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床位搬回家 专业服务送上门
日期:01-15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7版:锦绣天宁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讯(汤怡晨 陈亦舒) “叶阿姨,今天我们来给您量一下血压、血氧。”10月17日上午,天宁街道行政审批局工作人员芮燕男和安信颐和服务人员万祥芝敲响了失独老人叶琴芳的家门。
今年83岁的叶琴芳家住新丰街社区,在接连遭遇丧偶和失独的打击后,腿脚不便的她平日里由外甥女照顾日常起居。今年9月,社区找到叶琴芳,帮她第一时间申请了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在她通过轻度失能评估后,老人成为了天宁区第一批家庭养老照护床位用户。
家,还是原来的家,但却有了不同:老人的床头和卫生间都安装了紧急呼救器,方便老人遇到紧急情况进行呼救;卧室及家里主要通道上方安装了红外线感应装置,安信颐和的服务人员如果发现装置长时间没有感应到老人,就会第一时间进行联系并上门查看……
但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带给老人的变化,并不只有这些冷冰冰的设备。
“我们的信息平台会为老人提供24小时呼叫响应服务,每月为老人提供6次生活照料服务,一次上门理发,一次上门精神慰藉服务……”万祥芝告诉记者,他们每周都会上门为老人测量血压、血氧等生理指标,查看日常服务记录,如果发现老人身体情况异常,会及时告知家属并建议去医院就诊。
芮燕男介绍说,今年天宁街道在推进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工作的同时,除了依托第三方提供专业服务,街道还组织条线负责人、网格社工定期开展照护培训,学习基础的护理知识,希望发挥1+1>2的作用,切实减少老人居家生活的风险。
“失能老人住进养老院,能得到更全面的护理,但费用较高,想在家养老,却又缺乏专业护理能力,陷入这样‘两难’的家庭不在少数。”天宁区民政局社会福利科科长钱一栋表示,设立家庭养老照护床位,相当于把养老院的床位搬进家中,为面临“两难”的居家老人提供刚需照护服务。他告诉记者,今年天宁成为全市家庭养老照护床位试点区域之一,将建设家庭养老照护床位150张。通过这种“类机构”照护功能的床位,结合专业分工的健康管理护理团队,以及可靠的智能终端设备与运营平台,将克服家政养老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健康管理缺失、应急反应能力不足等居家养老痛点,通过养老定制服务,做老年人的健康守护者、快乐陪伴者,提升老年人的晚年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