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墙黛瓦,碧波环绕,一派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9月10日,钟楼区邹区镇泰村集建区统一规划建设的354套现代化宜居民房集中分房。作为殷杏泰产教融合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泰村集建区还新建了4200平方米的村委综合服务中心,并实施了卜泰河西段综合治理,人居环境全面提升。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2021年7月,钟楼区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提出打造乡村振兴实验区(殷杏泰产教融合试验区)。2022年3月,殷杏泰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项目成为全省首个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省级试点项目。2年过去了,紧紧围绕我市“两湖”创新区建设,钟楼区系统重构了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美丽宜居、产业兴旺、生态修复、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齐头并进,全市城乡融合发展样板跃然而起。
融合发力
全域整治 高效推进
去年5月,泰村集建区开工,今年9月交付。今年2月,规划建设371套现代化宜居农房、30套公寓的杏塘集建区开工,预计明年6月完工交付。近年来,钟楼区坚持构建生态宜居、宜游、宜业的新乡村生活共同体,在乡村振兴实验区(殷杏泰产教融合试验区)一体推进现代化宜居农房集中区、人居环境整治、公共空间治理工程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提升乡村发展能级和农民生活质量,钟楼西部呈现出一幅新时代宜居新农村的美丽图景。
在泰村,480亩高标准农田正在肥力提升、探索作物轮种,不断提升亩均效益;在杏塘,流转土地正清标清表,推动连片化、规模化种植;在新孟河东侧,百亩生态果园加速成形,“稻鸭共养”规模扩大……
走进邹区镇林场村徐家组,这里的河道、岸边村民自发种植了荷花、水杉,多年下来自成一景。今年,村委专门请来设计单位进行了规划设计,在保留这一自然风貌的基础上,重塑肌理,通过墙体彩绘、点位布置等让农房民居和美丽水景浑然一体,村庄面貌也随之焕新。连续两年,邹区镇都将“水清岸绿”工程列入镇“十大民生实事”清单,在整治生态河道、农村生活污水和扮靓水美乡村上持续发力。2023年市级农水示范引导项目创新大沟已通过完工验收;五星大沟、一八大沟、卜泰河西段、泰村浜整治基本完成;新普河、团结河水系沟通基本完成。“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的江南水乡风貌舒展眼前。
距林场村5公里的新孟河畔,滨水湿地与恽氏庭院、殷村家园别墅区组成了一幅写意的江南水韵图。今年,钟楼区邹区镇殷村村荣获江苏省“生态宜居美丽示范村”。殷村职教小镇更是以中国首个职教特色小镇而闻名,已集聚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常州交通技师学院、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常州市人民警察培训学校、常州市工贸高级技工学校、常州航空技工学校6所职业院校,现有师生近3万人。殷村村也从最初的“农业+乡村工业”脱贫致富,到“乡村工业+教育”科教兴村,再到如今“职教+文创”产业升级,走出了一条循序渐进型的乡村振兴之路。
统筹全域
乡村治理 汇聚合力
邹新东苑定销商品房分房如期举行、卜弋花园小区正式交付、邹区人民医院新大楼落成、邹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成立、有光公园正式对外开放……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钟楼区致力于做好“家门口”文章,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加强新农村社会治理,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提升,实现村域容貌增“颜”,产业融合增“值”,幸福指数增“倍”。
今年8月,2023年常州市第十六届运动会“邹区灯具城杯”飞镖总决赛暨高新园(邹区镇)第七届飞镖比赛在邹区灯具城火热开赛。9月,钟楼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中行动日活动“点燃”卜弋老街群众的热情。
不仅群众文化活动如火如荼,邹区镇各村在乡村治理中也都走出了一条富有各自特色的新农村路径。
车过星港大桥,往西就到了美丽乡村——安基村。安基民俗馆、“半分田”小菜园、千寻灯博馆、青年峰会、运河生态廊道、运河一号露营基地……自2018年被列为全市第二批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后,安基村围绕“灯”文化和“运河”文化两大主题,打造“特色鲜明、水田交融、果蔬满园、村富人淳”的常州近郊都市后花园,开启了常州美丽乡村的“夜时代”。距离安基村7公里的刘巷村,200多亩梨树长势良好,产出的“六月雪”翠冠蜜梨远近畅销。除了翠冠梨,刘巷村多年来坚持发展水芹种植特色产业,建立了500亩水芹规模化种植基地。
乡村治理汇聚合力,综合管理更要有底气。邹区镇保洁网格重新划分,保洁标准优化重塑,不断精修城镇容颜;全面起底养绿护绿面积76万平方米,补种绿化空秃5000平方米,设计振中路凌家塘段、岳津东路等绿化提升方案;推行“首违不罚”,对25起流动摊贩、5起个体工商户违法案件采用志愿服务替代“一罚了之”,管理更有温度、成效更加明显;加强S239、振邹路等重点道路交叉口安全管理,加大镇区停车秩序管理,清理违停车辆1000余辆,拖离非机动车3000余辆,交通秩序明显好转……
