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日期:01-15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3版:文笔塔 观点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江苏时强调:“江苏要在科技创新上率先取得新突破,打造全国重要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使高质量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为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创新必须是有目的、有方向的创新,必须统筹地区发展、社会需要和人民的诉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战略要求。”“四个面向”是指引新时代科技发展方向的科技创新观,体现了执政党价值观、实践观、动力观与人本观的有机统一。坚持党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领导,始终以“四个面向”为指引,确保党的初心使命在创新之路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必须坚持战略思维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实施,立意深远、格局宏大、路径清晰,提升了国家战略的能级,体现了科教融合、创新发展的鲜明导向,有利于驱动集成创新,增强战略合力和竞争力。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形势,要努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解决“卡脖子”问题。地方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立足当地产业发展实际,紧盯科技前沿发展趋势,放眼全国乃至全球,集聚优势创新资源、人才资源,既走好科技长征之路,又提前布局、抢抓产业化风口,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地落实。常州新能源产业的爆发,正是敏锐把握科技创新前沿,及早谋篇布局,持续发力,不断升级产业战略的结果。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只有善于解决问题,才能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以问题为切入口,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精准发力,对症施策,这样就能补短板、强弱项、获突破。
打造健康的产业生态,必须居安思危,强化问题意识,着眼短板弱项,重点攻坚,寻求突破。新能源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但产能过剩的风险也结构性地逐渐显现,一些技术性的难题也成为制约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特别是一些关键性技术为国外掌握,存在“卡脖子”风险。促进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根本上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加快推进核心技术自立自强。常州新能源产业在“发储送用”诸环节的产业链完整度达97%,近年来在“研”上加大投入,取得初步成效,但是仍是短板,还需进一步加快产业科技创新。
必须坚持系统谋划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当今科技领域的创新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以某项重大科技的突破为标志或某个领域的突起为代表,而是以学科众多、领域全面、持续系统创新为特征。因此,加快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做好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要重点完善创新体系特别是科研评价考核体系和成果推广体系,兼顾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领域改革,全面推进科技、管理、组织、商业模式创新,统筹推进融合创新、协同创新,实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思想文化创新有机统一和协同发展,形成教育链、科技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高效循环的战略格局。
必须辩证把握“好”和“快”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江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就是要求江苏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中把握“好”和“快”的要求,运用好效率与质量的辩证法。江苏新实践的“好”必须依靠创新速度上的“快”做支撑;江苏新实践的“快”必须依靠创新质量上的“好”作保证。“加快创新”不等于“急功近利”,那种试图依靠“热血”“急智”“小聪明”“情怀”等因素实现“短平快”的做法,最终只会导致创新结果上的“败”。因为创新的推进有其内在规律性,外部的资源投入和人才支持只是加快创新的必要条件,还需要大量基础性研究、时间的沉淀和实践的论证,不断由量变推向质变。无论是攻克关键共性技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还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如果一味追求速度上的“快”容易导致成果上的“慢”。创新是厚积薄发的过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背景下,只有立足长远,打好基础,以久久为功和不怕挫折的精神推动创新,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速度“快”与质量“好”的高度统一。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面对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为契机,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抓手,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拓宽发展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形成发展新优势,赢得战略主动,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走在前、做示范注入强劲动能。
作者单位:金坛区委党校、南京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