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荣春 通讯员 曹艳 潘英
当2024年的第一缕阳光照进常武大地,一则好消息随之传来——
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日前发文,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被确认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这也是武进区唯一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浸润于常武地区3000多年的历史底蕴,承载着“孟河名医冠吴中”的中医渊源,武进中医医院于1989年拔地而起,并逐渐成长为一所科室设置齐全、医疗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学术水平较高、集中医医教研为一体的综合实力较强、中医特色优势显著的综合性中医医院。
“从三级乙等中医医院到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不仅仅是层次上的提升、规模上的扩大和服务能力的加强,更是一种发展理念、内涵质量、责任使命的升华。”武进中医医院院长曹蕊芸表示,医院将以跻身“三甲”为新起点,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全力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为擦亮“常有健康”名片、奋力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武进答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埋头苦干
“三甲”创建篇
提档升级,造福市民
创建三甲,有助于医院提档升级,也有利于造福周边市民。武进区委、区政府将武进中医医院“三甲”创建工作作为武进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并将其列入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从组织领导、资金投入、人才引进等多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针对不同层级不同任务,武进中医医院成立院级创建领导小组、专项工作组、科室创建小组,制订《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关于创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工作实施方案》等方案,在全院范围内开展“学规章、明职责、比知晓、重执行”专项创建活动,对照“三甲”标准查找关键点,明确措施,使创建工作全面贯彻到位。
同时,多次邀请省级评审专家到院指导创建工作,积极选派医院管理干部及创建工作骨干到多家“三甲”医院学习,及时发现创建工作中的问题,解决创建工作困难,持续改善创建各项工作。
埋头苦干
专科技术篇
科室齐全,硕果累累
“我自己走到医院来的,感谢武进中医医院的专家!”在出院一个月后的复查中,年过七旬的张奶奶开心地对武进中医医院骨伤科专家表示感谢。谁也看不出来,8年时间里,老家四川的张奶奶先后在这里接受了两次髋关节置换手术,前不久又接受了骨伤科难度最大、复杂程度最高的手术之一——髋关节翻修手术,恢复良好。
近年来,武进中医医院骨伤科已成功实施高难度关节翻修手术数十例,帮助多名像张奶奶这样的患者重新站了起来。
医疗技术是医院的立身之本,学科建设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关键。30多年来,武进中医医院始终注重引进现代科技手段和最新学术成果,通过新技术新项目的引进和开展,夯实专科建设的底气,医院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围绕市民多元化健康需求,结合自身定位和发展要求,武进中医医院还以大急诊理念为引领,积极推进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急救中心的建设,三大中心救治水平稳步提升,医疗救治体系不断完善;作为武进区妇幼医疗中心,医院不断加强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就在去年8月产科又新增一个病区,以满足孕产妇就医需求。
“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做大做强特色专科,做好人民群众的健康守门人。”武进中医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鹏介绍,2023年全院门急诊总人次83万余,出院总人次约3.2万,完成手术1.8万余台(其中三四级手术比例52%),“武中医”在守护常武地区市民健康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埋头苦干
医疗服务篇
创新模式,优化流程
“医院里开的婴儿游泳馆,不但环境好,更重要的是专业,带着宝宝来游泳更放心了!”2023年12月1日,武进中医医院婴儿游泳馆正式对外开放,充满童趣的游玩区域、各色各样的玩具,专业的婴儿沐浴、游泳、推拿等服务,都受到家长的欢迎。这也是武进中医医院创新服务的一项新内容。
医疗技术代表着医院的硬实力,服务能力代表着医院的软实力。武进中医医院在提升硬实力的同时,也不断通过创新举措提升服务软实力,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
