅提升了授信审批和客户服务效率,目前已成为该行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活力密码”。据统计,自2020年到2023年,常州中行普惠贷款余额从55亿元跃升至211亿元,三年时间就翻了两番;普惠户数也从4175户增长至11019户,增长近3倍。

夯实“求新应变”能力,

增强普惠服务“精度”

针对客户群体的差异化特性、多元化需求,常州中行不搞“大水漫灌”,而是精准“引流”、高效“滋养”,以不断升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矩阵推动普惠小微贷款精准投放。

聚焦科创客群,该行大力开展“四新行动”专项攻坚,多渠道开发出“知贷通”“苏知贷”“专精特新贷”等一系列授信产品,为企业量身定制专属金融方案,保障科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创新型企业的融资需求;聚焦外贸客群,该行基于出口数据分析,精准制定企业“白名单”,依托“外贸贷”“苏贸贷”等产品,加大普惠信贷支持力度,为地方外经外贸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聚焦重点产业链客群,该行发挥供应链金融优势,持续开展“链式”上下游批量拓客专项行动,助力供应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常州中行运用大数据模型,为客户精准预授信额度,实现授信业务的提质、增效、扩面。截至2023年末,该行已利用特色授信产品,为上述三类客群提供贷款63.2亿元,授信支持户数达894户。

践行“金融为民”理念,

传递普惠服务“温度”

一直以来,常州中行坚持将“自身干的”与“人民盼的”紧密衔接,努力打造有特色、有亮点、有温度的普惠服务品牌,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为“苏岗贷”首批试点机构,该行不断扩大“苏岗贷”融资政策服务覆盖面,开辟信贷绿色通道,建立专项规模、专业团队、专门流程、专项风控的“四专”工作机制,有效支持企业稳岗扩岗。截至2024年3月末,该行“苏岗贷”业务累计覆盖企业达1678户,贷款余额53.42亿元,惠及参保员工超3万人。

同时,在与当地政府、征信机构持续深化合作的基础上,该行积极开发“常个贷”产品,依托数字赋能多维度构建个体工商户画像模型,优化金融服务模式。截至2024年3月末,该行“常个贷”授信户数达1578户,贷款余额3.13亿元。

此外,常州中行还在“减费让利”上持续加码,维持普惠贷款利率在较低水平且不断下降,让小微企业和广大商户充分享受到政策“红利”。2023年,该行普惠贷款平均利率定价3.45%,较上年下降了0.38%。

强化“全员协同”机制,

拓宽普惠服务“广度”

服务小微,不仅需要源源不断的产品创新和业务拓展,更需要全体员工扎实的业务基础和持之以恒的服务决心。对此,常州中行在强化机制动力上做足了功课。一方面,做好业务宣传,提升业务标准,逐渐树立“人人都能懂普惠”“人人都能推荐普惠”“人都能从普惠受益”“人人都能为普惠做贡献”的全员服务意识。另一方面,落实专项政策,通过建立薪酬激励约束机制、“岗位建功先锋”上墙上榜机制等,表彰普惠领域的先进工作者,强化全行上下的内控管理,形成“学习先进、争做先进”的良好氛围,不断扩大普惠服务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初心不改,坚如磐石。中国银行常州分行将始终牢记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肩负金融为民、利民、惠民、便民之责任,完善机制建设,丰富产品供给,延伸服务触角,做深做细普惠金融大文章,以“头雁之姿”做好高质量发展“加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常州篇章贡献中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