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钟楼:拥抱“新蓝海” 智造“强磁场”

日期:01-15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5版:特别报道       上一篇    下一篇

隐私计算、数字政府、智联组网、区块链、IP数字化、碳足迹确权……在常州数字经济产业园,云之端网络、纯白矩阵两家企业在众多数字经济企业中并不起眼,但他们研发的产品和应用却令人叹为观止,汇聚起钟楼数字经济发展的一股澎湃动能。

数字经济拔节生长,优质项目纷至沓来,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商业商务配套愈发完善。钟楼数字经济先导区正向着时尚感、国际范迈进。近年来,钟楼区锚定目标定位,以钟楼经济开发区为主阵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推进常州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通过做强龙头领军企业、做优链主企业、做精硬核科技企业等一揽子举措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抢占产业链“智”高点。2023年,数字经济先导区建设更是在园区建设提速、片区更新提效、项目双进提质、产业生态提能、零地增效提优、招商载体提升等领域全面发力。

绘好产业战略“工笔画”

8月30日,国产高端机器人领军企业捷勃特携手钟楼区企业微亿智造,推出了AI数字质检员“工小匠”标准化解决方案,助力进一步提升企业智能化生产水平。作为工业质检领域早早入局的“行家”,微亿智造研发的AI数字质检员在3C电子、新能源汽车、家用电器等行业积累了丰富的质检经验。最近,微亿智造团队又推出了工小匠上下料机器人——工小匠数字物料操作员,携手工小匠AI数字质检员,打造统一、完整的作业闭环。

近年来,钟楼区以常州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为契机,聚焦数字经济产业,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持续纵深落笔产业战略“工笔画”。目前,常州数字经济产业园核心区已集聚数字经济企业超300家,就业近7000人。除园区企业微亿智造、智云天工外,钟楼经济开发区多家企业打造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一年内数据资源倍数增长,货通天下智慧物流云平台整合30多万辆货车运力,今年1—7月增幅约32%;宝钢轧辊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数据量由两万条暴涨至超百万条;格力博车间MES制造平台数据量翻番。数字经济安全是基础。钟楼区以江苏省信创先导区成功立项为契机,利用核心企业,构建全方位的数据安全体系。江苏网擎连续三年上榜江苏省网络安全技术支撑机构;国光信息被评为常州市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联合会会长单位。

通过数据治理和资产沉淀,丰富数字产业应用场景,实现成果转化,一张产业战略的“工笔画”徐徐铺开。

惠民。在“江苏省卫生健康云”影像平台支持下,影像3秒跨市查询、一键调阅;通过加强与省级部门的联动,协助推进常州试行医保基金支付“腾笼换鸟”。今年,长三角遗传性罕见病公益筛查项目在钟楼经济开发区启动,数据中心、江苏实验室落地钟楼,将在长三角地区开展2000例的新生儿公益筛查。

惠企。微亿智造的产品已在1200多家企业完成部署,其中70%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质检机器人“工小匠”的帮助下,江苏一家精密机械生产企业在2周内成功完成设备上线,并实现一键切线,一机多检,在漏检和过检率上比同类型解决方案降低近30%。

惠发展。常州数字经济产业园数据链条功能覆盖广泛,且数实融合度高,对于扩大再生产起到关键助推作用。产业集群反哺效应凸显,部分数字经济企业逆“市”增长,2022年度,智云天工年度营收同比增长600%、立卓信息年度营收同比增长180%、西格玛电商年度营收同比增长108%,云之端、坚力电子等企业贡献营收近亿元。

跑出项目建设新速度

在儒拉玛特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化项目现场,生产车间里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该项目已于今年上半年投产,满产后预计年销售规模超8亿元;环试设备制造项目拟建可靠性环境试验设备生产线,承接华东地区及周边新能源大厂、军工等行业相关业务,项目达产后环试检测相关设备年产量可达3000台套,预计年销售达1.5亿元……

项目“双进”上,数字经济先导区更是蹄疾步稳。

江苏龙冶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新建能源回收设备生产项目已于7月竣工投产。该项目利用自有闲置土地,新建一处建筑面积约7200平方米的全新车间,将用于研发和生产。投入使用后,将形成年产上升管3000台套和环保设备3500套的荒煤气余热回收利用相关设备的生产能力。江苏思源变压器有限公司二期项目也于7月竣工,进入生产设备调试阶段。该项目主要为钢结构厂房改造,总面积约16159平方米,同时购置干式产品绕线设备、电气变试验设备等生产及试验设备189台套。建成后,将形成年产柔性输电及智能变压器2000台的生产能力。

先导区率先刷新了项目“双进”速度。钟楼首个“拿地即开工”项目——联东U谷项目于今年5月竣工;市重大项目双环热工从立项到领取施工许可证仅用时3个月,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儒拉玛特项目从落户到开业投产仅用时3个月;京东智能制造产业园提前半年以上竣工投产。

