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细化规定,让出行更顺畅

日期:01-15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3版:文笔塔 观点       上一篇    下一篇

近日,一癌症老人在机场办理值机时,被拒绝登机。此事曝光后,迅速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有的网友支持航空公司的决定,认为癌症患者乘坐飞机存在巨大安全隐患;也有的网友认为患癌老人和家属材料准备充分仍被拒绝,有些不近人情。

其实,网上出现这两种看法,都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一个是从结果出发看问题,一个是从动态过程看问题。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容易忽略前者,看到了家属的充分准备,却忽略了病人在高空出现紧急情况时,航空公司是无法及时提供应急处理的,并且事后要承担相关责任。比如,2015年南航癌症晚期乘客旅途中发病吐血,航班紧急备降。据航空专家介绍,航班返航或备降,平均成本一般要8万至10万元,如果是远程航线飞机,还需要放油措施等,费用就会更高。

笔者发现,国内大部分航空公司没有对于癌症患者乘机进行明确而统一的限制。例如,南方航空表示没有相应规定,不用申请特殊流程,但需要旅客自身遵医嘱,开一个适宜乘机的证明;东方航空则表示具体需要看医院的判断,如果医院开具可以乘机的证明,旅客就能正常乘机;春秋航空只列出了不予承运的病患类型,但并未具体提及癌症晚期病患是否在列。因此,这便容易造成病患和家属的理解偏差,认为航空公司的病患登机标准和要求都是相同的,恰恰是这样的信息偏差,容易成为公共矛盾冲突的导火索。

根据资料显示,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对于病患旅客都没有具体和统一的量化规定,各地航空公司具体操作中的尺度不一,所以经常会出现病患乘坐飞机的“时行时不行”。航空公司是为公众提供出行服务的,群体服务难免会有偏差,尤其是在还没有统一标准之时。各家航空公司如果可以达成共识,制定统一的病患乘坐标准,出台更细致的评定规则,统一明确患者的情况是否可以乘坐飞机,避免“拒载”随机性,这样既能避免纠纷的产生,也能最大限度保障旅客的出行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