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大地是百姓生活的美好家园,城乡建设是拉动发展的重要引擎。
过去的一年,在全市稳步推进“532”发展战略,高质量迈入“GDP万亿之城”的征途上,市住建局时刻关注群众、企业和板块的需求,以更好的心态、更高的站位、更大的格局、更智慧的办法、更宽广的胸怀,积极主动作为:
全力打造“常有安居”民生名片,提升住房保障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并加装电梯、完善小区物业管理服务;
全面提升城乡生活功能品质,稳步推进老城厢复兴发展、探索开展完整社区试点创建、积极实施城市综合改造、大力发展绿色建造、积极推进人才公寓建设、持续提升乡村生活品质;
全力推动行业管理纵深发展,大力促进建筑行业发展、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全面保障公用行业稳定运行、积极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让工作和工程都精益求精、精品迭出。
新的一年,常州住建人既会仰望星空,更将脚踏实地,将在党建引领下,踔厉奋发、担当有为,真正把“有风有雨是常态、不惧风雨是心态、风雨无阻是状态”的住建精神,落实到每一项工作任务中去,用实际行动为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常州答卷贡献住建力量。
镜头回放一
穿过雾霭,7栋套着蓝色“外衣”的建筑群矗立新龙湖畔,远远望去,与蓝天融为一体。2023年10月份,在位于常州高新区的星耀城项目建设工地,46万平方米作业面上,1800余名建设者挥汗如雨,全力抢抓工期进度。
该项目总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是全市目前在建体量较大的综合体项目,聚焦全生命周期、全过程管理,打造绿色建造核心示范区,为绿色建造“常州模式”提供了样本。
该项目工地上,专门设置了垃圾减量化与综合利用专区,智慧管控平台实时显示物料名称、重量等要素,并摸索出了一套前端分类收集,中端管道运输、分布式粉碎装袋,后端二次利用的减量化与综合利用方案,每万平方米可减少200吨建筑垃圾,相比以往减量约30%。在新能源和能源利用方面也呈现诸多亮点:路灯照明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照明灯具100%采用节能型;空调系统依托智慧能源站,以江边污水处理厂中水+藻江河水为主要冷热源;屋顶安装太阳能光伏,预计全年发电量可达62万千瓦时……
绿色建造全国领先
绿色建造为城市发展注入绿色发展新动能。
2020年12月,住建部办公厅确定开展全国首批绿色建造试点工作,常州是全省唯一获批开展绿色建造试点的城市,也是全国首批3个试点城市之一。近3年来,我市选取了两批次共20个试点工程项目,总建筑面积180万平方米,通过探索绿色建造建筑体系、管理体系、实施体系和评价体系等先行先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常州经验”。
经市政府统筹,我市成立了绿色建造试点工作推进专班,由市住建局牵头,市发改委、资规局、财政局等部门共同推进,全面开展绿色建造试点工作,协同解决创建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形成了“市、区、重点区域”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和统筹推进的工作格局;初步形成了全面推行绿色建造“1+N”的全方位、多维度政策支撑体系;确定了“新中轴产城融合项目(星耀城)”等20个项目为试点项目;提炼适宜绿色建造技术措施300余项,建立涵盖策划、设计、施工、交付各阶段的评价体系与指导手册;结合实际推广绿色建造适宜技术措施,实现建造效率和品质提升,促进建造方式转型升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绿色建造融合发展,引导培育了一批具有绿色建造系统解决方案能力的工程总承包、勘察设计、建筑施工、部品生产、信息技术等企业。目前常州市正在积极组织申报全国“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为建设领域降碳探索有效路径。
与此同时,我市大力推动建筑行业发展。一是开展建筑市场年度综合大检查和市场行为专项检查,加强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治理,严肃整顿“三包一靠”违法违规行为,稳步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全市39项工程获得省2022年度优质工程奖“扬子杯”,126项工程获得“省标准化星级工地”。二是市智慧工地监管平台已实现全市域政府投资规模以上新建工程接入全覆盖。三是全面规范农民工工资发放,全市通过银行代发人次112.72万次,代发额名列全省前茅。
镜头回放二
早上8点,清潭路上熙来攘往、热闹非凡。很少有人注意到,道路北侧临街荒废6年多的老天鹅宾馆已经悄然“变身”,全新的永荟寓·人才社区成了老街的一道独特风景。
