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道“建”起来 选手“跑”起来
日期:01-15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2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常工宣 陆阳丽 秋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
5年来,常州工会举办各级各类职工职业技能竞赛超1.8万场,其中市级竞赛280场,参与职工达87万人次,形成以点带面、典型示范、全面拓展的技能竞赛新态势,培养出了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工业机械装调项目冠军宋彪等一大批高技能人才,为常州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技能竞赛构建“新赛道”
9月22日,作为市第十七届职工职业技能竞赛项目之一的园林绿化行业花境施工技能竞赛,在延陵西路(南大街—早科坊)两侧绿地开赛。全市42位园林高手创作了“花开延陵常乐州”“秋之白华”“觅渡”“山环水抱”等11组道路花境,打造花漾街道。这是我市首次把花境施工技能竞赛列入全市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也是省内第一个将城市街道公共空间作为竞赛场地的实战竞赛。
从园艺花境施工人员到留青竹刻艺术创作者,从电力电缆工到互联网营销师,从焊工、泥瓦匠到工业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大师……常州工会围绕全市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将技能竞赛由国有大型企业向中小微企业、非公企业延伸,并不断延伸至车间班组,拓展至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领域,有效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重实效的技能竞赛新格局,为加快推进“产改”等工作蓄势赋能。仅2022年,全市就开展了15个一级技能竞赛项目、46个二级技能竞赛项目,吸引了全市2158家企业、3.3万余名“能工巧匠”参与,构建了以市级竞赛为主体、辖市(区)竞赛为支撑、企业比武创新竞赛为基础的三级竞赛体系,为加快培养选拔我市产业发展急需的各类高技能人才铺就了一条成长“高速通道”。
选手成长进入“快车道”
通过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我市涌现出一大批适应时代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截至2022年底,全市高技能人才总量达40余万名,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达1330名,连续9年位居全省第一。
我市充分挖掘各板块工匠学院、职工学堂等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平台的作用,加快推动产教融合,不断深化技能竞赛,促进广大劳动者由“工”到“匠”的转变。同时,我市建立健全人才技能等级与薪资待遇相匹配机制,对在市一级技能竞赛中取得综合成绩第一名的选手,由市总工会纳入“常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表彰名单等,并鼓励企业开发评价标准,实现岗位需求、技能等级和收入待遇相匹配。仅2022年,我市就有5000多人通过竞赛提升技能等级。
硕果累累释放新动能
常州工会聚焦十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和八大高成长性产业链,围绕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等新技术,不断拓展竞赛新内容新载体,鼓励参赛单位在科技项目研发、科技攻关、岗位创新实践、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等方面贡献智慧。
5年来,全市职工获省十大发明专利4项、省十大科技创新成果3项、省“五小”活动优秀案例和项目13个,常州认定市职工十大发明专利、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十大先进操作法“三个十大”项目150个,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五小”活动优秀项目50个,职工创新成果数量和质量位列全省第一方阵。职工职业技能竞赛这一工会“传家宝”推动名师带徒、绝技传承,让越来越多的职工成长为“有智慧、懂技术,能发明、会创新”的高素质人才,成为常州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