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免密支付”暗藏风险,开通需谨慎

日期:01-15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4版:常州金融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徐杨

近日,一起“大妈捡到手机用免密支付刷光余额”的事件登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的确,“免密支付”为大家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安全隐患。消费者要提高对支付安全的重视,谨慎开通“免密支付”。若要使用“免密支付”,应同时启用手机的锁屏密码和支付应用的二次验证功能,以增强安全保护。

一些服务默认同步开通“免密支付”

通常消费者在进行移动支付时,都需要输入密码或人脸识别,来确保支付操作的安全性。但如果开通了“免密支付”,则无需密码验证,即可直接支付。“免密支付”确实让支付更便捷,但也被不少用户吐槽,开通时无主动授权、无醒目提示,跳过“输入密码”“确认金额”等环节直接完成支付,有时糊里糊涂地花了钱。此外,部分手机应用会默认开启“免密支付”,不少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就被开通了“免密支付”。

比如,很多消费者在结账时会习惯打开微信、支付宝等“付款码”,收银员扫一扫,支付就完成了。实际上,用户在微信、支付宝等平台开通“付款码”的同时,就默认同意开通了“免密支付”,单笔付款限额通常为小于等于1000元。而乘坐公交、地铁,扫下乘车码就支付了车费,也是同时开通了“免密支付”才实现的。

同时,租借充电宝、租借共享单车、酒店信用住等服务,一旦使用,就默认开通“免密支付”并在客户选择相应的支付渠道后,授权商户自动扣款。如“永安骑行服务”详情显示:“当你在商户发生消费后,商户会自动扣款并通知你,无需密码验证。”而这些基于个人信用的服务,用户若不同意免密支付就意味着不能使用相关功能。

此外,部分出行软件、购物平台会默认勾选同意开通“免密支付”,相关信息并无醒目提示,消费者稍不留意就默认开通了。

“免密支付”暗藏风险

“免密支付”带来的风险也不可忽视——如果手机丢了,可能会碰到“大妈捡到手机用免密支付刷光余额”这类糟心事;如果手机被他人使用,甚至暴露了付款码,也可能造成资金损失,支付的安全性大大降低。

今年“双11”期间,市民吴女士就遇到一件“怪事”。“那阵子我接连收到很多快递,但时不时就拆到一些我根本没买过的东西,基本都是一些文具和玩具。”吴女士告诉记者,这类“从天而降”的快递足足有23个,经过一番排查,真相让她哭笑不得。“那些东西都是我家才刚上一年级的孩子买的,由于我的拼多多开通了‘免密支付’,银行卡小额交易又没有提醒,才稀里糊涂被‘消费’了。”

此外,一些用户还因暴露了付款码而被盗刷、被诈骗。此前,多地警方公布过相关案件,受害人手持付款码排队等待付款时,被人从背后通过手机扫码盗刷资金。据介绍,不法分子在手机上下载一款某商户APP,通过登录APP,其手机就相当于商户的扫码枪,可直接扫描用户的付款码窃取钱财。这些不法分子一般都会事先在收银台附近溜达,如果有顾客提前打开了付款二维码,快速扫码成功后就能将受害人的钱转走。近期,还有不法分子利用收、付款码切换进行作案,通过截取受害人的“付款码”,扫码刷走钱款。

关闭不需要用的相关功能

面对“免密支付”暗藏的风险,广大消费者该如何做呢?警方建议,在开通“免密支付”前,要认真阅读相关条款,谨慎点击“同意”。在设置“免密支付”时,要考虑到自己消费的频率和额度,若是使用频率低或消费额度高时,尽量不要开通“免密支付”。若遇到必须开通“免密支付”的情况,请设定好月度限额或单次支付限额,可有效避免损失扩大。此外,不要随意把手机交给他人操作,妥善保管好付款码,以免被人盗用盗刷,同时启用手机的锁屏密码和支付应用的二次验证功能,以增强安全保护。

既然如此,如何关闭不需要用的“免密支付”功能呢?以支付宝为例,打开支付宝,点击右下角“我的”,紧接着点击右上角的“设置”图标;在设置界面中,找到并点击“支付设置”的选项,就能看到“免密支付/自动扣费”选项,点击进去后就可以看到有哪些软件使用了相关服务,并可根据需要点击进入具体项目关闭服务。若用户想取消微信相关的“免密支付”功能,只需打开微信,点击下方最右侧的“我”,接着点击上方的“服务”,再点击“钱包”,进入“钱包界面”后,点击“支付设置”,再点击“免密支付”,在这里就可以选择要关闭的项目了。此外,美团、抖音等APP也可在相关的支付功能页面,关闭“免密支付”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