天鹅宾馆始建于1983年,曾是常州城区著名的宾馆之一。2016年,由于原经营者在合同到期后没有续约,加上房屋老化,这栋承载着老一代常州人记忆的建筑就闲置了下来。钟楼区永红街道于2022年对其进行了安全改造提升,并引入第三方企业沃达公寓管理有限公司进行建管服一体化经营,配置了住宿、餐饮、商业及人才共享服务等功能,加上周边成熟且充满“烟火气”的社区配套,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记得住乡愁”的人才公寓。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大楼,因建筑年代久远、设施设备老化,很长一段时间都未被充分利用。后来同样由沃达公司负责改造提升为慧客大厦人才公寓。自2022年6月投入运营后,综合入住率动态基本保持在90%以上,这一“沉睡”资产的经济活力被重新激发利用后,预计可在六七年后实现盈亏平衡。
人才公寓“经验”输出
我市瞄准人才引进的痛点,以战略的眼光、主动的姿态,形成了人才公寓“规建运管服”的常州模式,人才公寓建设管理的相关经验做法,两次入选住建部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清单。目前,全市累计建成人才公寓11.77万套,人才公寓磁场效应持续增强,对各类人才吸引力与日俱增。
市住建部门在统筹引导人才公寓建设的过程中,多管齐下:一是关注供需匹配。秉持“人才跟着产业走、公寓跟着人才建”理念,结合城市空间、产业布局、社会发展规划,重点在产业园区、商务楼宇、科研机构和高校院所等区域增加人才公寓供给;秉持多元需求、梯度供给、分层分类,形成覆盖择业青年、蓝领工人、白领人才、领军人才、外籍人士等各层次新市民和青年人的供给体系,基本实现租赁住房精准供应。
二是开展星级评定。会同组织部制定《常州市星级人才公寓评定管理办法》《人才公寓建设管理指引》,从建筑设计、配套设施、外在环境、服务管理、运行机制等方面,对人才公寓项目进行星级评定。
三是提升管理服务。以人才公寓为载体,统合各类人才政策和“生活居住双资助”政策,设立人才服务中心、人才服务社等,坚持既做好物理空间建设又构建高效便捷服务体系,开展“一站式”政务服务和“一条龙”生活服务,让新市民和青年人在常州工作安心、生活舒心。
四是落实优惠政策。将保租房优惠政策落实情况纳入高质量考核指标内容,加强与资规、税务、水电气等单位(部门)的沟通联系,协调解决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认定、优惠政策落实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五是开发信息系统。实现房源查询、预订、签约、点评、退房等全流程服务以及入住人员信息统计分析等功能、实现青年人才申请购房补贴用作首付款。
同时,我市将住房保障工作纳入全市“532”发展战略重点项目、民生实事及高质量考核内容,持续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市区住房保障申请家庭人均月可支配收入调整为4575元(含)以下;积极推进公租房申请“一件事”改革,缩短办理时限,并优化公租房办理方式,上线运行公租房APP;着力打造党建品牌提升住房保障质效,提升保障房小区功能和环境,加装电梯43部,推进适老化改造和公共区域景观文化提升。
镜头回放三
坐落在兰陵路与光华路口的光华公寓,始建于1998年,共有5栋楼房,最高为7层楼,住着150多户居民。过去,这个小区的自来水为总表制,供水管网及增压泵房都是开发商在上世纪末所建,已经“超龄服役”多年,导致光华公寓内供水管网漏水严重,总表与用户分表用水量存在差异,小区居民用水价格比正常价格高,增压泵房也因年久失修无法使用,高层居民家中的水小,对生活影响较大,群众反映强烈。
多方沟通后,2023年7月,市住建局下属的常州通用水司对光华公寓供水设施启动改造。施工前期,通用水司多次对小区内疑难老管线的漏损情况、泵房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测绘勘探,其中增压泵房的选址就沟通协调十多次,最终确定了“靶向”施工方案,原地埋镀锌水管更换为球墨铸铁管,新建室外爬墙管,新建增压泵房,将原有户内的水表全部移至户外,采用一户一表制,精准、彻底解决光华公寓供水的“疑难杂症”,让光华公寓的居民们用上同城、同网、同价、同质的自来水。
公用服务“安““稳”备至
市住建局持续擦亮“常有安居”民生名片,为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做“减法”,为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指数做“加法”,常州通用水司累计投入3.97亿元,对253个老旧小区供水管网进行了改造,使老百姓家中的水质、水压得到明显改善。除了提升用水幸福指数,2023年以来,市住建局扎实抓好公用行业管理、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等重点工作,全面升级公用行业服务水平,全力保障城市稳定可靠运行。
2023年,全市供水量6.4亿立方米,供水水质合格率100%;供气量21.4亿立方米;污水处理量4.7亿吨,同比增长5.8%,平均污水处理负荷率83%,污水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37.3万吨,中水利用率达到25%以上;城市照明保持城市干道平均亮灯率99%以上,设施完好率99%以上。
