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常州市民唐全成先生联系笔者,称他家中珍藏着出于毗陵唐氏的“大儒医”唐玉虬与“江南大儒”钱名山先生交往的重要见证——线装书,其中有一册书籍封面上还留有钱名山写给唐玉虬的书信真迹。
这些线装书,有《名山语粹、塾语》《名山五集》《名山六集》《名山九集》《名山小言》《名山文约》《谪星集》《课徒续草》等。其中,《名山文约续编》(一)上还有钱振锽用毛笔写给唐玉虬的一封信,信中有“荆川年谱”等语,是研究师徒俩生平与学术的重要资料。
唐全成是唐玉虬的侄孙,他的祖父唐龙元是唐玉虬的亲弟弟。上世纪80年代初,一批查抄物资发还,唐全成有幸得到了唐玉虬的部分藏书,其中就有这22本钱名山先生的著作,这些著作内页都盖有唐玉虬的印章。
钱名山(1875—1944),字梦鲸、振锽。世居江苏常州菱溪,是著名诗人和书法家,与胡石予、高吹万并称为“江南三大儒”。光绪二十九年(1903)进士,官至刑部主事。时事多艰,他上书言事均留中不用。宣统元年(1909)愤然辞官归乡,在常州东门外开办书院——寄园,读书经世,桃李满天下,使常州学风为之一振。其悲天悯人、广做慈善的高洁品德,个性鲜明的书法绘画艺术,讲学传道的理念方法等,都备受学界推崇,是常州历史文化的宝贵财富。
唐玉虬(1894—1988),名鼎元,号髯公,是明代抗倭名将唐荆川(唐顺之)先生的第十四世嫡孙,武进人。17岁起,唐玉虬开始从其父学习中医。20岁始,唐玉虬师从“江南大儒”钱名山先生,进入寄园,开始了漫漫求学生涯。后来,他以一领青衿,携一部青箱,负一袭青囊,行走乱世红尘间,其生涯之跌宕,抱负之高远,行为之杰特,被人称颂,人称“大儒医”。1957年3月,唐玉虬应聘赶赴南京,在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任内经医史教研组组长,1958年后任南京中医学院(后更名为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文史教研组负责人、图书馆馆长等职,是著名的医家兼诗人。1988年岁末,唐玉虬以94岁高龄驾鹤西去。
钱名山先生对这位高徒也是极为看重的,除了在教学上注重培养之外,在唐玉虬家族处于危险境地时,他多次施以援手。如,当唐玉虬在淹城的老家于民国十二年(1923)除夕遭遇火灾,屋宇全毁。钱名山写了近500副对联,每副售价大洋一元,因钱名山名气大、字好,加上他在行善事,抢购者众。这些钱,资助了唐玉虬家族在旧宅原址上新建楼房,此房直到上世纪末才拆迁。
民国七年(1918)六月,因纱厂富商戈莲生移走舣舟亭旁二贤祠内供奉唐荆川、薛方山两位明代地方名人的乡贤牌位,变祠为观音堂,唐玉虬与同学数人入内捣毁佛像,弃之河塘。后戈莲生带人到寄园,要求交出肇事者未果。遂以“寄园弟子倚势横行,捣毁公共佛像,破坏地方治安,流氓行径,出于洙泗之门、斯文扫地”等罪名讼之于县。对此,钱名山既告诫弟子临事不可躁而率性所为,又安慰唐玉虬:“事已至此,毋怯,且沉机静观其变。”钱名山嘱咐唐玉虬作《记文成坝唐薛二贤祠》一文详述始末,自写《与人论二贤祠书》《居乡惩恶》,刊印数十份,请人散发。又作《与邑令书》呈上,坦陈利害及谁错在先。未几,武进县知事姚绍枝判戈莲生停建观音堂,恢复二贤祠,并到寄园向钱名山道歉。唐玉虬目睹钱名山以理服人,有理、有据、有节,为其解厄之全过程,敬服之余,也深知临事须知行合一、三思而后行。
唐玉虬开始编撰“唐荆川年谱”是在民国十五年(1926)。民国二十三年(1934)十一月,友人徐石雪在给唐玉虬的信函中称“我公著荆川年谱十万余言”,说明到1934年唐玉虬对唐荆川年谱的内容已至少写了十万多字。民国二十四年(1935)十月,历时十年,《明唐荆川先生年谱》终于脱稿,共8卷40余万字。民国二十八年(1939)春,钱名山给唐玉虬去信,内有“荆川年谱付刻,快事也”。就在这一年《明唐荆川先生年谱》五卷印成。
古人说“十年磨一剑”,而唐玉虬从编撰到刻印出版,用了14年,其中之艰辛可知。他是十分珍视这套书的。
钱振锽写给唐玉虬的这封信,写在《名山文约续编》(一)封面上,是一份“短札”(书信的一种形式),主要内容为:《荆川年谱》不朽无疑,所苦未曾将报纸逐日翦下黏帖耳。振从前文字考古甚疏,下笔便错。兹将前三集改竄重印,不知错误处尚有几何,望玉虬勤攻吾之阙失。振鍠顿首。
为何会将信写在书的封面上呢?这是因为当时的人在送书时,有在书的封面上题辞说事的习惯,主要是为纪念某件事或勉励受赠者而题写,钱振锽在信中也是希望唐玉虬能将《名山文约续编》等书中的一些瑕疵指出来,以便今后之需。
那么,这封信写于何时呢?笔者查看《名山文约续编》,书里没有出版日期等内容,咨询谢玉岑(钱名山的女婿)的重孙谢梦依,他说,他家中有1940年出版的《名山文约三编》,已是铅印本。而《名山文约初编》《名山文约续编》均是从《名山集》中选取的文集,有多种版本,无年月可考。
常州图书馆古籍文献专家朱隽认为,因有多次重新印刷,此书确切的印成年代已难以考证,通常认为是上世纪30年代的书籍。
经过综合分析,可以基本确定此信产生于《明唐荆川先生年谱》出版之前,即1939年之前,钱名山是通过一些报纸上刊登的有关年谱片段了解这本书的,并写信鼓励唐玉虬。
文化学者、常州市黄仲则诗词研究会名誉会长张戬炜在查看这封信后表示,这是钱名山先生的真迹。
笔者查阅《唐玉虬先生年谱》等有关书籍,未见,此信可谓新发现。
“虽然这些书并不全套,但见证了我们唐氏家族的文化传承,见证了唐玉虬与他师父钱名山先生的深厚情谊。”唐全成表示,他将好好珍藏这些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