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麓茶场:助推常州茶产业发展
日期:01-15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8版:商周刊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龚励
茅山东麓群山连绵,草木葱茏,竹林苍翠。每到清明前后,沉睡了一冬的茶树便会吐出绿色的嫩芽。这时,采茶的姑娘们就开始忙碌起来,每天天刚蒙蒙亮,她们便头戴斗笠、背上竹篓,三五成群到茶园采茶,宛若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绿色的茶园里翩翩起舞。
闻名遐迩的茅麓茶场就坐落在此。茶场前身是民主爱国人士纪振纲1917年投资兴办的茅麓农茶公司,“实业救国,兴我中华”是他报国情怀的真实写照,“做企业就是做文化,做产品就是做人品”则是当代茅麓茶场人继往开来实现梦想的不变宗旨。
“山还是那座山,茶还是那片茶。时光穿越百年,我们将携手奋进,持续擦亮‘茅麓茶场’品牌,让百年老字号未来更美好。”金坛区茅麓茶场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枊松告诉记者。
年出圃1000万株良种茶苗
茅麓茶场面积1026公顷,距离常州市区60公里。2003年10月,金坛市茅麓茶场在全省农林场圃系统率先整体改制、成立常州市金坛茅麓茶场有限公司,同时组建江苏茅山青锋茶叶有限公司,公司拥有茶园365公顷,有龙井43、龙井长叶、福鼎、浙农113、舒茶早、迎霜、碧云、乌牛早、元农绿、白茶等50多个茶树良种。
“茶场改制后,公司加快优质无性系良种茶的引进、繁育和推广,建成国家级茶树良种繁育示范场,每年可出圃1000万株良种茶苗。”王枊松告诉记者,茅麓茶场目前已建成高效生态复合优质高产绿色食品茶叶示范园66.7公顷。同时,公司利用科技手段进行技术革新、提高产品质量,建成全省最大的名优绿茶清洁化连续机械化加工生产流水线及生态园式加工生产基地;成立金坛区茶叶经济合作社,以江苏茅山青锋茶叶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制定《茅山青锋茶生产技术规程》江苏省地方标准,开发机制名优茶,依托“金鹿”牌茅山青锋品牌优势,成为集“公司+基地+农户”名优茶生产、加工、销售、茶文化于一体的茶叶产业化经济合作组织,通过订单收购鲜叶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基地670公顷。
“茅山青锋”闻名全国
上世纪80年代初,茅麓旗枪茶获省优质产品称号,茅麓茶场大力研制功夫红茶及红碎茶专供外贸出口,红碎茶四套样茶先后获省优、部优产品称号。根据新四军将领们在茅山抗日根据地的抗战经历,茅麓茶场将研发制作的红色文化茶叶定名为“茅山青锋”。
近年来,茅麓茶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先后申请注册“金鹿牌”“茅山青锋”“茅麓旗枪”“国农图案”“茅麓红”等商标,茅麓旗枪茶炒制技艺入列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21年1月,中央电视台发现之旅频道播放了纪振纲与茅麓茶场红色文化的故事。同年,金陵作家赵柳方发表《茅麓茶场的“不老松”》一文,记录茅麓茶场改制后的发展成果,百年老场品牌更加深入人心。
如今,茅麓茶场已发展为全国十大茶场之一,集茶叶生产、社会事务管理于一体。多年来,茶场不断探索适应新时代发展路径,积极改造低产茶园、拓植优质良种茶园,精心研究和提升生产制作工艺、制定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积极开拓市场,在南京、常州、镇江等地开设经销点,赢得了消费者青睐。
助推常州茶产业创新发展
为不断提升茶叶品质,茅麓茶场与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对茶树品种的选育、栽培、节水灌溉、肥培管理进行全流程指引。“我们把专家请进来,现场传授技术、指导操作,用他们在科研、信息、科技等方面的优势,帮助茶场提升科技水平、提高产品质量。”
在王枊松看来,茶场存在的意义在于不断为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营养健康的茶叶。为契合市场发展,茅麓茶场悉心研制,提升茅麓旗枪茶、茅麓珠红茶、茅山青锋茶制作工艺,因加工精细、品质独特,成为消费者喜爱的“知名品牌”。
同时,茅麓茶场通过互联网、展销会、博览会等,不断扩大茅麓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开设电商渠道,搭建销售网络,有效拓宽常州茶叶的销售渠道。
“茶场在抓好茶叶质量和自身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带动周边茶农致富,联结茶农300多户,让茶农年均收入增加1000元以上,有效助推常州茶产业创新发展。”王枊松说。 王锐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