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南通日报的同仁告诉我,被誉为北美传奇咖啡的Tims,在南通西寺,即南通佛教文化展览馆开了国内首家寺庙文博店。又闻,南通崇福寺的崇福素餐厅自2019年开业以来,超半数的就餐者为40岁以下。
我不禁想到今年流行的一个段子,年轻人在上班和上进之间选择了上香。携程网数据显示,仅今年2月,寺庙景区订单量同比增长了310%,且预定门票的游客中“90后”“00后”的比例接近50%。而《全球心理健康数字疗法价值趋势报告2016—2020》早已揭示,与身心灵相关的产业已成为一个庞大的“矿区”。2020年,全球数字心理健康领域发生了44起融资事件,累计融资9.07亿美元,同比增加52%。近年来,随着身心灵课程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群体参与其中,比如,近期被广泛报道的“学霸猫”案例。
学霸猫原名俞丽颖,毕业于浙大社会学系,是一位在身心灵领域获得巨大财务成功的知名博主。今年9月,《新周刊》发表文章《加入灵修后,他们从裸辞到负债百万》,让学霸猫从身心灵行业走入大众视野。据报道,学员之一柚子从单位裸辞,千里迢迢奔赴成都,跟随学霸猫上课;学员之一西西进群后跟着学霸猫买买买,花了四五十万元,而相比群里的其他学员,西西这大几十万的消费只能算中等水平;学员之一蔓蔓经常刷到社群里各种关于负债清理的内容,她感觉群里学员的金钱观出现了偏离……换言之,除了学霸猫本人,多数学员加入社群后,不仅没解决原有的问题,还产生了大大小小的财务危机,甚至负债累累。
9月的报道发表之后,有些学员主动退出了学霸猫的社群,但仍有源源不断的新学员加入。同时,学霸猫创立的线上社群——“学霸猫·霍格洪茨凡学贵妇分校”价格提高了3倍,成员仍旧维持在3000多人。
学霸猫提倡做什么事情都要放轻松,不用吃苦、不要纠结,跟随自己的喜好,即所谓的“轻松冥想”。学习辛苦、工作辛苦、赚钱辛苦……与其说是学霸猫的身心灵课程吸引了学员,还不如说是很多学员都想成为学霸猫这样轻轻松松获得成功的人。因此,金钱游戏成了社群里最激动人心的修行,消费主义成为学员们修行的动力。学霸猫买买买、一掷千金的“贵妇”生活令学员们向往:大几千一条的DVF连衣裙随便穿、米其林大餐随便吃、华尔道夫等高端酒店随便住……在“心总不会出错”的前提下,裸辞、负债、被骗的学员越来越多,但“金钱流动,财富扩张”的理论,又创造出了一种即便负债被骗,生命也尽在掌握的幻觉。这场越吹越大的灵性泡泡,身处其中的人“不明觉厉”,心甘情愿供奉金钱精力信任,“满载而归”的却只有博主本人及极个别的“超级”学员。
出版过《心灵之旅》《爱与觉醒》等著作的美国临床心理学家约翰·威尔伍德提出过一个“灵性逃避”的概念,意指在世俗中面对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或遭遇巨大挫折时,很多人不会选择直面痛苦与黑暗,反而会用麻痹痛苦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回溯约翰·威尔伍德提出这一概念的时间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正是美国经济遭遇石油危机的时间段。而2023年的美国,受比特币泡沫破裂,技术抵制潮流、全球经济下行等影响,越来越多的科技行业从业者也将冥想、疗愈当作心灵健身房。美国出版物《曼哈顿邪教故事》正是讲述了由身心灵衍生至大骗局的真实事件。
邻国日本也有过类似阶段。
