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风啊,水啊,一顶桥

日期:01-15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4版:文笔塔 乐享       上一篇    下一篇

臧刘昕 文/图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木心先生的诗,白描不失美感,简洁不失深刻。他的诗情总是透着微微的暖意,又抛不去淡淡的哀愁。因为对这首诗的喜爱,我走进了乌镇,走进了木心美术馆。

木心先生生于1927年,浙江嘉兴乌镇人,是我国著名作家、诗人和画家。在那个风云动荡的年代,他经历过人生荣华,也尝遍人世疾苦,直到晚年受到回国邀请,才得以重返故里,独居祖屋“晚晴小筑”后,再也没有离开过乌镇。

先生去世后,家乡将晚晴小筑辟为木心故居纪念馆,又在西栅景区建造了木心美术馆。美术馆建筑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聘请贝聿铭弟子冈本和林兵设计,著名画家陈丹青担任馆长。这是一座完美融合现代与传统的水上建筑,极简又儒雅,轻盈又稳重。当年临终卧床的木心看到美术馆设计图时,喃喃说道:“风啊,水啊,一顶桥。”是啊,这是一座联结乌镇水乡与美术馆的桥,是一座联结东西方美学的桥,更是一座联结人们与木心先生精神世界的桥梁。

美术馆临湖而建,穿过狭长的引桥走进馆内,是高挑明亮的采光大厅,阳光从天窗洒下,随着时光的脚步变幻着不同的光影效果。展厅入口处还原了木心先生当年的会客厅,灯光悠悠,时光缓缓,欧式沙发和家具泛着岁月的色泽。只要你愿意,可以随意坐下,与先生来一场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

美术馆共两层,设5个永久性专馆,陈列了先生毕生画作和文学手稿。由绘画馆、文学馆、狱中手稿馆及影像厅等组成。令人印象最深的是狱中手稿厅,昏暗的灯光,低矮的层高,让人不觉心生压抑和沉重。可是,当你看到那66页洋洋洒洒,落笔铿锵的狱中手稿时,又分明感觉那些文字,字字明亮,赤艳如火,令人心潮澎湃, 热血沸腾。当年先生含冤入狱,断指三根,被囚禁了整整18个月。只有经历过那段岁月的人,才能真正懂得那种人格被践踏,灵魂被撕扯的痛楚,木心却挺了过来。囚禁期间,他在“坦白书”上挥笔洒墨写下65万字的诗集,为了不被发现,他将文稿缝进了棉裤。他在白纸上画下琴键,无声地奏响莫扎特与肖邦的乐曲。面对残酷,他化笔为剑,与黑白颠倒作顽强的抗争;面对扭曲,他在内心奏响音乐,与丑陋黑暗作精神的搏斗。用他的话说:“我白天是奴隶,晚上是王子。”在时代洪流的裹挟冲刷下,势单力薄的木心正是凭着内心坚定的艺术信仰活了下来。

狱中手稿馆旁是休息室和木心图书馆,其设计也极富特色,室内整体呈由上而下的阶梯状。旁边一整面的书墙让人有种坐拥书城的感觉,百格书架配置60多位世界文豪的肖像,摆放了木心的文学作品,以及他所喜爱的文学家、哲学家、音乐家的书籍和传记。你可以随意选一本,坐在阶梯座位上随意阅读。指尖翻过一页页泛香的书页,你只需用眼睛在文字里穿林过溪,就能追寻到先生当年领略过的人生风景。阶梯座位正对面是巨型落地窗,窗外是匠心独具的布景:白沙为水,褐石为山,竹影碧翠,随风摇曳,深浅相间的背景墙制造出远山隐隐,千山层叠的视觉延伸感。让你在读书之余得到眼睛的放松,也让你之前的澎湃心绪得以平复。

二楼的绘画馆和文学馆,展览了一百余件画作和五十多份文学手稿,这些都是先生在中晚年时期创作的精品。在旅居海外期间,先生不知疲倦,不分昼夜地写作绘画,仿佛那是他活着的使命和所有的意义。他写了大量论文、随笔、小说和诗歌,作品被翻译成国外大学文学课程的范本读物,是与海明威、福克纳等人作品同编于教材的唯一中国作家。他的画作以水粉画和版画为主,抽象现代,又蕴含了山水意境,可谓中西合璧,奇丽独特。他的画作多次在国外各大美术馆展出,有30多幅作品被博物馆和私人收藏。陈丹青先生曾这样评价他的师尊:“木心先生自身的气质、禀赋,落在任何时代都会出类拔萃。”

木心先生一生没有结婚生子。用他的话说,“婚姻是责任和义务,我的所见所想所言都是审美的,只能放弃责任和义务。”艺术广袤无边,足以占据整个人的身心。对他来说,生活、爱情、生死的人生课题只有在画中才能寻得不朽,只有在文字里才能获得永恒。一辈子追逐美,审视美,挑剔美的木心,左手绘画,右手文章,倾尽一生完成了自己在艺术上的精神“流浪”。

颠沛一世,流离半生的木心,晚年才得以叶落归根。谈及当年不堪回首的经历,他很少提及,只是低缓淡淡的一句:“诚觉世事尽可原谅,又不知原谅谁。”或许,木心的内心世界永远是个谜,他说出的只是百分之一,而那百分之九十九的秘密,在2011那个大雪纷飞夜,被他永远地带走了。如今,唯有这座收藏了他毕生心血的木心美术馆,坐落乌镇,临水而立,静静地向世人诉说着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