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财政账本里的民生温度

日期:01-15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8版:常州经开区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孙婕 通讯员 张洁

“这是我们财政惠农补贴的政策,包括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补贴,还有2023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等。”志愿者向横山桥东柳塘村的村民解释政策。上个月,常州市财政局联合常州经开区财政局赴横山桥东柳塘村等地宣传惠农政策,察看道路维修和亮化工程“一事一议”项目的实际成果。

在主题教育推动引领下,区财政局的财政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思路同步升级,确保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民生支出稳定在75%以上。

财政账本的民生温度映照在百姓的笑脸上、温暖在百姓的心底里:从身边一条条畅通的道路、一处处旧房改造居民新居、一张张幸福绽放的笑脸中,真切感受到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事一议”奖补助力乡村风貌蝶变

余春花是阜阳人,大约5年前随老公到横山桥工作,就租住在东柳塘村。上个月月初,她带着孩子沿着塘河散步,瞧着村里的半幅路已经完工,不禁感叹:“以前,阴雨天接送孩子上学要踩半腿泥,现在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出行又改善咯。”

就在一周前,市、区财政主要负责人来到道路现场调研建设情况。为解决东柳塘村村民的出行和晚间活动问题,经过前期调研,区财政局将东柳塘村道路维修和亮化工程列入“一事一议”项目,帮助村委解决政策和资金问题。

据悉,“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是通过一事一议办法或村民民主议事程序开展的、由村级自筹资金的村内公益事业项目,重点支持农民反应强烈、需求迫切、受益直接的项目。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包括村内街巷道路、田间机耕道路、农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村容村貌改造、文化体育场所、公共卫生设施等,且未享受过财政奖补、经辖市区验收合格的项目。

这并非东柳塘村首次通过“一事一议”项目解决民生需求。东柳塘村委旁的塘河边,看着村民在路灯下沿着塘河散步,党总支书记单立波娓娓道来:这是漕河在村里南北两侧贯穿的3公里塘河,两年前,这里并没有路灯,夜晚出行不方便,还有安全隐患。为了便民,东柳塘村这段路的亮化工程提上了日程,但当时迫于村经济紧张等原因,一直未能安装。“当时区财政局的领导来慰问困难群众,我就把这个情况说了,很快财政的工作人员就来对接。”

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难题,依托漕河堤岸优美的自然风光,东柳塘村打造了一条惠民休闲的生态廊道。这次提升的西侧半幅道路与东柳塘稻田相连,单立波带领村民谋划着现代宜居农房建设,聚力宅改,让河塘、稻田、农居相映成趣。

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支持农村产业发展,区财政充分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优化奖补资金投向结构,为助推乡村振兴注入力量,今年道路提升、文化广场建设等6个项目得到支持。

解决最基本、最迫切的民生问题

“新病房更宽敞了,设施更齐全了。” 今年5月,遥观镇卫生院新建门诊病房综合大楼投用后,88岁的王兴海搬入新病房。

据悉,新大楼总投资5300多万元,总建筑面积8300多平方米,共设置80张床位。“我们增设了一系列中医治疗设备和康复设备,对群众就医环境、医疗设施设备、业务用房等硬件进行了提档升级。”遥观镇卫生院院长李寨峰介绍。

在丁堰街道,东方君开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居民提供常见病诊疗服务,实现“小病不出社区”;投入1700余万元用于购置医疗设施设备,支持常州经开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标准投运,周边3个街道的12.8万名居民享受到了一流的社区医疗服务;加大重点建设项目向上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力度,申请专项债券资金1.5亿元用于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新建急诊病房综合楼,为老年患者提供全方位服务……

9月,位于横山桥镇的常州经开区山水实验小学正式投用,该校一年级6个班的新生与横山桥中心小学四—六年级的同学在“多巴胺”配色的新校园开启学习生活。

“学校的课程、活动很丰富,小朋友说喜欢上学。”家门口多了所好学校,一年级家长汤晓丹开心不已。此前的家长开放日活动中,优美的校园环境、高大上的硬件设施就给她留下深刻印象,让她对未来充满期待。

山水实验小学是横山桥中心小学教育集团成员(校)之一,与横山桥中心小学一体化办学,学校按6轨36个班设置。校长许小红表示,新校着力打造“山水课程”和“灵动课堂”,让课堂像游戏一样有趣味、课程像山水一样有延展。

区财政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医疗、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等问题入手,解决最基本、最迫切的民生问题,织牢织密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网。

2020年以来累计投入12.7亿元,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1所,不断增强教育经费保障力度推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种下经开教育“幸福树”,2021年以来,区财政统筹安排各类资金近3亿元,用于常州经开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遥观卫生院、横山桥芙蓉卫生院改扩建、公卫中心新建等基本建设和设备补助;今年1—8月,常州经开区援助困难人员就业482人,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政府过“紧日子”换百姓过“好日子”

在“不愁吃、不愁穿”之后是对身体好和生活好的期许,在“有学上”之后是对“上学好”的盼望……随着常州经开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民生保障的需求越来越大,民生保障的标准越来越高,老百姓的期望值水涨船高。

民生福祉的新需求就是一面镜子,“照”出幸福感的同时,也“照”出一些公共服务中的短板和弱项,财政收入的增长也面临成长的烦恼:结构性减税力度不断增大,随之而来的是财政收入增长压力,而社会保障、教育等民生支出增长刚性较强,“钱不够花”是无法回避的现实。

“全面落实过‘紧日子’各项要求,坚持以收定支,精打细算,持续严控‘三公经费’,压减一般性支出、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积极盘活存量资金,统筹用好各级各类资金,不断加强民生保障力度。”区财政局局长倪耀忠说。

以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以财政投入保障民生,以社会进步创造美好,随着常州经开区民生账本越来越厚,民生问题将在更高层次得以解决,越来越多的常经开居民将更好地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