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钟楼区已经奏响城乡融合发展交响曲,迈开兴业富民的豪迈步伐,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生动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创新集聚
现代农业 拔节起势
“色泽纯正,香辣十足,家里人很喜欢”“龙虾饱满干净,很有弹性,蒜泥也很入味”……打开微信“新孟河官方商城”,点开热卖的大闸蟹、小龙虾等商品,类似的消费者评价很多,各种商品的销量也不错。近几年,钟楼农村电商落地开花,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也成了“新农事”。
从空中俯瞰1.3万亩的江苏省钟楼现代农业产业园,犹如一块遍布大小珍珠的绿色绸缎,她的核心区面积有5300亩,目前已有诺亚方舟、王婆农业、佳农探趣、凯耀农业、临溪农业等16家农业企业入驻,主要涉及水产养殖、科普教育、蔬果种植、食品再加工四大产业板块,已培育出刘巷水芹、“新孟河”大闸蟹、“满仔”大闸蟹、“晴王”葡萄、“小甜甜”蜜瓜等一批知名农产品。
在钟楼,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越来越多有文化、有技术、有梦想、有情怀的“新农人”投身希望的田野,他们懂创新、会营销,他们植根于农村,创业于农业,成功于农业,更是引领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在王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独特的大棚恒温控制,智能化的喷灌设备,处处折射出先进的农场种植理念,“增量”的同时不断“提质”,使水果“高而不贵”走进寻常百姓家。王婆农业汇集了种植、收贮、加工、贸易、电商运营等多元化经营模式,带动超过300名周边村民就业,普通员工的平均月收入约6000元。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钟楼区依托本地乡村资源禀赋,形成了产业门类合理布局、资源要素有效集聚、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内生动力充分释放、综合效益明显提高的产业体系。在钟楼,一家家现代农业企业拔地而起,为农业现代化按下快进键。未来,钟楼将进一步完善江苏省钟楼现代农业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实施建新大沟综合整治、园区科普宣教中心提升改造、振中路园区段建设、园区科技研发大楼等项目,加强园区承载能力,同时加大招商力度,吸引更多优质农业科技企业入驻。
聚才引智
人才支撑 赋能“两湖”
人勤春早功不负,奋斗实干启新程。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
“我们提供食宿,企业平面化管理,晋升渠道通畅……”“公司每年有两次固定的团建,两次赴外地学习培训,对考取职业资格证的员工有额外奖励。”近日,在钟楼区人社局和邹区镇人民政府举办的“家门口招聘会”上,20家来自制造、餐饮、服务等多个行业的用人单位提供了720个就业岗位,短短2个小时就达成就业意向50余组。
人才不仅要“引得来”,还要“留得住”。餐厅、共享办公厅、会议室、健身房、路演大厅、菜鸟驿站、超市……在邹区镇312国道与江宜高速交汇处,建筑面积约3.4万平方米,由华威智创园1、2号楼改造的、有着700多套房间的“钟寓”人才公寓已竣工。近年来,邹区镇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聚焦青年生活所需、后顾之忧,优化安居服务体系,让青年才俊在邹区安身安业安心,为省级高新区创建打造人才磁场。除了“钟寓”,光点·璞园人才公寓已建成投用,并获评市“三星级”人才公寓。聚才引智,也加速创新载体的培育建设。邹区镇已成功培育省级众创空间1家,新建、盘活创新载体面积13.2万平方米,高标准打造雅创高科常州科创谷和博济·邹区智研谷,申报国家引才“五大计划”13名,入选“龙城英才计划”创业类项目6个。
人才“留得住”,更要“用得好”。邹区镇最大程度拓宽乡村人才发展空间,让更多人才在乡村汇聚、在乡村扎根,为乡村振兴赋能。不久前结束的常州市第六届“农担杯”农村创业大赛上,邹区镇有3家单位参赛,分别是位于江苏省钟楼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临溪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佳农探趣科普体验有限公司以及位于殷杏泰产教融合试验区的杏花春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高手如云的激烈角逐,3家企业分别荣获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
近年来,钟楼区锚定“两湖创新先行区、乡村振兴实验区”定位,全力打造“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江南鱼米之乡。以江苏省钟楼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殷杏泰产教融合试验区为载体,以促进区域农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为目标,钟楼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乡村振兴实验区打造中探索“邹区路径”,奋力在西部农村大地上书写“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美好篇章。
本版策划:汤杰 王彬 顾克琦
本版撰稿:童华岗 周晓玲 夏蕴
本版供图:邹区镇人民政府 王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