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传统产业不“传统”

日期:01-15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3版:文笔塔 观点       上一篇    下一篇

今年以来,受各种不利因素影响,以纺织服装、加工制造为代表的传统产业遇冷,上下游企业普遍承压。多重压力之下,传统产业何去何从?近期,《常州日报》报道了3家看似“传统”的企业,却不按常理出牌,令人耳目一新,大受启发。

一家是做“缝纫机”的。智谷机电“只做定制款缝纫机”,紧贴客户需求,把批量化的工业缝纫机做成了“限量版”。强大的创造力和执行力,让公司一骑绝尘。2020年以来,企业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

一家是做“镰刀”的。康特机具是溧阳的老牌镰刀生产企业。在农业种植已普遍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的当下,公司反其道而行之,根据需求变化,深耕欧美家用市场,推出了多款高颜值、高品质、高附加值的家用农具,年销量突破亿元。

一家是做“尺子”的。坛墨质检用17年时间,将“一把尺子”做到极限,为食品、服装行业的检测,量身打造不同用途、不同指标的“尺子”——标准物质近6万种,填补了行业空白,实现了进口替代,前不久刚刚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

近年来,在一些基层干部、企业负责人中,出现这样一种倾向:言必称转换赛道,对传统产业不屑一顾。有的片面将传统产业打上“落后”的标签;有的则简单认为干脆一退了之、一关了事。今年5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上,有一句分量很重的话: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

这一论断有两层意思。第一是为传统产业“正名”,传统产业不等同于“低端产业”,是对关于传统产业的种种错误倾向进行及时纠偏。但是,目前一些传统产业发展水平不高,特别在当前国内外环境剧烈变化下,面临巨大发展压力是不争的事实。第二层意思,就是旨在帮助传统产业找到生存、发展的破题之策。前文提到的常州这3家企业,或脱胎于传统产业,或服务于传统产业,但是敢于打破窠臼,不走“传统路”,把“累赘”变成机遇,把“包袱”变成财富。这其中的底层逻辑,值得细细品味。

首先是思维不能固化,要打破条条框框,辩证看待“新”与“旧”的关系。赛道的“新”与“旧”,从来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世上本没有绝对落伍的赛道、夕阳的产业,有的只是绝对低端的思维、过时的产品。企业要想逆势突围、赢得先机,赛道的“新”“旧”并非决定性因素。在所谓“新”赛道上,如果还是局限于“旧”的价格战、肉搏战的思维,必然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终究难以长久。在所谓“旧”赛道上,只要在理念、思维上大胆求新求变,照样能跑出新优势。老牌镰刀企业康特机具能够逆势上扬就是最好的例子——谁能敏锐捕捉需求、打破思维定势,把“帽子卖给秃子”,谁就能抓住机遇、脱颖而出。

其次是战略不落俗套,要冲破“低端锁定”,辩证看待“质”与“量”的关系。企业在发展初期,没有一定的速度,难以实现量的积累、规模的壮大;而发展到一定规模,还仅仅依靠速度和数量,又容易“大而不强”。“磨刀不误砍柴工”,单纯追求速度、比拼数量,不如夯实质量、提升利润率。因此,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冲破“低端锁定”困局,不断迈向高端化,是传统企业提升价值的战略选择。如今,越来越多的常州企业开始放下速度焦虑,从关注数量规模,转而谋求质的飞跃。正如智谷机电,放弃批量化生产,长期专注于利润更高的“定制款”“限量版”,在纺织业整体下行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了高速度增长。

还有是战术不能保守,要勇于抢占先机,辩证看待“跃”与“蹲”的关系。深耕细分市场、“蹲”实主业,不是要捆住手脚,不是不要拓展新业。只要有利于掌握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该拓展的新业还是要大力拓展,不能错失良机。尤其对于广大传统企业而言,只有跳跃才能看到发展的方向,只有跳跃才能登上转型的台阶。另一方面,想“跃”得高,要靠“蹲”得深。智能化和数字化,为传统企业练好内功、练稳底盘提供了重要抓手。智谷从服装缝纫机进入汽车内饰缝纫机,康特从农用镰刀进入家用农具,坛墨从食品、纺织检测进入医药、环境检测,这些新业都与主业具有强关联,同时也都得益于智能化和数字化的转型升级,摸准买家心思、提升生产效率、实现好卖畅销,避免产品变成库存和亏损。正是在这一“跃”一“蹲”中,常州这些“传统”企业走在了高质量发展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