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也说老姚的微笑

日期:01-15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3版:文笔塔 文艺       上一篇    下一篇

在微信朋友圈读到了《常州日报》“文笔塔”副刊资深记者编辑谢雪梅老师转发的《老姚的微笑》一文,得知了老姚病逝的噩耗,深感悲痛,引发追念。

老姚名荣启,湖北汉口人,享年80虚岁,记忆中他属猴,刚好大我一轮。他是“北大”才子,曾经的工人日报文艺副刊部主任和工会工作部主任(不兼任),后又调任工人日报 《工会信息》杂志主编,他还是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首任秘书长。我与他相识并相处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本世纪初期的一段大约10多年不算太长的时间。其实,人与人相处并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是在于相互珍惜和感恩那份天赐的情缘。

因为彼此都是中国工会人,在一个系统里从业,在一个大锅里吃饭,免不了业务上的来往和工作上的接触,加上双方都有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为职工的合法权益履职尽责——鼓与呼,这样,我和老姚就成了一个战壕里的战友了。

1988年6月1日,工人日报为了适应改革形势发展和工会工作的需要,创办了《工会信息》杂志(全国总工会主管、工人日报社主办、1991年全国公开发行的16开本半月刊)。该杂志得到了时任全国总工会主席倪志福等领导的支持与肯定,也深受基层工会和职工群众的欢迎。老姚于1996年担起了这个杂志的第四任主编。也就是从那时起,我俩开始了最初的工作上的隔空握手和接触,由事业上的同仁逐渐变成了生活中的朋友,心灵深处多了一份亲近感和信任感。

我十分认同《老姚的微笑》一文作者申菏亮老师对老姚人品和性情以及人格魅力的描写。老姚给我的总体印象是谦和务实、平易近人、助人为乐。他脸上自然流淌出来的笑意,就给与他打交道的人释放了一个宽松而又温暖的信号——来吧!我们一起齐心合力、优质高效、积极乐观地把事情办好。《工会信息》在老姚的主持和主编下,在前任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先后出台的《集体合同专辑》《厂务公开经验交流汇编》等材料,对当时全国基层工会开展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交流作用。“回顾过去的那段历程,许多事难以忘怀。《工会信息》编辑部同志们对工作的那种激情、执着、踏实以及不断创新、不断追求新的目标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这是一个有着很强战斗力的集体,一个很好的团队。”这是老姚在纪念《工会信息》杂志创刊20周年时的一段肺腑之言。

常州的工会信息工作,一直得到了《工会信息》的关注和支持,老姚接任后一如既往地给予了关心和指导,因此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多篇信息稿件被录用和得奖,为下情上传、上情下达及党政工领导机关科学决策发挥了参谋作用。

说到老姚笑意里蕴涵着的“正能量”,还不得不说一说已经尘封了多年的他对我个人关照的例子和我俩相互牵挂的情谊 。

2001年6月下旬,工人日报《工会信息》杂志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第十届全国工会好信息暨发行表彰会,我应邀出席这次会议。那天早晨,我与无锡苏州的与会同仁约好在苏州火车站集合,然后换乘上海经苏州至贵阳的火车一同前往。当我从常州所乘的、拥挤不堪已无座位的、由河南郑州开往上海的绿皮车即将行至无锡站时,我被几位着装脏旧的年轻人身贴身地包围住,在众目睽睽之下,有人来抱我的腿,有人来掏我的袋,有人来搬我的脚……“劫贼”掏走了我左面屁股口袋里的2000元钱,他们混在拥挤的下站人流中逃之夭夭。我无奈地报了警。乘警和警长把我叫去做了笔录,他俩同情而又无奈地、好像又是司空见惯地给我作了一番解释和无望的安慰,苏州站很快到了。我下车后把自己的遭遇讲给同行者听,并准备打道回府。苏州市总工会的周主任说他带足了会议经费,可以借点钱给我。我怀着沮丧的心情与他们一道赴会。看到我们苏锡常的三位同志报到,老姚满面春风笑容可掬地迎接,还来帮我们提拿行李。周主任把我被窃的情况说了,老姚立即安慰我,并马上与编辑部会务组相关同志商定,从会议经费中补助我1000元,使我感到意外和很不好意思。会议最后一天28号刚好是我的生日,我在与会议代表交谈中无意讲到今年的生日要在贵阳过了,这个“信息”被搞“信息”的老姚获知,他特意安排在晚餐时增加面条蛋糕,并以编辑部的名义,让来自全国各地的会议代表们集体为我庆生。看着大家在老姚的鼓动下,脸带笑容、高举酒杯,纷纷向我祝福的场面,心里无比激动和幸福,我弯腰鞠躬表达内心最诚挚的感谢!

2001年9月中旬,老姚与编辑部的另一位同事出差路过常州,他找到我说想去南通市总工会办事,然后再回常州过夜,我说好啊!我安排了小车并陪同他俩去了南通,办妥了事情,吃了晚饭后就又回到常州住宿,那时已经是深夜了。

2004年春,我去北京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全总干校)参加为期一个月的第44期工会领导干部轮训班。老姚得知后,就约了编辑部的牟爱玲编辑兴冲冲地赶来与我见面,并在学院附近的餐馆热情款待了我,我则以常州的“金坛雀舌”绿茶相赠。

老姚退休后除了继续做好报纸副刊工作,还在中国工人出版社帮忙。2008年,由我主编出版了一本展示先进劳模和优秀企业家风采的报告文学集《我们走在大路上》。事前我与《常州日报》副刊部原副主任李怀中和沈国凡、沙漠子、邹晓慧等作家多次商量撰稿编排出版等事宜。谈到出版,我又想到了老姚。我与几年未见远在北京的老姚通上了电话。电话那头传来了老姚质朴的笑声,他爽朗地答应了我希望通过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的请求,并给我提出了相应的质量要求。为了使该书按计划顺利出版,老姚于当年的11月14日专程赶来常州,仔细了解出书的具体事务和进展情况。15日下午我在市供电公司会场组织全市职工文体协会活动,我特意把李怀中和老姚也请去,让这两位报纸“副刊人”谋个面,叙个旧,晚上我还陪他俩聚了个餐,其乐融融。老姚餐后便急着搭上了返京的列车。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次见面竟成永诀,哀哉!惜哉!

与老姚相处的日子可以说是在微笑的氛围里度过的。老姚的微笑里面折射出来的温文尔雅、真诚善良,真的让人难以忘怀。我想,这也许就是他这位老报人留给这个世界的最美好的“作品”吧。

谨以此文怀念老姚荣启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