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2023:写进百姓心坎里的钟楼“答卷”

日期:01-15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2版:万亿之城再出发       上一篇    下一篇

在新市路与关河交界处,大观楼周边地块项目指挥部正式挂牌,“东塔西楼”和“中国园林蓝本”盛景再现进入倒计时;在常州数字经济产业园,“江苏卫健云”完成全省公立医疗机构接入全覆盖,群众看病告别“大袋胶片”;在高新园(邹区镇),11.5平方公里的发展空间创新动能加速激活,高企、科小总数双双破百;在殷杏泰产教融合试验区,杏塘集建区主体封顶,泰村集建区全面交付,354户居民喜迁新居……

岁序常易,华章常新。回望2023年,钟楼区全力推进长三角一流现代化城区建设,深入落实“532”发展战略及“两湖”创新与老城复兴“双芯联动”战略,加快建设“四大功能区”,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从冲刺“GDP万亿之城”到“万亿之城再出发”,乘势而上的钟楼,加压奋进,答卷上硕果累累。

本报策划 汤杰 王彬 顾克琦

本报撰稿 童华岗 王淑君 何一智

本版供图 钟萱 王栋 阚庆涛

双芯联动 展现“新形象”

2023年,在老城厢复兴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的基础上,钟楼老城厢新一轮复兴计划再出发。

大庙弄一期开街运营、亚细亚现代影视城改扩建项目主体封顶、大观楼—止园项目开工、老西门片区深化研究……从延陵西路到怀德路再到新市路,一系列城市地标正在赢得新机。夏家大院、民元里壹号、盛宣怀故居等串珠成链,南大街北入口改造紧锣密鼓,未来将与红星剧院、季子文化展示中心联袂成片,促成市级层面老城厢片区内存量建筑更新扶持政策加速制定。

去年,钟楼在全市率先出台《钟楼区加快文商旅融合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力促辖区内消费市场全面复苏、全面提振、全面活跃。三年行动起步之年,“老字号奇妙夜”国潮生活节、首届荆川文旅节等文商旅活动火爆出圈;玫瑰车站、油罐公园等扮靓出新;三堡街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运河五号上榜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醉美钟楼休闲踏春之旅”入选2023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常州蓝·科技文化创意产业园体育运动主题场景获“省级体育融合创新消费场景”,成绩单可圈可点。

日新月异的老城厢,也不断擦亮着群众生活的“幸福底色”。对钟楼人来说,这种幸福来自1944户大板房群众喜拿新房,安置房产权证“小证”申领3445本;来自老旧小区改造“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受益居民超过20万人,其中永红片区老旧小区改造类项目获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来自“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普惠、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来自一年新增2个美丽街区、4个口袋公园,11家菜市场改造焕新;更来自四通八达的交通,腾龙大道、振中路跨运河桥开工建设,中吴大道西延钟楼段率先启动……

数字先导 积蓄“新动能”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钟楼,科技创新蔚然成风,争先活力持续释放,创新驱动正在赢得发展主动。

在常州微亿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工业人工智能+机器视觉”的智能视觉系统打通了工厂智能化柔性生产的最后一公里:质检机器人、数字物料机器人、产线管理机器人、数字工厂管理机器人正在奔赴各地制造业企业生产一线。这些数字“工人”都诞生于钟楼创新的热土——常州数字经济产业园。2023年,常州数字经济产业园已集聚数字经济企业324家,净增101家,区域智算中心启动建设,新质生产力加快布局。打造的三朵“云”中,“江苏卫健云”已完成全省1966家公立医疗影像接入全覆盖;“常州工业云”接入企业1600余家、设备超9万台;“常州政务云”全量接入全市政务数据,上线应用超500个。

数实融合,“芯”潮澎湃。钟楼在加速数实融合中争创发展新优势,持续优化常州数字经济产业园运行机制,提速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全力推进全市唯一省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先导区建设,累计打造专精特新企业66家、国家级绿色工厂(供应链)5家,建成5个省级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格力博成功上市,获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打破全区近十年来空白。宝钢轧辊、精研科技入选省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立卓信息入选省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领军企业,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两湖”先行 涌动“新活力”

