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情系鼓浪屿

日期:01-15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4版:文笔塔 乐享       上一篇    下一篇

游历鼓浪屿是我动意已久之事,甲辰年早春二月,我们终于登上了这座被巴金称之为“南国的梦”,被舒婷称之为“生命之源”,更被诗人蔡其矫比喻为“彩色楼船”的风光旖旎的小岛。

鼓浪屿位于福建省厦门市九龙江入海口,与厦门岛隔海相望。2017年7月8日,“鼓浪屿国际历史社区”一举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我们首先来到岛屿的最高峰——日光岩。日光岩,别名“晃岩”,位于鼓浪屿龙头山顶,它其实是一块直径40多米的巨石,而非常人想象中的山峦。登上92.68米的岩顶,凭海临风,极目远眺,风帆点点,鹭岛风光,尽收眼底。据史料记载:1573年,泉州同知丁一中在日光岩上题了“鼓浪洞天”四个大字。1915年,时任福建巡按使的许世英在这块巨石高处题写“天风海涛”。之后又有近代中国赴美第一人、《西海纪游草》的作者林鍼题的“鹭江第一”,施士洁题的“古避暑洞”,还有蔡廷锴、蒋鼎文等人的题字,历朝历代的摩崖题刻散见于日光岩各处。依偎在日光岩景区里的日光岩寺,俗称“一片瓦”。这座袖珍寺院其实是一个天然的石洞,以巨石为顶,再依山形地势而建。明万历十四年(1586)重修,谓之日光岩寺。此后几经修建,与日光岩的天风海涛互为风景,遂成为鹭岛的著名景区之一。连战的祖父、著有《台湾通史》的连横先生,当年在鼓浪屿居住时,曾留下“日光岩畔钟声急,时有鲸鱼跋浪前”的诗句。1936年,一代高僧弘一法师(李叔同)曾在寺中东厢寮房闭关养静,并为楼房题匾,称“日光别院”,如今此处已是弘一大师纪念馆。

在鼓浪屿无惊无忧的渔猎耕种岁月里,明末清初抗清将领、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也曾率领他的军队来到岛上,以此为据守之地,屯营扎寨,操练水兵。彼时,小岛也曾是郑氏开展海上贸易的基地之一。郑成功在岛上留下了龙头山寨、国姓井,留下了印斗石、拔剑石、覆鼎岩的传说,还留下了厦门最有趣味的中秋博饼习俗等。这些与郑成功有关的文化遗产,也成为日光岩下一段重要的历史记忆。

我们徜徉在鹭岛早春二月的红花绿荫丛中,不知不觉间来到了中国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先后两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曾任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的林语堂的故居——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的廖家别墅。我爱读林语堂用英文撰写的长篇巨著《京华烟云》(张振玺译),但此前竟不知这位文学巨匠还是鼓浪屿的女婿。出身漳州乡间贫穷牧师家庭的林语堂,10岁来到鼓浪屿教会学校上学,后来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求学时恋上同学的妹妹,岛上医生、富商陈天恩的女儿陈锦端,却爱而不得。后来被不嫌弃他穷困的陈家邻居——鼓浪屿钱庄老板、印尼归国华侨廖悦发的二小姐廖翠凤相中,新房便设在廖翠凤的家——廖家别墅之一(现鼓浪屿漳州路44号内)。站在院落里,想象着当年傻小子林语堂新婚那天,把甜茶里作为象征之用的莲子、龙眼全吃了;想象着他携带妻女应林文庆之邀,到厦门大学任教,假日里重回廖家别墅时,廖翠凤亲自下厨请同在厦门大学任教的鲁迅一同品尝家宴。廖家二小姐这个林语堂口中“富有的银行家之女”,与林语堂一生相伴、白头偕老。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抗击非典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医学功臣钟南山与廖家关系匪浅,钟南山的母亲寥月琴就出自鼓浪屿廖家。廖月琴的爷爷廖天赐与廖家别墅的主人即林语堂的岳父廖悦发是亲兄弟。同时,钟南山出身医学世家,父亲钟世藩是儿科专家,母亲廖月琴毕业于协和医学院。

除廖家花园外,岛上的美国领事馆旧址、日本领事馆旧址、英国领事公馆旧址(现为鼓浪屿历史文化陈列馆)、协和礼拜堂、三丘田码头遗址、丹麦大北电报公司旧址、汇丰银行公馆旧址、燕尾山午炮台旧址、八卦楼、海堂天构、洋人球埔旧址、黄荣远堂(现为中国唱片博物馆)、菽庄花园、黄家花园(被誉为“中国第一别墅)等等,均先后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鼓浪屿可称之谓是一个世界文化遗产的集粹之地。

循着徐缓如歌的、悦耳的钢琴声,我们又来到了掩映在鸟语花香中的鼓浪屿钢琴博物馆。小岛还是音乐的沃土,人才辈出,钢琴拥有密度居全国之冠,故得美名“钢琴之岛”和“音乐之乡”。出生在鼓浪屿的音乐家、收藏家胡友义,晚年在故乡建起了中国第一个钢琴博物馆——鼓浪屿钢琴博物馆。馆址选在当年拥有鼓浪屿第一台钢琴的菽庄花园“听涛轩”,该馆是亚洲最大、中国唯一的钢琴博物馆。馆内收藏了100多架来自世界各国的名古钢琴和百盏古钢琴台灯,例如:克莱门蒂19世纪初制造的世界上最大、音响最为洪亮的四角钢琴;钢琴制造大师舒楠1906年制作的有4套琴弦、8个踏板、两层琴键且黑白琴键颠倒的双键盘古钢琴;勃德制于1878年、琴腿为“S”形的钢琴;街头艺人卖艺的手摇钢琴;1928年美国制造、价格昂贵的全自动“海那斯”名琴,以及出生在鼓浪屿的钢琴教育家李嘉禄教授一生所钟爱的、德国柏林20世纪初制造的三角钢琴。

1908年,清政府在厦门接待美国舰队来华访问,时年14岁的鼓浪屿少女周淑安用英文领唱了美国国歌《星条旗永不落》,令美国来访者大为吃惊。成年后的音乐教育家周淑安教授,创作了中国第一首花腔歌曲《安眠曲》,这首歌用厦门方言童谣“呵呵困、一暝大一寸;呵呵惜、一瞑大一尺”,反复吟唱八遍,配以钢琴伴奏。除了周淑安教授之外,鼓浪屿的过去和现在,有过无数灿若星辰的名字,这些名字有许多和音乐相关,例如:声乐家林俊卿教授;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颜宝玲;音乐理论家杨民望;著名钢琴演奏家殷承宗;钢琴教育家李嘉禄教授;大提琴演奏家陈鼎臣教授;旅美钢琴家许斐平、许斐星、许兴艾;著名指挥家陈佐煌;手风琴、钢琴演奏家兼教育家李未明等。

岛上的居民们除了随时可到专业的音乐展馆与琴音碰撞,还时常举办家庭和街头音乐会,比如队员们并不年轻却仍很活跃的“雷厝乐队”,也许唯有音乐才能使他们激情满怀、永远年轻。当然,也可以到音乐厅听一场免费音乐会,还可以在每年的“音乐周”上“邂逅”受邀来岛的诸多音乐家。

走出钢琴博物馆,岛上已是万家灯火。眺望夜空,繁星闪烁,海风拂面,花香飘溢。在远处钢琴不时传送出的优美旋律声中,我们登上了返航的轮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