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 芮伟芬
“这张票据的金额,当时可以买两架战斗机呢!抗美援朝战争能取得胜利,离不开全国人民的支持。”10月23日,武进区雪堰镇漕桥村退役军人收藏爱好者汤建平向记者展示他的收藏,指着其中一张1951年抗美援朝武器捐赠的票据说道。
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响入朝后的第一次战役,以光荣的胜利拉开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的帷幕。1951年,党中央决定将10月25日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今年10月25日是第72个抗美援朝纪念日。
一张小票据,叙述伟大历史
今年60岁的汤建平,出生于雪堰一个军人家庭,父亲和哥哥都曾参军,他也曾在北京某部队服役4年。
17岁那年,当他看到父亲收藏的荣誉奖章时,便在心中埋下了好好珍藏证章的念头。服役期间,他经常去国家军事博物馆参观,加上自己在部队也立功受奖,对部队的特殊情结和对军事证章的珍视让他热衷于收藏军队的证书、徽章。
这张72年前的票据,是他8年前在南京一个古玩市场淘得的,花了好几千元。记者看到,这张票据的抬头为“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分行代收武器捐款收据”,捐款时间为1951年9月27日,捐款人为“十五区五里屯工商户”,捐款用途为购买“战斗机”,捐款金额为33万元,票据底部言明“上列款项已有本行收讫后收总行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账户”,并加盖有“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分行石景山办事处”公章。
历经72年风雨,这张票据依然保存完好。
汤建平告诉记者,收到这张票据后,他便查询了大量历史资料,对抗美援朝战争有了更深的认识。他说,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后,装备落后的志愿军战斗异常艰苦,后勤补给线始终受到美空军的巨大威胁。1951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向全国发出了《关于推行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的号召》。按照当时的捐献办法,捐献人民币15万元计为一架战斗机,25万元为1辆坦克,9万元为1门大炮。全国人民同仇敌忾,迅速掀起了抗美援朝武器捐献热潮。这张票据,正是那个艰难困苦又热血沸腾的年代的见证。
“这33万元意味着什么?1951年,全国职工月平均工资为33元,仅勉强维持一家三口的生计。如此困难的情况下,全国人民节衣缩食、尽力捐献,可以说,抗美援朝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就能创造奇迹。”汤建平激动地说。
40年收藏,见证强军进程
除了捐赠票据,汤建平还收藏了大量的抗美援朝奖章、物品,包括当时刊登抗美援朝消息的报纸,中国人民入朝慰问的纪念品、书、照片等等。他把这些资料标上日期,精心保存在他的戎耀证章馆内,向社会免费开放参观。
退伍后,汤建平创办了企业,在走南闯北跑业务中时常留意收集,逐步积累了一批证章。他还和战友建起了微信群,请他们帮忙收集,藏品日渐丰富。
为了让自己40余年来收藏的证章更好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作用,2022年10月,他改建了自己的厂房办公楼,成立了戎耀证章馆。
记者看到,该展馆共3层,依据不同年代、主题分为三个展区。一楼为军事书屋,收藏军事资料书籍500余册;二楼设置了31组展柜,集中展示各类荣誉勋章、奖章;三楼设置87组展柜,展示各军兵种的重要军事活动,以及抗震救灾等非军事活动的奖章、证书等,共展陈奖(勋)章超1500枚、奖状300余份、相关展品近500份。
这些展品,涵盖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时期,生动地展示了一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其中,最久远的一枚红军第四军三纵队证章,距今已近百年。最珍贵的是新中国成立前的新四军复员军人证明书。证明书是布质的,由“新四军山东军区复员委员会”核发,内页注有所颁发复员军人的一些基本情况,并加盖有张云逸、黎玉、舒同等当时军队领导的印章。此外,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抗日光荣复员证、刘伯承工厂运动奖章、渡江支前光荣证、渡江胜利纪念章、人民功臣奖章等也都是珍品。
这些证章来源于全国各地。汤建平说,为了收藏,他最远去到新疆,坐过马车,住过农家,耗资约450万元。
热心公益,想收集漕桥本地红色历史
将办公楼改成戎耀证章馆后,汤建平的生活更加忙碌。从布展到日常维护,全靠他一个人。他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写在大门口,只要有人打电话说要参观,他会立刻放下手头的事,赶来开门并免费讲解。
“展出的每枚证章,都是人民军队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崇高荣誉,能从不同侧面见证和反映中国军队作战与训练、保卫和平与建设国家的历史。”汤建平说,每次看到这些证章和旧报纸,就仿佛看到我军各个时期的难忘瞬间,更加激发人们对人民军队的热爱。这,就是他收藏军品的最大意义。
戎耀证章馆自开馆以来,已接待数百位参观者,有学生、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员工,也有普通市民。每次,汤建平都热情接待,义务讲解证章背后的故事。
“漕桥有着丰富的红色历史,下一步,我想做一个这方面的展览。”汤建平说,漕桥是交通要道,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都出现了众多烈士,希望居民能积极提供线索,大家一起努力,铭记家乡历史,为家乡的发展注入厚重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