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40岁”老小区焕新的法治密码

日期:01-15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8版:新钟楼       上一篇    下一篇

□王淑君 张扬 张瑜

“我们家50多平方米,物业费一年100块钱,就可以享受到保洁服务,灯不亮、管道堵了这些事儿也能找物业解决,这个钱交得值!”81岁的邱老在永红街道清潭新村第一社区74幢住了40年,之前一直没交过物业费,经过社区“法律明白人”钱寿芬多次上门宣传解释,最近他爽快地交了物业费。

清潭新村建于1982年,是常州、也是全国最早的一批商品房。时光荏苒,当年的荣光渐渐褪去,基础设施老化、管线杂乱无章、居住环境脏乱、社区治理困难等问题一一浮现。2021年起,永红街道开始对这片占地25.35万平方米、涉及近4128户居民的老旧小区进行改造,通过创新实施“54321”解忧机制和“12345”法治连心工作法,让“老破小”逆袭为“理想居”。

红色物业里的“红色参谋”

10月6日早上,清一社区72栋二楼住户因洗衣机水管脱落,漏出的水渗到楼下陈先生家的客厅。陈先生上楼理论,却被对方以“漏水不多,损坏面积不大”为由拒绝。为此,陈先生拨打小区红色物业电话求助。

接完电话,做好登记,社区调解主任潘雪梅很快便和物业负责人一起上门。在查看现场、了解诉求后,潘雪梅一边邀请双方到物业中心“坐下来商量”,一边联系社区律师顾问应心如到场,通过引导双方就事论事解决问题,并从专业角度给出意见和建议。午饭前,这起邻里纠纷就得到了圆满化解。

“潘雪梅、物业负责人和应律师都是共产党员,是我们红色物业里最强的‘红参谋智囊团’!”清一社区党委书记范健铭说,为精准锁定居民“急难愁盼”,社区推出了“54321”解忧机制,即5分钟内做好登记、40分钟内赶赴现场、小问题3小时内解决、复杂问题2天给出方案、1星期内上门回访。在范健铭看来,“很多大问题都是小问题拖出来的,及时回应就能将很多难题解决在萌芽阶段。”

目前,在钟楼区司法局的指导下,清潭新村范围的3个社区均依托红色物业成立了物业管理调解委员会,通过“老娘舅”、法律顾问常驻物业中心和壮大“学法中心户”“法律明白人”队伍等方式,有效满足居民“快改、改好、焕新”的愿望。

“明理茶室”开出“法治茶单”

清一社区南门往长江中路的一段无名路,是居民出入小区的必经之路,如今随着小区改造浇筑了柏油路。在路旁卖了7年馄饨的金建芳,亲眼见证了这条路的“前世今生”:“以前坑坑洼洼,大雨天看不出哪有坑,常有人摔跟头。你看现在的路,漂亮伐!”这条无名路的改造就是在社区“明理茶室”里议定的。“说起来是打通了最后的几百米,但给我们老百姓带来的方便不是一点点。”金建芳感慨道。

“‘法律+协商议事’的好处,在于法律政策把得准、群众参与度高,以最大公约数形成的决定合情合理更合法。诸如停车位划定、充电桩位置、入口改造等意见建议,都充分吸收到小区改造方案中。”范健铭说,他们扩大议事主体,广泛征求民意,通过“明理茶室”这一阵地开出“法治茶单”,让居民共享“惠民清单”。

生活小事搞不定就是大事,说事就来“明理茶室”。“明理茶室”推动着法治建设渗透到社区治理的方方面面。崭新的外墙、干净的路面、繁茂的绿植……2022年底,清潭新村284幢居民楼全部改造结束。“老旧小区改什么、怎么改,落实到我们小区里的细节工作,也基本都通过社区‘明理茶室’议出来的,小区变啥样,我们也能做主哩。”小区居民李阿姨喜滋滋地说。

“法治兰园”带来欢声笑语

兰花、月季、波斯菊争相开放,秋风拂过,美不胜收;普法手绘、法治步道、花圃、法治时间轴、法育未来等主题法治宣传和服务微阵地散落其中。今年江苏省第九届“4·8司法日”当天,“法治兰园”在清一社区正式开园。

“法治微景观,民生新画卷。”永红街道政法委员、司法所所长颜弢表示,法治元素让老小区老景色更有味道,真正使学法明事、援法议事、普法说事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让居民体会到法治获得感就在身边。他告诉记者,近年来,建设法治小区成为街道和社区的共识。为做好从“改好”到“管好”的“后半篇文章”,“12345”法治连心工作法应运而生,即建设“法治兰园”一个中心,成立“星火党员+”和说事明理服务队两支队伍,开展格网、警网、法网三网融合行动,完善社区党组织、小区物管会、居民代表、物业公司四方民主议事机制,实现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