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7日,中国共产党常州市钟楼区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召开,吹响了“全面深化长三角一流现代化城区建设”的嘹亮号角,动员全区上下攻坚克难、勠力争先,进一步增强奋进新征程的信心决心,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
即日起,《新钟楼》开设“贯彻落实区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专栏,报道全区各板块各部门深刻把握会议精神、系统谋划思路举措,昂首阔步、追求卓越,以奋发之姿凝聚奋斗之力,对标对表再出发、奋力奋进走在前,全面深化长三角一流现代化城区建设,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钟楼答卷!
区人大
谱写忠诚履职“主题曲”。始终把科学理论作为履职“根本遵循”,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围绕“六大工程”等部署安排,及时将区委主张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全区人民的共同意愿。持续深化“四个机关”建设,以“人大工作深化年”为抓手,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区人大工作。开展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主题宣传活动,讲好全过程人民民主钟楼故事,唱响“忠诚履职、先锋有我”人大主旋律。
谱写服务大局“协奏曲”。紧盯科技创新、项目双进、数字经济等关键领域,高质量谋划推进监督议题、调研课题,助力转型发展蹚出钟楼路径。作出加强区级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加强重大投资项目、国有资产管理、审计查出突出问题整改等监督,护航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制定执法检查三年计划,开展《常州市旅游促进条例》执法检查,进一步发挥法律巡视“利剑”作用。综合运用会议审议、执法检查、专题询问、视察调研等方式,深化与巡察、审计、司法等各类监督的横向联动,以高质量监督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谱写民呼我应“交响曲”。制定全过程人民民主市域样板建设三年计划,创优示范型代表之家、“五好”联络站等履职平台,丰富民情议事坊等民主议事载体,打造高辨识度的基层民主单元。探索“互联网+”履职新模式,推进代表进网格制度化、常态化,持续组织集中走访月、代表回选区等活动,更好地听民声、汇民意、解民忧。全面推行“票决(票选)制+问政制”,提炼推广“定制式”代表联络室、“随机式”第三方绩效评价等做法,把群众关切作为民生实事项目实施的“晴雨表”,助力民生愿景加速成为幸福实景。
区政协
服务发展大局,助推全会精神落地生根。围绕“四大功能区”建设,紧扣“六大工程”,找准履职切口,深入调查研究,初步确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创新服务平台打造、民营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等2024年度重点课题,制定新一年度协商计划,组织开展各类协商活动;把握好协商式监督定位,围绕重大项目建设、民生工程落地等,深化“双月政情通报会”、专项民主监督和专题视察活动。当前重点抓细抓实政协钟楼区第十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的筹备工作,动员全体委员深入调研,提出高质量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确保大会圆满成功,助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
深化团结民主,不断汇聚强大发展合力。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强化思想政治引领,闪耀团结之光,为干事创业凝心聚力。持续放大新时代政协统战工作的乘数效应,主动做好党派团体成员和无党派人士的联系服务工作,把凝聚共识融入合作共事全过程。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深化品牌委员工作室打造,推动委员更好联系服务界别群众,协助党委政府做好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形成合力的工作。
加强自身建设,推动政协工作提质增效。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作风推进政协自身建设。持续提升委员履职能力,激励委员在本职岗位中建新功、在政协履职中展风采、在界别群众中作代表、在助力发展中作贡献。扎实推进常委会、专委会和镇(街道)政协工委建设,持续深化模范机关建设,锻造高素质专业化机关干部队伍,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等功能建设,提高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水平,提升全区政协工作质效,助力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钟楼答卷。
区纪委、监委
激浊扬清,营造良好干事氛围。推动压实责任和推进激励担当相统一,细化问责情形,规范问责程序,定期开展问责工作质量评查,既纠正问责不力,又防止问责泛化、简单化。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综合考量“三个效果”,该查处的坚决查处,该容错的大胆容错,形成鲜明政策导向。对受到失实检举控告的党员干部及时开展澄清正名。
监督护航,培育优良营商环境。贯彻落实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决策部署,强化“人人服务,事事周到”理念,充分保障惠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营造公平、法治市场环境。以“政企”双向发力、同频共振为目标,以“五个一”为抓手,引导全区广大民营企业深入开展“清廉民企”示范点培育工作,高质量推进钟楼“清廉民企”建设。
精准施教,充分释放震慑效应。协助区委落实《钟楼区“分层分类 精准滴灌”廉洁教育实施方案》,聚焦8类重点对象,将廉洁教育和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家风家教有机结合,提升廉洁教育精准度、穿透力。通过组织旁听庭审、观看警示教育片、通报典型案例等方式,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持续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
经开区
聚力关键增量,锻强发展新优势。高标准推进常州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优化智慧园区管理,持续深化“零地增效”、创新用地模式,结合运河文旅,加快盐库、冷库等工业遗存焕新,擦亮园区底色,构筑产城融合新样板。高质量推进数字经济产业链延伸融合。依托“江苏省卫生健康云”“常州工业云”,立足技术创新策源优势,落地面向全国提供服务的长三角智算中心,引育链主企业和领航项目,拓展应用场景,构建开放共享的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力争数字经济产业规模增长超30%。
聚力项目双进,凝聚发展新动能。立足经开区产业基础和优势特色,精准把握产业“风口”和产业链关键环节,加大项目招引强度、攻坚力度,全力引进一批补链强链延链、爆发力强的科技型项目,不断提升发展的韧性和后劲。全面落实重大项目“招推服”一体化,开展全周期、全要素“闭环”服务,力推“拿地即开工”,力促易商、创智云谷等一批重大项目早竣工、早投产,以项目之进促经济发展之稳,夯实高质量发展压舱石。
聚力优化营商,夯实发展硬支撑。坚定扛起在全区经济发展主力军主战场发展重任,对标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全力支持和鼓励“企业敢干”,不断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彰显发展首位度。优化“无事不扰、有呼必应”营商环境,依托产业社区,确保各类惠企政策直达末梢、应享尽享,发挥产业链党建引领作用,助企高效便捷链接市场资源、匹配合作伙伴,携手共建链式生态圈,争创更多“第一”“唯一”,以实际行动为钟楼“走在前、做示范”再立新功。
高新园(邹区镇)
以“拼”的心态,推进经济“三量”齐升。抓项目增总量,全力引进一批优质产业项目,不断刷新“拿地即开工”纪录;向存量要增量,加速“生地”变“熟地”,有的放矢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转精”;重科技提质量,牵住“科创”牛鼻子,大力开展院校合作共建,实现高企、科小数量再突破。在拼的过程中,锻造一支硬核邹区铁军,完善落实“有为有位”“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在实践中磨砺干部的党性心性和过硬作风。
以“精”的状态,打造全域美丽乡村。深化殷杏泰产教融合试验区建设,加速宜居农房和村委综合服务中心建成和投用,精心雕琢“杏花春雨”产业项目。探索美丽乡村建设4.0版本,启动新家巷片区建设。积极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延伸农文旅链条,大力提振村级集体经济,努力争创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
以“实”的姿态,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深化紧密型医联体合作,统筹医疗布局,实现医疗水平和辐射半径双提升。加速推动有光高中落子成局,卜弋小学异地新建开工建设,邹区实验小学改扩建主体完工,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学质量。完成玖玖江南康养中心改造,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