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一座城市,怎样才能更年轻、更打动人

日期:01-15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5版:楼市       上一篇    下一篇

□刘燕涛

常州老城区老旧小区改造持续近三年,红梅西村、广景山庄等一批优秀改造项目,以其鲜明的文化提升与美学赋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网红……深度参与常武地区老旧小区改造文化提升工程的江苏泰格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作虎,近日在参加一场高端论坛时提出,一座城市要吸引人才,一座城市要变得更年轻,最打动人吸引人的是城市之美。

“一座城市的魅力,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宜居建设水平上,宜居建设的核心在‘宜’字上,而最能体现‘宜’的核心之一就是城市美学。”张作虎提出了他的“三个美学配方”。

“美学+城市风貌”

第一副配方是“美学+城市风貌”。2023年小红书发布了一份《年轻人生活趋势》的调查报告,新一届年轻人对于城市的偏爱度,是通过“脚步”来投票的。

“有趣、有意思、有温度、有颜值,是他们蜂拥而至的原因。”张作虎认为,聚焦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是大势所趋,尊重个体生命的价值,“城市美学”起到释放温暖信号的作用。常州天时地利人和,五味五感俱全。城市不是钢筋水泥堆砌,也不是冷冰冰的工程思维,需要从物理建筑思维转向美学场景思维,建立完善的城市风貌管理体系,用各有特色的城市图景,打造具有常州特色的“美学九宫格”。特别是老城厢复兴发展打造一个个历史文化街区、文化广场的人流集聚、运河五号的烟火气,古运河的风情,不仅让当地人更让青年人,哪怕是第一次来常州都能感受到城市的温度,“美学+城市风貌”给了更多的人宜居常州的一个理由。

“美学+生活体验馆”

第二副配方是“美学+生活体验馆”。在小红书上有两个流行词,一个叫“种草”,一个叫“蹲一座城市”。“一座城市吸引人,往往伴随着对城市‘归属感’的诉求,城市美学、生活美学可以提高人才‘黏性’,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蹲与否’和‘蹲多久’”。张作虎提出要从三个方面把一座城市打造成有“黏性”的生活体验馆。

首先,用“时间魔方”的概念去打造一座城市。关注人的“四个面”,工作面和生活面、理性面和感性面。常州已经形成了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关注产业工人、产业人才8小时的工作感受和生活体验,关心人才8小时内的商务社交和8小时外的生活社交。用城市的舞、城市的歌、城市的影,全方位为各方面的人才工作生活导演一部生动的歌舞剧。其次,聚焦“街道美学、市井美学”。“聚拢是烟火,摊开是人间”,从传统烟火场景延伸出“新烟火”场景,把艺术市集、流动展览、戏剧演出等融入“新夜市”和“新城市”,培育消费新业态,通过动情、感人、温暖的人间烟火吸引青年人主动走进城市街区,唤醒生活的初心,补充奋斗的元气。最后,从“人”最渴望的部分出发,触达人才内心深处。搭建“人才戏台”,让人才参与城市中来,共建城市发展、分享城市理想、呐喊城市心声。这是宜居宜业的充分融合与空间放大。

“美学+内容博物馆”

第三副配方是“美学+内容博物馆”。“城市美学,不只是面子美,更重要的是里子美,打造让人才有情感共鸣的城市文化形象,发掘在地文化,融入美学创意,打响IP概念,打造可走读、可品读、可传播的城市内容博物馆,形成城市独特的气质和模样”。张作虎提出,一座城市要让生活在这里的人感受到城市内容的丰满。

张作虎说,要从原真性、丰富性、多样性等角度策划、梳理出两个城市剧本,正剧本是城市本身的文化底色、文化DNA,在保留文化原真性的基础上进行创作,以戏剧、摄影、绘画、市集等各种形式融入商业、社区、街道等文化圈层,包括进行完整社区建设与活力街区建设;副剧本是在在地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故事延续,进行城市内容创新,恐龙园的“无中生有”,青果巷“二期”就是一期的再演绎,红梅西村的老旧小区改造就是把当年建筑的“鲁班奖”传承活化,变为生活的“鲁班奖”,包括目前正在实施中的南运河片区老旧小区改造所融合的运河文化景观的全面提升,都是把现实生活与城市美学的结合。

因一景,择一城,终一生。清晨绿道美景,中午美食相伴,夜晚华灯初上,这些生活里的小单元组成了城市的大格局。城市美学,是城市魅力的重要文化载体,也是宜居城市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