培厚赛道转型新优势

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既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也是新的经济增长点。

走进钟楼经济开发区常州东风农机集团有限公司智能化车间,已经看不到工人们在一线汗流浃背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机械手,一台台智能化装备,通过让机器人承担繁重复杂的“体力劳动”,从而帮助人、服务人、解放人。通过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东风农机设备的数控化率目前已经达到90%,设备综合利用率提升了9%,成功实现降本增效。不久前,东风农机获评2023年江苏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成为继格力博后钟楼区第二家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数字经济先导区,既要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上作“先导”,更要在产业转化、项目“双进”、辐射带动上作“先导”。在这方面,钟楼经济开发区发挥了先导区“头雁”效应。

通过高度整合、高效链接核心资源,实现为企赋能,助企“数转”。以全覆盖为目标,依托8家“智改数转”服务商,累计为145家重点企业提供免费诊断服务,规上工业企业覆盖率达70%以上;成立钟楼经济开发区科协,大力推进“揭榜挂帅”,榜额超1500万元。

在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东部)中心,“江苏省卫生健康云(影像平台)”建设稳步推进,截至2023年8月底,全省共1872家公立医疗机构已接入影像平台,已经实现江苏省全覆盖,这也标志着钟楼区构建健康医疗数字产业生态圈水平更为完善,将更好地带动数字基建、大数据、数字医疗服务、安全服务与信创四条产业链的发展。

近年来,钟楼区大力推进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强化产业战略支撑平台能力,积极创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培育省级技术创新中心。首届省健康医疗大数据创新应用大赛完美收官,优秀项目现场签约,其中“医学影像可视化精准诊疗”项目已正式面向医疗机构提供服务。落地国家级智能制造产业人才基地,微亿智造、元域科技分别与常州大学、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共建实验室,精研、科达斯特恩上榜省级产教融合试点。探索科研“飞地”模式,引入更多科创成果和人才。今年以来,全区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格力博获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智云天工实力入选全市唯一、全省仅3家的省级重点领域工业设计研究院。

构建内生闭环生态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钟楼区委、区政府积极主动融入常州“国际智造名城”战略,锚定数字经济先导区目标定位,将常州数字经济产业园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构建内生闭环生态圈,搭建综合运营服务体系。

“OpenHarmony开源项目目标是面向全场景、全连接、全智能时代,基于开源的方式,搭建一个智能终端设备操作系统的框架和平台,促进万物互联产业的繁荣发展。” 7月26日,由华为终端软件架构师易见、华为云产业发展代表专家孙永中、华为数字能源解决方案架构师薛虎联袂带来的常州数字经济产业园公开课第四讲——企业数字化转型华为专场活动干货满满,让60多家钟楼企业相关负责人和政府工作人员受益匪浅。

钟楼经济开发区扛起数字经济先导区使命,从“基础服务+增值服务+专业服务”三方面下苦功,依托产业社区,累计为企业向上争取各级各类资金支持超5千万元,指导服务企业成功申报项目和荣誉共82个,其中国家级8个,省级42个。发布“钟开新港 产业‘链’心”产业链党建品牌,聚合优势资源、链接创新要素;持续擦亮“常州数字经济产业园公开课”品牌,赋能企业发展。以城市优居为目的打造的青野人才公寓、新运·泊寓人才公寓双双入选市三星级人才公寓,光点·瑾园人才公寓一期90间房已竣工交付。

秋风和煦,漫步在常州大运河南岸滨河绿地,你会与棉仓·油罐公园不期而遇,改造前这里是中石化储油罐体,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改造后四罐连通,汇集服装、咖啡、亲子、人文等功能于一体,为市民提供了令人放松的第三社交空间,也让工业“锈带”变成了生活“秀带”。阿里巴巴内容中心大楼旁,“Hi—钰见味来”是数千名“阿里同学”用餐的首选之地。这里的“Hi街”,全市首家复古风肯德基餐厅、麦当劳、必胜客、星巴克、TOP咖啡、瑞幸、库迪、罗森、十足、美宜佳等餐饮店、便利店云集,现代化、都市化已成为园区的两大主打特色。

创优环境、营造生态,才能真正拴心留人。钟楼区深化“园区办+运营公司”运营模式,加快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提升、社区化转型的步伐,引导高质企业聚集,助力数字经济建设。钟楼区还围绕数字经济先导区建设,疏通毛细血管,畅通大动脉,完善“大循环”和“微循环”交融的交通体系。钟楼区委书记沈东表示,推进数字经济先导区建设,要高站位部署建设常州数字经济产业园,建立以头部企业为引擎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让数字经济成为钟楼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本版策划:汤杰 王彬 顾克琦

本版撰稿:童华岗 陈心悦 史航

本版供图:钟楼经济开发区 阚庆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