一颗颗项目的种子如何长成参天大树、汇成广阔茂盛的森林?钟楼的答案始终如一:用“温度”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撑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硬脊梁”。在钟楼“两湖”创新先行区的热土上,随着一批批重大项目落地、投产,产业集聚的图景更加鲜活,“新活力”层层涌动。

走进总投资5亿元的科达斯特恩新厂区,10条高标准智能生产线上机械臂挥舞不停,这里主要是为理想、比亚迪、上汽、奇瑞新能源等企业提供高端汽车配件。仅理想机舱美化件,就定制了5.1万套。在不远处的盛德鑫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超级不锈钢项目新厂区,也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2024年该企业计划生产不锈钢2.5万吨、合金钢12万吨,预计全年实现产值约26亿元。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实体经济逆势上扬,正是钟楼区抓项目高质量发展的写照,也是66万钟楼人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的结果。2023年,钟楼举全区之力推进重大项目“招推服”一体化改革,裕兴、华腾、环羽接连刷新“拿地即开工”最快纪录;深入推进“综合查一次”“首违不罚”等创新实践,不断擦亮钟楼“人人服务、事事周到”的营商环境品牌。在钟楼,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蔚然成风,发展后劲也在深耕产业中不断提振——裕兴薄膜在高新园(邹区镇)陆续投建三期项目,预计形成年产太阳能背板及新能源汽车电池用功能性聚酯薄膜24.3万吨的生产能力;科达斯特恩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基地项目建成后预计年新增销售收入13亿元;东久华东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基地项目一期工程已完成40%;杰特塑业新建新能源汽车内装系统智能工厂项目达产后预计年新增销售收入约8亿元。

“两湖”创新先行区3年累计盘整低效工业用地近30块、超3000亩,搬迁房屋超150万平方米,11.5平方公里的高新园核心区承载充足、配套完善,项目落地有了“硬支撑”。省级以上“一室两站三中心”超27家,高企、科小总数双双破百,省级高新区创建高位推进,“两湖”先行愿景稳步转换生动实景。

乡村振兴 承载“新期盼”

“住的人幸福自豪,看的人羡慕向往。”2023年底,第十二批次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名单正式公布,乡村振兴实验区殷杏泰片区的泰村村苏家桥组入选。在深入推进全域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中,钟楼更是硕果累累:殷村获评省生态宜居美丽示范村,泰村获评省级特色田园乡村,杏塘集建区主体封顶,泰村集建区全面交付。

乡村振兴,承载着无数常州人的“新期盼”。

2023年,职教资源进一步集聚钟楼,航空技校建成开学、常州卫校加快推进,累计已有7所高职院校落户职教小镇,书香气息和青春活力竞相迸发;实施美丽农田、生态共作等重大项目14个,总投资超40亿元;诺亚方舟获评全国农村项目创意大赛一等奖,欢乐家庭农场创成省级示范,“玉蝶”获评首批省级非遗工坊,宜居、宜游、宜业的新乡村生活共同体正在系统重构。

钟楼区以江苏省钟楼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殷杏泰产教融合试验区为载体,以促进区域农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为目标,全力打造“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江南鱼米之乡。

“小区有保安巡逻,每日保洁,生活环境感觉和城里的小区一样。”春节期间,泰村家园村民张金大高兴地说。邹区镇不仅在泰村家园引入标准物业,还将在这里导入信托制物业服务,这里也将成为全区首个配备信托制物业的新型农村社区。随着集建区交付、业主陆续入住,邹区镇在泰村家园同步推行网格化管理,通过5个“精网微格”,对破坏绿化、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等现象进行精细化管理,自交付至今,进入装修期的泰村家园未发生一起空调室外机不规范安装、毁坏绿化等行为。

邹区镇还将在泰村家园试点“数字乡村”治理模式,以数字赋能网格治理,为空巢老人、困境儿童等需要帮扶人员提供智能照护等服务,将矛盾纠纷处置在早、化解在小,实现“身边事不出网格、小事不出村”,为加强农村社会治理水平提供有力支撑,进一步激活乡村治理内生动力。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站在新征程、新起点,钟楼区委书记沈东表示,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从大处着眼、往实处发力、向高处攀登,以奋发之姿凝聚奋进之力,迈出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构筑拔节向上的坚韧轨迹,同心谱写长三角一流现代化城区建设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