针对群众就医中的“急难愁盼”,武进中医医院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流程,依托互联网医院开展线上线下自主开单,提高患者就诊效率和服务质量;武进中医医院医疗机构医保服务站的设立,方便了患者在医院即可办理异地就医、零星报销、参保信息查询等业务,做到“让数据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路”。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是医疗服务的重要内容。武进中医医院健全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护理质量,不断深化优质护理服务,优质护理服务在医院实现全覆盖,“以病人为中心”的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深入人心。在此基础上,各科室开展形式多样的出院病人延伸服务,如心血管病科的居家心衰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护理干预;产科病房为孕妈妈、出院产妇每日推出1—2节线上课程,学习人数达2万余人次。
作为三级公立医院,武进中医医院勇担责任,积极开展中医对口支援工作,先后与漕桥卫生院、牛塘卫生院等9家卫生院建立医共体,2021年至今共组织32名医师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同时,先后派出14名医务人员援疆、援青、援陕,助力对口支援工作,帮助提升当地医疗技术水平,造福当地患者。
埋头苦干
中医特色篇
传承精华,蔚然成风
61岁的李先生因患脑胶质瘤,术后出现失语、右侧肢体瘫痪、大小便失禁等问题。在武进中医医院康复医学科短短4个月,通过针灸、口服中药等中医药特色疗法,李先生逐渐能开口说话了,在搀扶下还能自己行走、上厕所,家属甚至有些不敢相信:“真的没想到中医疗法有这样的效果,太谢谢康复医学科的专家了!”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中医医院则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有力抓手。武进中医医院坚持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格局,从专科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中医药特色,中医特色门诊和特色治疗室蔚然成风。
让李先生受益的中医康复更成为武进中医医院的一大特色。自2010年开诊以来,康复医学科把传统中医药治疗和现代康复功能训练相结合,将中医特色针灸推拿、穴位湿敷、耳穴埋籽、刮痧理疗、汤药内服、脐针疗法、药棒穴位按摩、中药热奄包等运用到治疗中,累计收治患者1.5万余例,患者满意度达100%,科室也成为常武地区乃至省内康复医疗水平领先、中医服务特色明显、规模较大的知名康复医学科。
在传统中医看来,上医治未病。武进中医医院依托“治未病中心”,强化9类中医健康干预类设备,整合运用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多项中医特色适宜技术,积极开展冬病夏治、四季膏方、冬令滋补膏方等特色中医药服务,中药热奄包、中药养生茶饮、中药足浴包、中药面膜等产品赢得广泛好评。
为更好地传播中医药文化,武进中医医院连续举办14届武进中医膏方节,积极开展中医药“六进”活动、“岐黄校园行”系列活动、“中医药就在你身边”健康巡讲活动、中医药宣传月活动、“江苏中医行、健康你我他”义诊健康咨询活动等,去年又推出“药师进万家”合理用药科普宣讲活动,真正做到惠民服务“零距离”,赢得社会各界良好反响。
埋头苦干
人才科研篇
汇聚动能,遍地开花
常武地区是孟河医派的发源地,自古名医辈出。虽然正式成立仅30多年,但武进中医医院厚植于这片底蕴深厚的热土,从卞伯岐、陈乾初到王耀峰、林植华再到王武强、张建玉,一代代医者秉持赤子之心,锐意进取,守正创新,汇聚起医院发展的强劲动力。
人才是发展的基石。武进中医医院制定人才建设五年发展规划,以“引名医、育人才、强队伍”为重点,不断完善引育机制,并通过聘用客座教授、科研合作等方式建立柔性引才机制,引进医院亟需型和紧缺型人才。同时,大力建设名中医工作站(工作室),先后成立“邹燕勤国医大师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传承工作站”“申春悌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武进中医医院基层工作站”等,通过专家坐诊、学术分享、师徒结对等全方位提升医院中医师水平。截至目前,医院现有江苏省名中医、常州市名中医、全国基层优秀名中医等一批人才。
1989年成立之初,武进中医医院仅有一个小院落、几间矮平房,医护人员不足百人;而如今,医院占地总面积近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拥有职工近1300人,成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国家级爱婴医院、江苏省武进红十字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学医院、江苏省中医“治未病”重点试点单位。
回眸这30多年,几代人筚路蓝缕、栉风沐雨,才有了武进中医医院拔地而起、做大做强;如今跻身“三甲”,几代人的梦想和夙愿得以圆满,武进中医医院也迎来新的发展良机。
展望未来,武进中医医院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牢牢把握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新机遇,进一步坚定发展初心使命,进一步突出中医特色发挥,进一步提高综合服务水平,打造“弘扬中医药文化,为百姓健康服务”的特色中医医院,为守护常武地区市民健康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