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着地铁去卖菜
日期:01-15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4版:文笔塔 乐享 上一篇 下一篇
那天清晨,为返回主城区上班,我坐了最早的一班进城地铁。进地铁车厢时,但见前面一根扁担离我的面门只有十公分远,为了安全,在开门的那一刹那,我赶紧握住扁担头,向上一抬,就这样,我和挑担子的老人前后进了车厢门,找座位坐下。停车的十几秒内,车厢里呼啦啦涌进了六七位赶着到城里卖菜的老人家,每个人都穿着橡胶球鞋,卷到小腿肚子上的裤腿因为黎明起菜的缘故,上面沾满草屑和泥点子,还被露水打湿了小半截。
在我前面上车的这位老人冲我憨憨地笑,他说:“好心的姑娘,上车你托了我一把,肩头一阵松快呢。”我有点惭愧,便与他攀谈起来,问他菜可是自己种的,这是要挑到哪里去卖?这一问,就打开了老人的话匣子。老人说他是郊县的菜农,今年83岁,去城里卖菜要倒三趟车。这几年,村里原本种菜的田地纷纷流转到种植大户手里,有的成为西瓜田,有的成为果园子,还有些一下雨就淹的低洼地,干脆被挖成了养鱼虾的池塘,能种菜的地方自然就少了。好在年轻人都去了城里打工,留在乡村的也多是当了爷爷奶奶的人,他们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开荒种菜,自己吃不了,就挑到城里去卖,还能补贴家用。
“三天不挑担,人就筋骨松散,一个月不挑担,那就成老废物了。”老人家骄傲地露出小腿给我看,劳作确实在他的小腿肚上留下了坚实的瓜棱子肉,他挑着两大箩筐菜上的车,一边的箩筐里放着南瓜、黄瓜、辣椒与茄子,另一个箩筐,中间放着一个白色带盖儿的大塑料桶,周围整齐码放一把把空心菜,从底部堆到桶盖周围。老人让我看他用鸡粪沤肥养大的蔬菜,黄瓜是弯的,茄子有粗有细,南瓜有黄有绿,辣椒有红有青,一看就是那种“十边地”上种的鲜活菜蔬。老人形容说:“我这菜,下油锅一烧就糯,撒盐一拌,就生脆,都是你小时候的味道。”他接着感叹道:“老了,挑不动了,从前能挑100多斤,如今只能挑六七十斤了……”他的谦虚里透着骄傲,我夸赞说:“83岁了,还有这把子力气真的了不起。”
老人像得了表扬的孩子一样笑了,他不好意思地讲明上城卖菜的真实目的——乡下难得有牛肉卖,也很少能吃到那种劲道的拉面。等卖完了菜,老人就可以去面馆享受一海碗喷香浓醇的牛肉面,一定要多放香菜!他又笑着说,“以前想不开,自己带着大饼和开水,路上吃。到了80岁,终于想开了。进城卖菜我就当旅游了,要是还有时间,我就去公园或湖边逛逛。”
有一回,他玩到天黑才回家,被老婆骂:“日头掉进湖水里有什么可看的?日头每天都像咸蛋黄一样落下去,你还特地跑到城里的公园去看!”
老爷子笑道:“老太婆一辈子都埋头弄菜地,我怎么能跟她讲明白,日头落下去,在水边,在山里,在自家的菜地上,那都是不一样的,下次换老太婆来卖菜,让她也看看城里的新景象。”老人满脸宠溺地笑了,说老太婆还不敢一个人进城呢,她总疑心挑担卖菜,城管会赶人,会卖得提心吊胆的。常来城里做小买卖的人才知道,如今也是文明执法了,要是摆摊的地方有什么不对,人家一般都是先敬礼、后劝说,改了就行。
进城卖菜的机会多了,老人也有了经验,都是找菜场附近的小巷子摆摊,菜场的摊位费太贵,他也不是每天都进城来卖,不合算,在小巷子里摆摊,附近的老年居民很喜欢,他们打开窗户来就能买。年纪大的买菜人,对老年人也体谅,一看卖菜人的年纪比他们还大,有时还硬要把刚买的油条塞给卖菜人吃。
坐着地铁去城里卖菜,尽可能不带秤。老人给我看他准备的菜:豇豆、鸡毛菜、辣椒都扎成了小把,黄瓜五块钱四根,大的和小的都搭配好。而被空心菜环绕的白桶里,装的竟然是煮熟的菱角。老人打开桶盖给我看,果然一股熟菱的清香。老人的背包上拴着一个掉了瓷的大号搪瓷缸子,他说,就用这缸子舀出菱角,一缸6块钱。老人下车时,我跟他一起出了车厢,在站厅里,我买到了乡村大灶上烀熟的老菱。老爷子留微信给我,嘱咐:“下次担着熟花生到城里来卖的时候,我给你留信儿,你就到约定的站头上来买。卤水花生就酒,天堂隔天就有。你们城里人哪有工夫刷洗花生上的泥?我们都是担到流动的溪水里,用卵石围起来洗的。”
讲完,老人就挑上担子赶着出站了,他一只裤腿高,一只裤腿低,经过这一路的长途跋涉,他的神情有一点疲惫,可也有一点期待和亢奋,卖菜赚得的钱,可以吃牛肉面,可以听戏,也可以从城里买杯奶茶回去给小孙女喝,这是他选择的生活,83岁了还能掌控自己的生活,令他满脸的自豪和笃定。他说过,靠儿女不如靠自己,这番朴素的道理,这番身体力行的劳作,剔除了他所有的赘肉和伤愁,令他的晚年依旧如此精神昂扬、志得意满,难道这不是值得快慰的人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