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新岗遗址发现记

日期:01-15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2版:文笔塔 记忆       上一篇    下一篇

2012年,常州考古界有件大事须大书一笔——常州博物馆出版了一本《常州新岗: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发掘报告》。36年的发掘与研究尘埃落定,了却了常州考古工作者的心愿,也了却了我这位文物爱好者的心愿。

1976年,我回到阔别13年的故乡。在知青当中,我因读书而改变命运。谁知去永红公社报到却不接收,事后,办事员老潘说出了心里话,你们大学生来了我们怎么混!让我去丁堰又嫌太远,最后来到离家较近的五星公社。我满怀热诚地投入工作,家乡的文明与历史引起了我强烈的兴趣。

五星公社面积12平方公里,拥有众多地上和地下文物古迹。其时,轰轰烈烈的农业学大寨运动尚未结束,常州郊区各公社正大搞“挑高平低格田成方”工程。在平整土地中,汉以前平地起丘的封土葬几乎无一幸免。新民村委一带汉墓多,土墩大小几十个,最大的如同小楼房,内有石砌甬道,是孩子们躲猫猫的好地方;朱家村西灌溉渠边的两汉陶片首尾相接绵延千米;谭市村土墩群更早,可至春秋西周。宋明之墓在全境更是常见。

大队一有出土信息,我马上电话通知博物馆,或自己出钱出运费收上来送到馆里。南大历史系毕业的何忠贤负责跑我们这片,因出土文物多,常一身泥一身灰,累得满头大汗。那时馆里人手少,大家都很辛苦。馆里不定期地举办“文博之友”讲习班,给我们讲授文物考古知识。我与馆里的“老人马”骆振华、陈丽华、陈晶、徐伯元都成了朋友,遇到不懂之处便向他们请教。何忠贤家,我成了常客。左树成更成了好友,常向他请教古画鉴定诀窍,他还不辞辛劳一次次上门手把手教我儿子裱画。记得1984年,馆里缺人手,曾想调我入馆,因为我有此兴趣又是行政编制,但陈晶说我不是这专业,将来评职称不利。左树成也说入了馆不能搞收藏,你会不习惯。最终我仍“踏田埂”,文物行当与我擦肩而过,成了业余爱好。

新岗与新新、新农、新中等大队一样,也是解放后起的新名字,从前只有望庄、沈家塘、蒋家塘等传统名字。科研场选址大都是“淹杀田”“旱杀田”、乱坟岗,或是不宜耕作的抛荒田。新岗选蒋家塘也因为此处是“汤生岗”。

“汤生岗”是与沪宁线平行的一个天然高岗,上世纪70年代资料上标高为5.9米,是市内最高点。人在岗上走,环视粉墙黛瓦的低矮老房子,有一种“天低吴楚”的感觉。岗上土质与诸多怪异传说让村民 “敬而远之”。此岗还有“和尚坟”“千僧岗”等名字。岗上原有洪门寺,规模宏大,“千僧岗”由此而来。“汤生岗”北临大湾浜,周围都是低洼之地。汤者大水也。先民们逐水而居,但又易为水之害,在汤汤大水中见有这么一个大岗真是上苍的眷顾啊,当然也不排除是人工多年垒高为之。远古先民为生存选中这块高地,近水有渔猎之便,高处栖歇又无水患。为生活之需,或水利,或丧葬,或建屋,此岗渐渐加高;但先民为了取土制陶又不断降低它的高度,东部明显为窑址,红陶、灰陶、夹砂陶等原始陶器残片布满鱼塘四周,数量之多可用斗量车载来形容。雨后在岗附近时不时还能捡到火柴盒似的小石器。

新岗园艺场两间仓库便选在“汤生岗”西端的高坡上,东西两大间,中间一道纵向隔墙。当地民屋与其他地方有异,一律朝东开门,这种屋在大冷天及大热天很有优势。但此仓库门朝南。1976年10月14日,我们一行人来此划灰线,开墙脚,用钉耙坌,用铁锹铲,进展很快。此处为冲积平原的沙质埌土,与岗东的黏质埌土略微不同,这也是陶烧窑放在东边的原因吧。作为生活区的岗西土质酥软,坌坌铲铲都不费劲,不一会儿宽宽的墙脚沟便显露出来。随着往深挖掘,我发觉中部隔墙沟的东壁有一美丽且古怪的花纹,如篆书左右对称的寿字,中空,上下从中部隔断,显然是一个容器,上下等长,容器两壁与足皆外撇,线条流畅而优美。我搜刮肚里学到的知识,连秦汉那么古老的陶器都对不上号,一下子懵了,后来才知道这是五千年前的豆,即先民们的饭碗。再看西壁有相距十多公分的拇指粗两圆孔,估计是下葬者胫骨的斜切面,北沟有一完整头骨,头东紧挨着一个比头还大的灰陶罐。因仓库是正南正北的,此骨架可看出是头北足南偏东5度左右。我认为此处很可能是比秦汉更古老的一处史前遗址,带队的王昌盛也同意我的看法,我立即上报了那时还在天宁寺内的博物馆。

15日上午,冷空气过去后温度回升,天朗气清。在骆振华老馆长带领下,常州博物馆一干人马来到新岗蒋家塘。老馆长与我握手,眼睛从镜片后面发出了异彩:你不就是当年五中的小周吗?这真是18年河东18年河西,骆老没怎么变,可我已从小小少年成了中年,他还清清楚楚记得当年我发现汉墓的事情。老友相见分外亲切。与他同来的还有说着一口上海话的陈晶和刚工作不久、被大家亲切称为“小丽华”的陈丽华等人。经过认真勘察与研究,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处与圩墩相似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当时,常州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极少,此处虽为墓葬地,估计周围还有生活区,所以非常珍贵,建议把“汤生岗”周围土地保护起来。这也引起了当时公社、大队负责同志的重视。从此,我成了博物馆的常客,开始了与文物的几十年交往。我们公社各大队的领导与技术员除了“抓革命促生产”外,又多了一项文物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