日本著名记者斋藤茂男生前所著的“日本世相”系列《饱食穷民》一书中,收录了他写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的三篇纪实文学。第一篇《饱食穷民》,聚焦于当时新闻报刊所关注的贷款和债务问题;第二篇《快节奏的城市》,揭示飞速发展的计算机化潮流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变化;第三篇《呕吐的女人》,试图通过日本女性的内心世界揭示出现代社会背后所隐藏的问题。当时,日本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期,在这一背景下,有人在金钱和物质面前丧失了理智,有人在竞争和效率至上的价值观中身心失衡。比如,斋藤茂男采访的一位家庭主妇淑子,婚前是平平无奇的百货商场售货员,婚后却突然爆发了病态的消费欲,而那段时期恰好是信用卡等提前消费工具大行其道的时期。经过数年的采访,斋藤茂男总结:“所有人都陷入一个巨大装置,努力把时间变为金钱,被强迫着,要更快、更有效率地活着,哪怕超越身体极限,时时刻刻,一分一秒都不能错过。”
据统计,当代人接收的信息量是20多年前的5倍。我国超10亿人每天刷视频时间超过2.5小时,一天处理的数据相当于15世纪的人一生能接触到的数据总量。巨量的信息导致信息过载,随之而来的是大量被制造出来的欲望。
在越来越多的欲望面前,人性却并没有比十五世纪进步分毫。诚如伏尔泰所言“历史从来不会重复,人类却总会重蹈覆辙。”
将目光转向现实,生活中不乏正能量:45岁的颜宁当选了中科院院士,TVB新剧《新闻女王》爆火,主演之一佘诗曼今年48岁,专业的演技备受赞叹。如前文所述,由身心灵衍生出的骗局一方面是出于走捷径、逃避现实的人性,另一方面,我觉得正是信息过载让很多人沉浸在网络世界的信息茧房中,认知和行为出现了极大偏差。其实,生活没有想象的那么好,但也没有想象的那么糟。正如《新闻女王》中SNK(剧中为香港最大的媒体平台)副总监文慧心(佘诗曼饰)所言,大众每天接收的新闻都是经过筛选的,要了解真实世界,一定要走出去,要接触现实社会(大意)。
作为媒体人,我个人认为《新闻女王》立意比较高的一点是,它跳出了职场竞争、男欢女爱等电视剧推进情节的常见桎梏,拍出了百花齐放的大格局。特别是结尾几集,直接升华了《新闻女王》的境界。几位主播,在SNK时,出于各自新闻理念的差异和对流量资源的争夺,是“抢一瓶水喝”,但离开SNK之后,大家各自找到了自己的发展路径,那也不妨握手言和,主动“共饮一瓶水”。
其实,中国传统文化中充满这样的张力和弹性。
比如,孔子的“有教无类”,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苏东坡的“也无风雨也无晴”;比如,王阳明的龙场悟道——当一个读书人,抛开了所有的仕途得失、功名利禄,身无长物在贵州龙场的一个山洞里,却依然眼里有光、心中有梦、“吾性自足”,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灵力量?
套用一些大众心理学家的说法,这就是一个人的内心资产。一个人的内心有稳定的存量资产,才能有高能量,才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外物所役。颜回有他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却不改其乐”,苏东坡有他的“倚杖听江声”,王阳明有他的黑洞里的一束光。我觉得,这正是我们中国人共同的内心资产和文化财富。我们不是圣人,本就不必人人追求成功,但只要“不假外求”,自然就不会被魑魅魍魉乘虚而入;我们未必有高智商,也未必有高情商,但只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自然就不会被各种捷径所迷。复旦大学人文学者梁永安提出:“中国人有两个性格特性,一是劳动性,二是学习性。人不能活在历史的边缘。历史的边缘就是泡沫,是消费主义和一些相对的快乐……个人在未来的中产化社会里有没有价值,关键在于有没有自己的话语、风格、特色、积累。在中产化的社会里,一个人最宝贵的东西就是文化财富。”
又到岁末,当大家在盘点有形资产时,是否可以同时也盘点一番心灵资产呢?很多身心失衡的根源,正是对于物质追求太多,而对于精神关注过少。从心出发,从现实出发,是破除一切泡泡的有效途径。坚守内心资产,往往就守住了底线,于无声处抵抗了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