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一件特殊的快递

日期:01-15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T03版:健康沙龙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通讯员 杜蘅

“有你的快递!”

“快递?”我一脸懵,翻遍了所有的APP,发现自己最近没有下订单,想起一个多月前也曾收到过一个莫名其妙的快递,打开却是一叠兑奖券,估计又是这样的骗局。

没想到,我打开快递后掉出一个信封,上面写着“致肿瘤内科八病区毕延智主任医师,董益忠主任医师,罗慧护士长及全体医护人员感谢信”。

“哦,是感谢信!怎么会寄给我?”以前临床医生偶尔也会收到感谢信,送到我这里保存,直接寄给我的却是第一次。但是我知道,每封感谢信背后都有一段感人的医患故事。于是,我展开信,慢慢地读了起来。

虽然,感谢信不是感谢我的,但是读信的感觉真好,字里行间充满着写信人的情感和真诚,将我置身于一个温暖的、充满爱的世界之中。

我与书写者通过这种方式进行了一次精神的交流。信的内容很朴实,就是一位肿瘤患者写给床位医生、床位护士的感谢信,感谢医护团队精湛的医疗技术、对患者的热情周到以及对家属的有商有量。我读出了写信人的真挚情感,于是决定深挖一下背后的故事。

原来,写信人是患者的女儿。患者是晚期食管癌,2年前被确诊为食管癌,一直在外院接受治疗。去年食管癌复发,并出现了食管气管瘘以及反反复复的胸腔感染。当时,57岁的患者被病魔折磨得痛不欲生,几次想要放弃治疗,是家人的坚持让他决定到市肿瘤医院再找找治疗机会。

“患者因为食管气管瘘而反复感染,一般情况下,是不能进行抗肿瘤治疗的。半年前,他多方打听后来医院找到了我。我立即组织了医院多学科团队为其会诊,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请营养科给予营养干预、中医肿瘤进行中医扶正治疗、消化内科协助进行了鼻胃管置换术。这样调理一个月后,患者的病情终于趋于稳定,我们决定冒险为他进行抗肿瘤治疗。目前进行了6次疗程,过程顺利,患者的状态是明显好转,病灶也有了缩小。”毕延智说,“我没想到他会写感谢信,这些都是我们的工作,我们的目标就是为每个肿瘤患者寻找最合适的治疗方案,给每个患者重生的机会。”

什么是医生?有时治愈,常常陪伴,总是安慰。对于肿瘤患者来说,虽然治愈是有时,但是他们都有被治愈的权利,哪怕希望渺茫,我们都应心存希望。

链接

毕延智 市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医学硕士,江苏省免疫学会肿瘤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抗癌协会第一届肿瘤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抗癌协会第二届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抗癌协会第四届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生物技术协会肿瘤精准医学诊疗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肿瘤防治联盟第一届胃癌专家委员会委员,医院肝癌专业组副组长、肝胆胰肿瘤MDT诊疗组核心成员,2011—2015年常州市卫生局医学创新人才,2020年常州市肿瘤医院中青年人才孵化工程培养对象(第一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