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有序推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建设,污水厂建设步伐加快,江边污水厂五期工程和阳湖厂相继开工。2023年,完成新改建污水管道85.6公里,污水管网检测180公里,围绕深入打好碧水攻坚战,着力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切实提高城市公用行业安全运营和应急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公用行业服务质量。
燃气安全全面监管。统筹推进燃气安全整治工作,2023年累计打造餐饮场所“瓶改管”示范街区11条;开展“起底式”“全覆盖”排查整治,整改“全链条”风险隐患问题2173个;制发《常州市瓶装液化石油气配送人员不良行为记分管理办法》;联合镇江签署联动机制备忘录,共同打击跨区域运输销售黑气违法行为;定期开展餐饮等重点场所联合执法行动。2023年立案查处违法供气行为6起,累计查处黑气窝点47个,同时推动行刑衔接,全市累计2例“黑气”事件涉事人员被判刑;指导我市26家液化气企业兼并重组为8家,促进燃气市场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
海绵城市建设全域推进。持续推进全域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开展全程技术审查和效果评估,将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落实到项目从审批、设计到竣工、验收、运行的各个环节。
老旧小区焕新,“颜值”兼“气质”,“安居”更“宜居”。2023年98个改造项目均已基本完工。其中,“动员居民参与改造项目工程监督”、“盘活闲置房屋整合存量资源”做法被列入住建部全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我市永红片区老旧小区改造等两个项目作为“2023年中国人居环境奖”入选项目刚结束公示;超目标建设居住社区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1412个;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超目标共完成164部,加装电梯政策措施“套餐”在全省推广。
镜头回放四
“这个‘微心愿’,我认领!”“这位小朋友想看的书,我全包下了!”2023年11月29日起,市住房保障中心工作人员林女士和王女士,每天都要接到数十个认领“微心愿”的电话,爱如潮水般涌来,让她们感动不已。
2023年11月29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委主办、市住房保障中心和常州日报社“周末关爱”栏目组联合承办“情暖万家筑梦龙城”的微心愿互助活动,呼吁引导社会爱心力量帮助保障家庭中18周岁以下567个孩子完成“微心愿”。
“微心愿”发布的第二天,常州市体育彩票管理中心承包认领75个“微心愿”,提供75份运动器材。2023年12月5日,常州弘扬燃气报警安防有限公司致电市住房保障中心,表示已网购103只书包。在这场爱的接力赛中,爱心市民也不曾缺席,王女士、张女士等精心挑选了整套的中国传统童谣书系、《老人与海》和四大名著等书籍。市住建局最终落实了所有微心愿,并择期分批安排,将爱心物资送达到微心愿申请人手中,让爱心落到实处,让温暖在冬日延续。
党建引领情暖万家
市住建局坚持党建引领,持续推动文明创建工作向更高标准、更深层次、更广领域迈进,通过实施旗帜领航工程、全员尚德工程、典型引领工程,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内生活力。
在深化拓展住建行业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过程中,打造工地、窗口、小区“+实践点”等文明实践模式,树立行业特色实践活动标杆。精心打造“水润万家”“乐安居”“安燃家”“小桔灯”“清沁源”等文明实践阵地,鼓励青年干部职工参与文明实践、生态环保等志愿服务,用实际行动展现文明风貌。
在“情暖万家筑(住)梦龙城”党建引领住房保障实践活动中,从老、弱、病、残、幼等保障对象中选取100户特殊困难家庭,广泛动员爱心企业与其结对帮扶,开展“联百企、进百家、解百困”活动,较好地解决保障对象的生活困难。同时,启动微心愿互助活动,面向保障对象家庭中18周岁以下少年儿童,通过发放微心愿卡片、征集微心愿、发布“圆梦倡议书”,动员党员志愿者、社会组织、爱心人士积极参加微心愿认领活动,实现互帮互助。
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期间,积极打造“党群议事厅”,建立“综合改一次”党建联盟,推动城镇老旧小区创建先锋管家团队,打造“阳光物业”管理服务平台,为居民提供咨询、投诉、报修等“一站式”服务。精心策划“阳光物业面对面”直播活动,有效化解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矛盾纠纷。推行“水润万家”常水志愿者网格化服务,建立党员与社区点对点服务通道,切实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本版策划:魏巍 李佳 周瑾亮 本版撰稿:芮伟芬 谢维娜 本版供图:朱臻 市住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