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三年“教育强区”建设,常经开交出漂亮“答卷”

日期:01-15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3版:现代教育       上一篇    下一篇

□毛翠娥 张丽 陈旸图文报道

家门口的好学校扩容增量,孩子们的好老师与日俱增,区域内的好教育触手可及……自三年前启动“教育强区”建设以来,常州经开区深入推进高品质学校打造、高质量办学提升、高水平师资建设、高素质学生培养、高标准政策激励“五大工程”,坚持不懈提品质增内涵,擦亮“经品优学”金名片,努力实现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特色发展,描绘了一幅温度与质感兼具的教育“实景图”。

“真正把教育办成老百姓所期望的样子,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经开教育的初心和使命。”常州经开区社会事业局局长庄亚洁坚定而执着地表示。

一所所新校拔地而起,既有高颜值也有高品质

今年9月,位于横山桥镇的常州经开区山水实验小学正式投用,该校一年级6个班的新生,与横山桥中心小学四—六年级的同学,在“多巴胺”配色的新校园开启学习生活。“学校的课程、活动很丰富,小朋友说喜欢上学。”家门口多了所好学校,一年级家长汤晓丹开心不已。此前的家长开放日活动中,优美的校园环境、高大上的硬件设施就给她留下深刻印象,儿子一个月的小学生活初体验,更是让她对未来期待满满。

山水实验小学是横山桥中心小学教育集团成员(校)之一,与横山桥中心小学一体化办学,学校按6轨36个班设置。校长许小红表示,新校将着力打造“山水课程”和“灵动课堂”,真正做到课堂像游戏一样有趣味,课程像山水一样有延展。

同在新学期投用的,还有常州经开区临津小学。学校毗邻宋剑湖,设置6轨36个班,可容纳1620名学生。校长吴亚娟介绍,作为遥观中心小学教育集团一员,学校在借力集团化办学丰硕成果的基础上,引入科创、艺术等特色课程,激发学生动手实践和创造能力。

三年来,常州经开区优化教育布局,大力推进高品质学校打造工程,持续扩大优质学位供给,不断满足群众“入好学”的需求。投入40亿余元,新建、改扩建教育项目24个,新增学位近2万个;投入2亿余元,改善教育装备配置,全区中小学生均图书、网络多媒体教室等配置100%达到省Ⅰ类标准;投入2700万元,建设经开区智慧教育大数据云平台,于今年5月运行。

一手抓新校建设,一手抓内涵发展。据介绍,常州经开区中小学、幼儿园现已实现集团化办学全覆盖,不仅与省常中、常外、局小等名校合作办学,辖区内学校也“抱团”前行,协同发展。近三年,全区新增省、市优质园8所,新增市新优质学校11所,新增省、市基础教育内涵发展项目47个,校园品质内涵全面提升。

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师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2020年以来,常州经开区招录编制教师221名、员额制教师919名。财政经费保障、专业发展激励、教师成长督促三大机制的推进,不断吸引优秀人才,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近年来,常州经开区深入实施教育人才优先发展战略,通过“外引内培”双轮驱动,创新“三名人才”(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招引和培养机制,为求贤惜才强化人才引育磁场。三年来,全区引进省特级教师2名、正高级教师1名;新增22名市级名校(园)长、25名市级名班主任、95名市级名教师,11名龙城“十佳”校长、班主任、教师,39人次获省、市学科基本功、评优课竞赛一等奖。

为深入推进课堂的深度变革,挖掘并转化多元育人价值,常州市戚墅堰东方小学校长曹海申报、领衔了常州市义务教育高品质项目“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育人’的实践探索”的研究,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推进以及环境资源的建设等方面深入挖掘学科育人价值。持续而深入的实践探索催生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带动一大批教师的成长,学校五级梯队教师占比达56.9%,形成了一支高品质优秀教师队伍。领衔人曹海迅速成长为江苏省教科研工作先进个人、常州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常州市教育领军人才、常州市“四有”好教师团队领衔人、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等,并担任江苏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主持人,进行更大范围的辐射引领。

引得进,更要留得住。为奖励优秀教师,常州经开区2020年出台了《常州经开区教师专业成长奖励办法》,目前,已实施两轮教师专业成长奖励,实施“教育发展基金”和“教师专业成长奖励”双项激励,合计兑现857万余元,有效激发了教师的专业成长积极性。

培育高素质学子,让每个经开娃都出彩

聚焦五育融合,常州经开区聚力实施高素质学生培育工程,让每个经开学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周三下午的校本课程时段,遥观初中40多名学生齐聚机器人专用教室,跟着张俊庆老师在编程、设计、搭建中感受科创的魅力。“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也得到提升。”学生们纷纷表示。

作为一所农村初中,遥观初中自2005年起致力于打造机器人特色项目,逐步形成科技普及、俱乐部、兴趣小组、竞赛“四位一体”的培养途径。学生在省市、国赛中屡有斩获。今年暑期,学校成功获评“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

遥观初中的机器人教育“玩”得风生水起,芙蓉小学的研究性学习同样开展得如火如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通过参观、调查、实地考察、实验等多种途径解决问题。”在潘忱俪老师领衔的教师团队指导下,学子走进生活、走进社会。

近年来,芙蓉小学累计有12项研究性学习成果在市、区级评选中获得佳绩。“我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在探究中成长。”四年级的周夕哲同学说,“我和小伙伴们围绕‘生活中常见的中草药’这一主题,研究中草药的品种、功效,了解中医文化的传承,设计制作营养膳食……从中不断‘涨知识’。这项研究成果在2023年常州市中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展评中还获得特等奖呢!”

据统计,三年来,常州经开区创成省市心理健康教育、思政育人、科学教育、劳动教育等特色校51所,创建科普、劳动教育等教育基地11个,成功立项省市级品格提升工程18个,获评各类优秀校本课程27项。3600余名学生获省市好少年、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2700余名学生参加省市各类竞赛获奖,270余个团体获国家、省、市级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