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探索社区服务高质量发展之路

日期:01-15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T01版:常州新闻 健康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李青 通讯员 高亚华 供图 高岷 红梅宣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守护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是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迫切要求。2023年,我市进一步织密基层首诊网底,全市基层医疗机构100%达到国家服务能力基本标准,48%达到推荐标准,位列全省首位。

天宁区红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是其中一道靓丽的缩影。

2023年,中心门急诊量达305708人次,相较2022年同比增长45.13%,创造了基层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红梅速度”。这一年里,中心针对群众的“急难愁盼”开出针对性“药方”,收获累累硕果。

今年,经过全方位现代化的改扩建,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综合大楼正式投入使用。中心以此为契机,已与8家三甲医院建立医联体,组建21个专病专科门诊,为居民百姓提供更加有力度、有温度的高效优质服务,进一步提升群众“健康获得感”。

重塑老破小 门急诊量15年增长近30倍

7岁的阳阳近几天总是牙疼,捂着腮帮子吃不下饭,却因为害怕不肯去医院。最终,妈妈用一个奥特曼玩具“收买”了他,来到家附近的红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一手抱着玩具,一手被妈妈牵着,阳阳磨磨蹭蹭地来到诊室门口。没想到,这里和他印象里惨白一片的可怕印象完全不同——一头长脖子恐龙憨笑着探头探脑,一只傲娇的孔雀依偎在旁,对面一只胖嘟嘟的瓢虫肚子里还藏着若干仪器。这张可爱的躺椅一下迷住了阳阳,让他忘了害怕。

第一次,阳阳自己爬上了治疗椅,没有大吵大闹,只睁着一双大眼睛左摸摸右拍拍。在小动物们环绕的“魔力”之下,阳阳表现得极为配合,整个治疗过程只花了十几分钟。

口腔科副主任医师杨烨介绍:“这是我们专门设计的儿童口腔椅,就是为了减少患儿对治疗的恐惧。”

14年前,杨烨刚刚来到红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习时,完全不敢想象这样的场景,“当时的口腔科在1楼的角落里,几乎晒不到太阳,患者都是跟着专家来的,一天能有10人就不错了。”

原来,红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曾一度濒临破产。2009年,中心主任徐定南从市口腔医院退休来到这里时,门诊凋零,病房里积了厚厚一层灰。怎么办?徐定南不肯轻言放弃,动员并带领一批常州牙科的老专家李德春、蒋安庆、朱炳兴、佟力朴、唐玲燕、汪宇平、许晓聪等,在老楼里支起8张牙椅,创建了红梅口腔专科,决心闯出一条“专科兴院”的路来。

徐定南闯对了路,口腔科的流量带活了整个医院,15年来门急诊量增长近30倍。如今,根据市医保局最新统计显示,红梅口腔专科的种植量已经名列常州公立医院的前列。

去年1月17日,红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增挂“常州红梅口腔医院”牌子。原本的口腔专科如今规模扩大一倍,独占约2500平方米的整层,配备一键消毒的51台牙科综合治疗台、口腔CT、3D扫描技术、全景机、牙科超声骨刀、显微镜等现代口腔设备,与中心一起在全新的环境中扬帆再起航。

联动大医院 21个专病门诊成“爆款”

张奶奶年届七旬,平日里胃口极好,也是家里的“大厨”。然而入冬以来,张奶奶却常常腹泻,一早起来就觉得肚子不舒服,吃了黄连素也不管用,有时候甚至小半天都得在厕所里呆着。

孩子们发现了这个情况,便带着张奶奶到家附近的红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当天,消化内科正是来自市中医医院的副主任中医师居凌云坐诊,经过问诊建议张奶奶做一个肠镜检查。

第二天,张奶奶在家人的陪伴下接受了无痛肠镜检查,医生通过观察高度怀疑其肠道早期癌变。当天,张奶奶便被转诊至市中医医院,在中心病区完善相关检查后,直接入住医联体联合病房接受了早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提示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即癌前病变。因为病灶距离肛门口很近,若继续恶化,张奶奶很可能肛门难保,并不得不进行更大创伤的手术。如今,三天内就完成了早癌根治术,成功保肛。

张奶奶的子女感慨:“刚开始说是癌症时候,我们还担心社区医院会不会误诊,有没有治疗能力。没想到,上转到市中医医院一路通畅,都不需要我们额外花精力。从就诊到开完刀,统共就三天,全家都松了一口气。”

