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常州高质量迈入“GDP万亿之城”多作金坛贡献
日期:01-15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3版:特别报道 上一篇 下一篇
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提出“一个目标”,就是高质量迈入“GDP万亿之城”,努力展现一座有高度有支撑、有动能有活力、有气质有颜值、有温度有质感的“万亿之城”。当前,金坛正式开启了高铁、高校“两高”时代,迎来了新一轮高质量发展最好的“时与势”,作为常州最为年轻、最富活力、最具潜力的新城区,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常州市委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新征程上江苏工作的总目标、总要求、总蓝图,自觉对照“走在前、做示范”重大要求,勇当“两湖”创新区主战场,争做新能源之都主力军,坚持不懈以“五大行动”为总抓手奋进同城化现代化新征程,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金坛新实践,以过硬业绩书写“美丽常州新样板”精彩篇章,为常州高质量迈入“GDP万亿之城”多作贡献。
一马当先强产业,厚植更硬竞争实力。
着眼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不断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持续掀起“招”的攻势。瞄准“五新产业”和“五型经济”,强化产业链招商、功能性招商和新业态招商,既重视引进新项目新增量,也激励引导现有企业增资扩股;既在招引内资项目上持续发力,也在吸引外资项目上不遗余力;既在50亿元、100亿元重大项目上务求突破,也在招引“小而美”项目上取得进展,持续打造“乔木顶天立地、灌木铺天盖地、草本生生不息”的产业生态。全力加快“建”的速度。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金钥匙”政务服务品牌成色,全面落实提升营商环境工作举措20条,紧扣开工率、投产率、达效率,完善“容缺受理、并联审批、联合验收”工作机制,常态化推行“拿地即开工”四证同发审批模式,提速推进省市重大项目建设,力促项目投资量、实物量、产出量“三量齐增”。切实提升“供”的质效。探索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新模式,推动土地要素高效配置,以合理的空间布局促进“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产业园就是产业链、工作圈就是生活圈”,打造一批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的特色园区。以“危污乱散低”综合治理为抓手,打好“治、盘、腾”组合拳,千方百计扩增量、增流量、盘存量。
一鼓作气攻创新,增添更快转型动力。
聚焦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奋力向“微笑曲线”两端攀升,使高质量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提升科创平台显示度。持续发挥好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华罗庚高新区创智十二坊等平台作用,开工建设华罗庚科学城,吸引企业总部、研发中心集聚发展。加快做强“龙城金谷”西区,全力推动常友科技、健尔康、蜂巢能源等冲刺上市。提升华罗庚创新中心总部基地实体化运营质效,加快江苏省动力及储能电池制造业创新中心创建步伐,力争河海大学技术转移中心落地布局,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提升创新主体活跃度。强化创新型企业梯队建设,鼓励现有企业走品牌化发展、差异化竞争之路,扶持骨干企业拓展进出口业务、发展跨境电商,引导低效企业依托追加投资、并购重组、“智改数转”等方式提质增效,支持蜂巢能源加速争创灯塔工厂,创成一批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深入实施区管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加快提高国有资源利用效率、国有资本运营水平和国有企业发展活力。提升招才引智融合度。推出“金礼遇·才无忧”人才服务3.0版本,持续深化“人才优居工程”,探索建设“产城融合型”人才社区,深入谋划高校毕业生留坛就业创业事宜,努力将更多青年才俊培育为金沙英才。
一体统筹提能级,彰显更强城市引力。
全力以赴推进“两湖”创新区建设,奋力打造近悦远来的“创新创业创造高地、宜居宜业宜游福地”。强化交通互联互通。以交通先行引领同城化发展,全力保障沪宁沿江高铁开通运营,积极推动镇宣铁路线型稳定、常金宁城际铁路纳入上位规划,对上争取高铁物流功能重点布局金坛站,加快发展枢纽偏好型产业。力促中吴大道西延、丹金高速等重大交通工程顺利开工,加快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争创全省城乡公交一体化达标县(市、区)。全面激发城市活力。积极推动文商旅融合发展,统筹推进城旅综合体、金山路CBD项目招引,策划打造丹金溧漕河等夜间经济商圈,点燃城市消费“新爆点”。聚焦提升城市“青和力”,全力做优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周边配套,确保河海东街商业部分同步开业运营、年内全部投用,建成涑渎小镇·河海西坊粮仓时尚社交组团,全力打造“创新之区、时尚之都、活力之源”的最美展示窗口。建设生态公园城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严抓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深入实施洮滆片区水环境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加快筑牢太湖流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同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和全域旅游示范区,统筹推进城市更新工程,持续推动“好风景”走向“好经济”、迈向“好生活”。
一以贯之促振兴,展现更多田园魅力。
全面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动“十大现代化农场、十大农业品牌、十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取得更大进展,高水平建设农业强区。以“农业强”筑牢共富基础。锚定“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创建目标,以工业化理念、园区化思路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常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提档升级。强化中天黄金大农场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升农业规模化、品牌化、智能化、绿色化、循环化、标准化水平,加快培育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让“农村美”成为共富标识。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矿地融合发展示范区等项目建设,努力在生态宜居美丽示范镇和示范村、特色田园乡村等创建上取得更大进展。建立健全“五位一体”长效管护机制,坚决巩固好、扩大好城乡环境“五乱”治理成果。用“农民富”提升共富成色。大力推动工商资本下乡、科技下乡、人才下乡,培育壮大乡村旅游、创意民宿等新产业,扶持发展认养农业、观光农业、都市农业等新业态,拓宽村民增收渠道。加快农村改革步伐,完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机制,探索实施宅基地跨区交易,努力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权、农民变股东”。
一心一意惠民生,释放更足幸福张力。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走在前列。优化公共服务供给。用心用情办好“优学金沙”“健康金沙”等民生实事,推动健康、养老、托育等重点领域生活服务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全面提升公共服务同城化水平。全面兜牢民生底线。坚持就业优先导向,加大对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力度、创业支持力度,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继续做好困难群众动态监测,确保兜底保障“不少一户、不落一人”。协同发力文明创建。统筹推进“三标融合”,有序开展集贸市场等十大专项整治,深化拓展“金善金美”新时代文明实践。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三星村遗址保护公园开发建设,推进书香城市建设,延续城市文脉、彰显人文精神。时刻紧绷安全之弦。深化平安金坛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镇街”。加快“一网统管”建设,推进城市运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统筹抓好底线性工作,全力维护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生产安全和社会安全,不断巩固安定祥和的好局面。
一着不让抓党建,凝聚更大发展合力。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高质量开展主题教育。全面抓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各项工作,深学笃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先学一步、力求学深一层,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效。高标准锻造过硬队伍。完善干部全链条培养机制,分类举办各层级干部培训班,坚持配好班子、建强中层、涵养源头,用好用活各年龄段干部,敢于放手提拔使用优秀年轻干部。持续弘扬“四敢”精神和华罗庚精神,推动综合考核与“三项机制”紧密结合,旗帜鲜明为敢为善为的干部撑腰护航。高效能夯实基层基础。以深化落实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治理力工程”为抓手,打造“映山红·党群荟”党建品牌,项目化推动社会骨干力量成为基层治理主体力量。打响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领航”“暖新助航”“保新护航”三大品牌工程,在“最活跃地带”筑牢党建堡垒。高要求弘扬清风正气。扎实做好省委巡视“后半篇文章”,建立健全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机制,做到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应改尽改;坚持举一反三、查漏补缺、标本兼治,更好推动全区工作在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轨道上运转。持续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一体推进“三不腐”,扎实开展专项监督,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努力建设更加风清气正、海晏河清的廉洁金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