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这家火锅店为何带火了一条街

日期:01-15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7版:新钟楼       上一篇    下一篇

开栏的话

都说藏匿在最深处的小店,是城市的魂。在钟楼,街巷、老店犹如洒落老城厢的明珠,串起了龙城人的根与魂。它们可能只是一锅热气腾腾的火锅,一块香气扑鼻的麻糕,抑或是一份冰爽沁甜的茶饮……但每家小店都有其独特的故事,将氤氲一城的烟火气娓娓道来。

本报“新钟楼”今起开设“一条街、一家店、一个人”专栏,聚焦钟楼文旅经济发展的亮点、成效和新举,感受“小店经济”在促进“文商旅”深度融合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代表小店:陈渡桥老火锅

小店老板:陈金华

代表街道:清潭西路

入选理由:清潭西路上的陈渡桥,是不少老常州人心中的家乡地标。说到陈渡桥,就不得不提到明代文学家、抗倭英雄唐荆川。这座桥的前身正是当年百姓为感恩唐荆川的老师陈渡而建。以前,陈渡桥周边基本都是城中村。经过多年的经营和人气的汇聚,如今清潭西路上,大大小小已经有了100多家餐饮店,其中火锅店就有10多家,最早的一家火锅店就是陈渡桥老火锅。

夜色降临,清潭西路上的陈渡桥老火锅人气火爆,廊亭板凳的古风与香气四溢的火锅,勾动着人们的味蕾,日复一日上演着“一家店带动一条街”的热闹景致。

“从创业初始时的生意冷清,到如今节假日要排号等1个多小时,这其中有我们的努力,也有时代赋予的机遇。”这家店的主人陈金华、阮苏霞夫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从门可罗雀到找准定位

“我们陈渡桥火锅是2018年开始经营的。当时装修的不是很豪华,整体的规模也不算特别大,我老婆经常在店里客串服务生,我自己管理厨房。”说起往事,陈金华十分感慨,当时整条街上的火锅店寥寥无几,甚至刚开业的时候还不叫陈渡桥老火锅,只是一家平平无奇现代装修风格的火锅店,那时经常是员工比顾客多。

“什么样的火锅,才会让常州人记住,我和妻子商量了很久,也请教了不少业内的专家,经过摸索后才发现,不仅要菜品品质上乘稳定,更要形成自己独有的餐饮文化。”陈金华说,陈渡桥老火锅最初只知道一味在菜品上下功夫。从原材料到标准流程,每一个细节他都自己到各地去挑选进货,为的就是保证品质稳定。即使是茴香、辣椒、麻椒、黄油等这些配料,他都要精挑细选。

一段时间下来,不少客人都说好吃,但回头客却不多,因为全市火锅店很多,人家记住的往往都是大品牌。“我老婆最先提议,我们店旁边就有一座常州人都知道的陈渡桥,不如就把我们的店叫作陈渡桥老火锅,深入开发与陈渡文化、常州文化相关的菜品。”陈金华说,自己的姓与陈渡桥的“陈”同字,他觉得这既是巧合也是缘分,于是欣然接受了这个建议。

陈渡桥老火锅的牌子打出来后,陈金华结合常州的地域特色和传统文化开发出了不少独具特色的菜品,如用常州的别称和有代表性的古迹为菜品命名、挖掘常州传统烹饪技法和食材等等。

就这样,这家火锅店以独特的陈渡桥地域文化特色为主题,开始被越来越多人“惦记”。

从单兵作战到聚集人气

“俗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一开始我们做了不少推广活动,吸引大家来品尝。”陈金华说,口碑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我们一开始还没有外卖,但是不少顾客都来说要送外卖。疫情期间,还有一位武进的顾客打电话来,家庭聚餐要选择我们,他当时订了2000多块钱,最后是我老婆亲自去送的。”陈金华说,也许最开始鼓励顾客在网络平台拍照分享、评论是吸引了一部分客人,但吃过后的回头客才是最重要的,也正因为如此,陈渡桥老火锅从一家店开到如今的三家店。

陈渡桥老火锅也带动了清潭西路整条街的餐饮人气。陈金华夫妇回忆,火锅店做出名气后,不少火锅店老板来“取经”,有的甚至也在清潭西路上选址开了店。从街头走到街尾,各种餐饮店云集,一入夜这里就成了美食一条街,有时食客找个车位都十分麻烦。

“如今这条街的人气远远超过了我们当初。”陈金华说,如果说完全是因为一家店带火一条街,他觉得有点夸张,“原本清潭西路上就有不少餐饮小店,但名气并不大,可能我们店还是带来了一定的‘流量’,也让大家觉得在这里能把饭店经营火起来,大家都有了信心。”

从网红打卡到本土美食代表

陈渡桥老火锅在文商旅融合升级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创新和扩张,成功走出陈渡桥,在全市开了3家分店。这一过程中,他们积极把握机遇,与周边商业和旅游机构合作,开展联合活动,进一步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也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保持一贯的优秀口碑,吸引更多的顾客。

“以文带旅,以旅兴商,以商成文。我们陈渡桥老火锅的经营发展也将积极融入其中。”陈金华说,未来会持续支持社区和政府在文化和旅游资源上下功夫,开展与陈渡文化、常州文化相关的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同时,在商业运营上要保持创新,不断推陈出新,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留住现有客户并吸引新客户。

“通过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文化创新,重构商业的场景和业态,让‘流量’与‘留量’兼得。考虑引入AI等智能科技,提供更便捷的点餐和支付方式,同时加强在线服务和社交媒体的互动,与顾客建立更紧密的联系。”陈金华表示,未来将与文化、艺术机构合作举办一些主题展览或演出,以陈渡文化、常州文化吸引更多顾客,让清潭西路成为一条火锅美食文化街。

王淑君 王栋

胡必青 谭琪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