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学同学群里有同学嚷嚷,毕业二十周年了,大家抽时间一起聚聚啊。一语惊醒梦中人。毕业有20年了吗?我怎么觉得恍如昨日?
校园印象
1999年8月,我收到了无锡轻工大学(现江南大学)法学系的报到通知书。薄薄的两张纸,我如获珍宝,看了一遍又一遍。尽管大学就在隔壁的城市,但大学什么样?大学里学什么?第一次外出独自生活,我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终于盼到了9月开学季。爸妈给我准备了一只旅行箱,里面塞满了衣物和零食,和我一起搭乘火车到了无锡。我的大学在惠山脚下,依山傍水,风景秀丽,著名的锡惠公园与大学相邻。
上世纪90年代末的大学校园已初具现代化规模,校园比想象中要大得多,分为南北校区。考虑到学生安全问题,校方打通了一条长约20多米的地道连接南北校区。南区是学习区,北区是住宿区。
在录取通知书的指引下,我们缴纳学费后,就去北区寻找我入住的学生宿舍楼5号楼。这是一座男女生混合居住的宿舍楼,一到四层住着男生,五六层住着女生,在四楼的一边楼梯口设置着铁栏杆,以防男女生混入。另一头是清洁间,住着一位胖胖的宿管阿姨,凡是踏上5楼者她都会细细盘问。
我在走廊尽头找到自己的入住宿舍5521。仔细打量了一下宿舍,这是一间容纳8人入住的斗室,空间局促,上下两张铺,上铺要爬铁梯子。每张床边还挂着书橱,两张床中间是八张可以开合的书桌,靠门的地方是摆放行李箱的壁橱。这就是我以后要呆的“家”了。
五湖四海
宿舍里其他女生都出去了,一位黑黑瘦瘦的姑娘正在收拾床铺。她主动和我打招呼,作了自我介绍。原来她来自盐城东台,我就睡在她的上铺。
爬铁梯上铺的时候,我犯了怵。从小在家睡惯大床的我,还真不习惯每天爬上爬下,我有点恐高。盐城姑娘仿佛看穿了我的心思,她说她高中就住校,爬惯了上铺,可以和我换床铺。太善解人意了,简直求之不得啊!
她还叫我赶紧去学校医务室做检查,打预防针。我立即放下行李,在校园转了一圈才找到医务室。医务室里有正规的白大褂医生,还有诊疗器械、药房,平常学生如果患个感冒、腹泻之类的小毛病,可以去配些常用药。
中午,同宿舍的姐妹都陆续到齐了,我们逐一作了自我介绍。我们八人来自五湖四海,上海、济南、重庆、浙江、宜兴、盐城、无锡,我们从此就像鱼一样汇入同一座学府,开启了四年的大学生活。
第一天开学典礼,我们就出了糗,居然找不到大礼堂,好不容易找到已经迟到了。济南女孩提议我们尽快熟悉校园环境,做好路线规划,以免上课再找不到北。那天下午,我们在学校溜达了两个多小时,教学楼、图书馆、收信箱……边走边逛,那时没有手机,也没有照相机,但是校园的犄角旮旯都没有放过,深深地印在了脑海中。
法律课
我是法学专业,那届刚好是学校第四年招生。法律并不好学,逻辑性很强。第一学期的法理学,让我很懵,没有社会经验的大学生很难理解法理中那些艰涩难懂的原理,什么自由心证主义,实证分析法,法律体系和法律关系,这些专有名词把我搞得如坠云雾。好在法理学老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她总能用生动易懂的案例引导我们深入浅出地理解法律背后的精神。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救护车闯红灯案例,她讲到生命大于一切,包括规则,救护车在急救过程中如果闯红灯无须受到交通规则限制。
我最喜欢上的法律课程是国际经济法。教我们国际经济法的女老师长着小方脸、小小的眼睛,脸上从没有笑容,很酷。我喜欢她简洁的语言和清爽的板书,她用图表、箭头给我们画出复杂的海上贸易法则。在她的引导下,我很快弄懂了FOB(离岸价格)、CIF(到岸价格)、CFR(成本加运费)等专用术语。这门课我竟然考了80多分,这也让我对海上贸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最紧张的是每学期的期末考。大考前,我和舍友们会去便利店买蜡烛和方便面,因为宿舍晚上10点就熄灯了,而走廊上昏暗的灯光根本没法看书,可是要考的内容实在太多了,我们只能就着烛光、方便面突击明天的考试科目,经常会复习到凌晨两三点,次日睡眼惺忪地进考场应试。这样的学习模式居然次次让我过关了。
图书馆
第一次踏进学校图书馆,觉得还是挺大的,地上地下每层楼都有自习教室,上晚自习的学生特别多。馆内有丰富的藏书,我从图书馆借了好多武侠小说、世界文学名著,因为高中三年没有时间读课外书,所以到了大学看到有这么多书可读,高兴极了。
图书馆不仅有大量图书可借,还有一间录像厅,类似于现在的格子间,每个格子内可供两名学生入座,前方是一台小型电视机,需要佩戴耳机才能观看各种录像。当时10元可以享用一下午电影,我在那里度过了不少欢乐时光。《花样年华》《春光乍泄》《大话西游》……都是在那里观看的。 “王家卫的电影画面很美,但是闷闷的,实在看不懂。”我在日记本上诚实地写道。
紧挨图书馆的是科学会堂,有时有一些选修课的大课会在这里。到了周末,科学会堂就成了电影院,电影票只需2元钱。我在那里看的唯一一部电影是凯文·史派奇主演的《美国丽人》,当大屏幕上出现美国丽人,一个16岁的金发美女几乎全裸着,湮没在玫瑰花瓣的海洋中,那一幕让我惊呆了,感慨美国电影真敢拍啊!
白驹过隙,转眼20年。在这段难忘的岁月里,我们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学习文化,收获情谊。如今,华幕再起,愿人生中每一段时光都如1999那般泛着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