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周东亮:唯有创新才能在当代厚植锡剧土壤

日期:01-15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2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郑雨露

锡剧作为江苏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具有吴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江南水乡的鲜明特色,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提到锡剧的发展,就不能不提到“周东亮”这个名字,他既是观众们心中的锡剧王子,也是推动锡剧传承创新发展的领路人之一。

嗓音明亮、唱腔醇厚,扮相英俊、文武兼能。舞台上的他,魅力值爆表,梅花奖、文华奖、白玉兰奖、曹禺戏剧节优秀演员奖……几乎所有戏曲最高奖都被他收入囊中。历经几十年的岁月洗礼,他对锡剧的初心从未改变。

“常州锡剧在去年凭借《烛光在前》获得了文华大奖,实现了从‘高原’到‘高峰’的飞跃,这是常州锡剧厚积薄发、勇于创新的体现。这样的优秀作品必将受到观众欢迎。”作为江苏省演艺集团董事长,周东亮敏锐地意识到,唯有创新,不断拓展传统锡剧的现代题材,才能在当代观众心中厚植锡剧的土壤。“任何艺术的门类,包括非遗、民间手工艺等,它一定是给当代人用的,一定是给当代人欣赏的,这样才能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不仅是戏曲,所有的艺术都是这样。如果说没有人欣赏,东西再好也没用,会逐渐消亡。”

对于如何将锡剧从一个地方剧种推向全国,周东亮信心十足:“艺术是相通的。只要是好的艺术,人们都会欣赏和喜欢。我们一方面要在新作品的创作上紧跟时代,另一方面要把优秀传统剧目通过现代化的手段搬上舞台。只要我们不断推出高质量、高水准的锡剧作品,一定会让锡剧在全国获得更多的观众。”周东亮表示,现在的观众对艺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唯有把演出的各个方面都做到极致,才能赢取这个市场。

在锡剧人才的培养和梯队的建设方面,周东亮认为,在近十年间,江苏的青年锡剧人才在一茬一茬地成长起来,这一部分要归功于“锡剧进校园”等行动,另一方面是各院团在青年演员的培养上都下了大决心、花了大力气。

这次锡剧发展大会,周东亮不仅承担了锡剧票友大赛决赛评委的工作,参与了锡剧发展圆桌论坛,还将在优秀剧目展演中登台亮相,可谓是“全力以赴”。“这次锡剧发展大会得到了常州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旅局等部门的高度支持。常州作为锡剧的发源地之一,成功举办锡剧发展大会,这必将成为锡剧行业发展的新开端,也将为锡剧的发展提供更多能量。”周东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