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实融合”:开启“钟楼算力”赋能时代
日期:01-15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8版:新钟楼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何一智
通 讯 员 陈心悦 黄舒婷
流水线上,一台台搭载智能视觉系统的机器人正进行产品质检;轻轻点击一个按钮,就能实现生产调度、物流、质量等事项的智能化管理;在数字化立体仓库,发货效率比普通仓库提升10倍……金秋时节,记者走进钟楼的各大制造业企业,随处可见的数字化智能工厂、无人生产线、数字化车间让人大开眼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在钟楼,实体经济是“看家本领”,数字经济是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近年来,钟楼区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数字经济拔节生长,同时高度整合、高效链接核心资源,通过数实融合为企赋能,不断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数字技术拓宽应用场景
近日,在一望无垠的黑龙江黑土地上,来自钟楼经济开发区的智能农机——东风2404CVT无人拖拉机在展示现场大放异彩,赢得现场专家和用户的称赞。
据了解,东风2404CVT无人拖拉机配套的智慧无人农场管理系统为东风农机与江苏立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同研发打造。该系统将5G技术与无人农机管理系统充分结合,通过超高速传输精准控制无人作业农机,实现数据远程回传,能第一时间掌握农作物耕、种、管、收的情况,真正实现农场无人化。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钟楼区更多企业在深入洞察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最新数字技术为用户提供不同的“产品+服务”组合方案,构建和创新各自领域的应用场景,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在智慧医疗、智慧工业、智慧农业等领域新场景层出不穷,催生了大量新业态新模式。
东风农机与立卓信息的强强联手,就是农机与大数据的一次深度融合。“钟楼经开区为我们链接供需平台,让我们可以在农业场景中不断打造各类应用平台,集聚数字化解决方案。”立卓信息战略部总监姜海说,立卓信息、东风农机还将联手打造智慧无人农场标杆案例,在无人驾驶、智能终端、设备监测、轨迹查询、智慧农业管理平台等领域深化合作,进一步推动智能农机与数字技术融合碰撞。
为企业提质增效插上“翅膀”
走进位于钟楼经济开发区的格力博(江苏)股份有限公司,随处可见“数实融合”的智慧化身影。
“原本的仓库只有1层,而公司产品大多是大型园林机械,导致空间利用效率低。改成立体仓库后,搭载智能化出货系统,实现自动出货、立体仓储,将大大提高空间和出货效率,整体效率提升10倍。”负责该项目的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项目正在升级改造中,预计将于年底投用。据介绍,由于园林机械生产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格力博为消耗剩余产能,与辖区数字经济企业智云天工“梦幻联动”。借力“超级虚拟工厂”精准定位国内市场,将现有生产线智能化改造,本是生产园林机械的产线摇身一变为家用洗拖一体机的生产线,几个月内新产品就接到5万余台订单,实现出口型企业转内销,成功“出圈”。
在钟楼,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通过辖区内的数字企业转型赋能。广州独立工业设计师敖链,在去年年初带着“袖山椅”的创意来到常州,当时的他正为椅子升降功能的部件发愁。对设计而言,缺失诸如气弹簧这样的小零件,就组装不出功能完善的座椅,而大厂商却一般不接小订单。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找到了“超级虚拟工厂”这一平台,很快平台就为他推出了8家气弹簧生产企业,让原本需要两年才能推出的新款产品,仅用半年就实现了落地生产。
为“数实融合”畅通新通道
新能源电池托盘智能生产线、光热发电组装焊接一体式生产线、Mess智能化系统……在位于钟楼经开区的江苏长江智能制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长江智造院”),近年来,已为数千家企业提供了智能制造咨询诊断服务,服务区域涵盖了江苏、浙江、山东、重庆、河南等地,并提供和实施了多项智能化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同样位于常州数字经济产业园的企业——常州微亿智造科技有限公司,以工业人工智能+机器视觉为主线,提供以“视觉感知模组+工业机器人视觉伺服器+工业AI算法+云计算能力”为核心的智能视觉系统,为精研科技、格力博、国光、华联等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赋能数字化转型。
在钟楼,像长江智造院、微亿智造这样的数字经济企业不胜枚举。今年上半年,仅钟楼经开区数字经济规模已突破90亿元,同比增长45%。常州数字经济产业园核心区集聚数字经济企业超300家,就业近7000人。
利用好自身优势明显的数字经济产业体系,推动传统制造业企业转型,助企“上云、用数、赋智”。上半年,钟楼区成功推荐汇科智联、神州网云、城建信息入选常州市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服务商,目前全区已有服务商13家。同时,构建数字技术创新和先进制造业应用场景之间的有效对接机制,聚焦专业化人才供给、各类政策扶持、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做好支撑保障,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途径。“钟楼依托超前布局的数字基础设施,充分发挥产业门类齐全、应用场景丰富、企业主体活跃的先发优势,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切实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产业融合发展进程。”钟楼区工信局局长周良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