这就是专科医联体建设与分级诊疗给老百姓带来的便利。

2022年,中心消化内镜中心和市中医医院脾胃病专科合作成立了“王晶专家工作室”,开展“消化道肿瘤高危人群筛查”等工作,共计筛查92人,目前已累计转诊数十名早癌患者,均成功行镜下微创手术并治愈。

现在,中心已经建立了6个这样的专家工作室。在徐定南看来,社区医院不可能像大医院那样全面发展,要满足周边群众的健康需求,一要懂得“借力”,二要找准“小切口”。近年来,中心以“老百姓需要”为导向,从全市8家三甲医院引入优质资源,设置中医男科、痔瘘科、脂肪肝病、结节病等21个小专科专病和六个名医工作室,形成专科共建、对口支援型、紧密型等多种模式医联体,大大提升了周边居民的健康服务获得感。

方便老百姓 门诊一周7天“不打烊”

45岁的宋女士是一名小学教师,去年新冠后皮肤便时常过敏,常常全身瘙痒难忍。然而,因为课业繁忙白天难以请假,她只能自己努力忍耐。

像宋女士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不少上班族或学生党因为难以请假,或害怕影响工作学习,常常小病拖成大病、急病才到医院就诊。

为满足患者就诊时间多元化的需求,去年10月起,中心增设晚间门诊、无假日门诊,打造出全天“早上提前班、中午连班、晚上夜班”的便民诊疗新模式,所有科室实现一周七天“不打烊”,让患者能真正享受到不同时间享受相同的诊疗服务。

宋女士便是这一新模式的受益人:“我家住在红梅,下班后来看病,输液治疗了5天,现在症状已经缓解了。如今,我晚上也能好好睡觉了,不用顶着黑眼圈强打精神上课,处理孩子们的问题也更有耐心了。”

数据显示,多时段门诊开通后,全月门急诊工作量同比增长41%。其中,广受周边居民欢迎的“爆款”是中医药门诊。

中心的中医馆始建于2009年,2010年被评为“江苏省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3年通过江苏省基层卫生机构五级中医馆评审,是名副其实的“星级”中医馆,下设中医科、中医专家诊室、针灸专科、肛肠科、烫伤科、疮疡修复科6个中医临床科室,1个中药房,汇聚大批医术高超的名老中医,通过传帮带的作用加强中医新秀培养,传承中医瑰宝。

中医馆集中医诊疗、理疗养生、康复、社区健康管理等服务于一体,运用传统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特色服务。除了传统的针刺、推拿、拔罐、骨伤、灸类等10类22种中医适宜技术,中医馆还开展项痹、腰椎间盘突出症、桡骨远端骨折、慢性胃炎、不寐病5个中医优势病种诊疗。同时,将纯中药加工制备成中药茶饮、中药外治剂等,让传统中药得以进入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在新时代发挥出新的能量。

凝聚新力量 中高级职称占“半壁江山”

作为一家基层医院,能在三甲医院环伺的天宁区闯出“红梅速度”,凭的是什么?

徐定南总结了“四大法宝”:一是坚持大健康理念,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卫服务双轮驱动。两手抓、两手硬,努力为居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二是坚持专科特色建设,以特色专科兴院强院,短平快发展;三是坚持人才战略,蓄势赋能,储备技术人才,提高中心的核心竞争力;四是以党建引领,文化推动,坚持常态化开展“党建微课堂”“道德文化微课堂”的活动,积极开展优质服务基层性活动,以风清气正的办院思想凝聚了红梅精神。

曾经不过10多人的小小团队,如今已扩容至277名医护人员。其中,中高级职称的占比51%,本科毕业生168人、研究生16人,占比65%。

徐定南常常在中层干部会议和职工大会上,用十分钟左右与众人一同讲读一段政策或一个典故,潜移默化地为众人开拓眼界、提供晋升平台,也提高职工对红梅中心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众人拾柴火焰高。团队有了凝聚力,成员取长补短,“金点子”频出,也使医疗服务更有温度。

中心用一招“小组挂钩”破解“吃饭难”,把76张病床划分为5个责任区,由5个党小组“一对一”认领挂钩,小组党员每日为没有专人照料的病人预定价格合理、营养均衡的餐食,并将一日三餐直送到病床前,让住院病人享受到了“保姆式”的服务,与群众建立了“亦医亦友”的和谐医患关系,赢得了患者和家属的高度好评。

此外,中心还通过“先锋送医”破解“出门难”,组建起45人的“守卫宁”党员送医服务队,每月定期到失能老年人家中开展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让老人足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目前服务小队已上门服务病人超过1000人次。

沃土已成,只待发芽。2024年,中心将以“管理提升年”为主题,大力提升中心的医疗服务能力和公卫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