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物理距离近了,心也近了

日期:01-15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7版:常州经开区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孙婕

通 讯 员 丁文锦 韩昊霖

刚过去的中秋节,家住横山桥的小王第一次尝试和伙伴们一起制作冰皮月饼,还分享给了横麓雅居的其他居民。在一年多前,小王不敢想象,自己可以和社区居民如此近距离接触。

小王是横善德康驿站的一员,这是常州市打造的独具特色的社区精神康复品牌,通过建立“医院+社区+家庭”三方联合的康复模式,对广大精神障碍患者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驿站设在横山桥横麓雅居小区内,依托常州市钟楼区益心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开展服务,由德安医院提供技术指导,组建了包括社工、精防医生、心理咨询师等在内的专业团队,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服务和康复关爱服务。

“一开始我们也不理解,为什么精神康复要选在小区里,居民反对的声音很多。”小区居民赵女士说,站点与小区的共享客厅离得很近,白天没事的时候,大家就会去共享客厅唠嗑,有的看看报纸新闻,增进邻里感情。但也因为挨得近,引起过康复学员和小区居民的矛盾。

这次误会令小区居民一阵子不去共享客厅了。

有了误会后,赵女士一度觉得精神康复学员会影响社区生活,但大半年过去了,这样的矛盾再未发生,居民陆续又恢复了去共享客厅。偶尔几次碰上康复学员们上课,赵女士发现这群康复学员的作息很规律,每周一、周二、周四上午上课,涵盖广播操、手语舞等。“他们上课的时候都面带微笑,这引起了我的好奇,这个驿站究竟在帮些什么?”赵女士通过与社工交流,得知这里会给学员进行生活技能训练、社交技能训练、辅助性就业技能培训等,以社会化、开放式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模式,促进精神障碍患者重拾社会功能。

今年,横善德康驿站的康复服务工作人员有针对性地为患者设计了一套用所在小区居民生活中的废纸盒、干净的旧衣服组装成收纳盒的工艺流程,让学员们通过同伴协作将废旧纸盒及衣物变废为宝,组装过程也是疗愈过程,同时也引导他们关心现实环境,走入环保行列。

为了进一步增进与社区、居民的互动,打消社区居民对精神康复的顾虑,8月,横善德康驿站开启美食节,从方案设计到执行,每个学员配合默契。最开始制作烤鸡翅、汉堡,自行分享,到了中秋节前,大家选择邀请一些居民一起制作月饼和奶茶,赵女士就在邀请之列。

预拌饼皮、称重加馅、按压成形、一一装袋……大家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忙得不亦乐乎,制作现场井然有序。“我听说有的学员大半年来可以减药了,这可能就是德康驿站存在的意义吧。”赵女士说,以前社区活动看到过相关宣传,并没有关注,以后会更多地关注这类群体,“也许我们的善会让他们的回归路没那么难走”。

国庆节期间,小王给记者发来了微信:我把自己制作的月饼分享给了许久没联系的同学,没想到他们欣然接受了,我好开心。

横山桥镇行政审批局副局长高雅说,几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大众将重性精神病患者称为“武疯子”的年代。如今,大家对精神疾病与心理健康的认识提高了,药物与治疗手段丰富了,但精神卫生事业还远未抵达终点。“他们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但在回归社会的路途中,自身的病耻感和外界歧视的目光是最需要跨越的坎。”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社区居民在小区广场上了解德康驿站的情况,还和康复学员一起进行趣味运动会,康复学员和志愿者们一起爬了芳茂山,游玩了湿地公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身心得到了放松。社工们和学员们感受到心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