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产业向“新” 城市蝶变

日期:01-15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2版:决胜GDP万亿之城       上一篇    下一篇

GDP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一座城市的经济发展程度。

对一个城市来说,万亿是一个大关,突破万亿证明这座城市的经济实力。

截至目前,全国共有24座GDP万亿以上城市。

作为智造名城,从去年的数据看,常州2022年GDP达9550.1亿元,距离万亿俱乐部只差“临门一脚”。

冲刺万亿经济规模,对于常州而言,意义重大。不仅意味着区域经济实力提升,更彰显常州作为新旧动能转换核心引领城市的担当。

站上新能源风口,经济增速频频领跑,经济总量不断实现进位,2023年,势在必得“万亿之城”的常州,注定成为城市级跃升的不平凡之年。

全力攻坚产业培育、重大项目建设,咬定发展加力干;加大民生投入,补齐民生短板,不忘初心撸起袖子加油干……

在这些不平凡的背后,是常州发改委的承压前行,登高攀强,呈现出了一幅不平凡的常州经济图景。

2023年上半年,全市GDP达4525.4亿元,同比增长7.0%,增幅列苏南第一。

2023年上半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列苏南第一,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缩小为1.79:1。

积极申报国家“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项目,纳入省级储备项目49个,纳入国家清单项目4个。

312国道改扩建、丹金高速、德胜河航道整治工程等3个项目纳入重大项目支持清单,新增用地92.4公顷。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老工业基地改造2个事项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固定资产投资、现代服务业等8个事项共获9项省政府督查激励。

常州市新能源产业融合集群入选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示范拟推荐公示名单,新增市级工程研究中心35家。

新增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集聚示范区12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领军企业12家,入选省两业融合发展标杆引领典型试点区域2个、试点企业5家,总数全省第二。

新增省级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26家。新增军民融合省级一体化示范园、示范企业各1家。

“新”产业 破圈突围

聚势

产业基础好。常州扎实的制造基础、完整的配套能力,助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等一批工作入选国务院督查激励。从“三车四新三智能”到“十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八大高成长性产业链”,常州以智能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地标性产业链为抓手,抢占集群发展“主攻点”,开展差异化“建链、补链、强链、长链”建设,规模总量持续壮大。

智能装备优势明显。拥有输变电及发电设备、工程装备、数控机床、内燃机及内燃机配件等省重点培育4大产业集群,区域辐射效应较强,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新材料发展迅猛。在全国率先布局以碳纤维和石墨烯为代表的新型碳材料产业,形成了涵盖石墨烯装备、材料制备、新能源、复合材料、热管理等领域的产业布局,新型碳材料产业入围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

机器人强势领跑。拥有“关键零部件”到“整机生产”再到“系统集成”的完整机器人产业链,汇集安川、节卡、铭赛等国内外知名工业机器人企业,协作机器人产量全国第一,为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以及整车的生产组装、新建生产线提供了细分行业的支持。

企业实力强。企业强,则产业兴,近年来,一批批行业龙头纷至沓来,一批批本土企业裂变突破,持续激发常州城市能级跃升。

数量上,常州拥有80多万家市场主体、6万多家工业企业、近6000家规上工业企业、近3700家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数量达94家,居全国城市20强。

体量上,“大象军团”和“蚂蚁雄兵”并举。在“大象军团”中,既有中创新航、蜂巢能源、天合光能、万帮新能源等总部型链主企业,也有宁德时代、贝特瑞、星源材质等国内超70%的细分领域链主企业。“蚂蚁雄兵”中,累计培育200多家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其中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4家、位居全省第一。

质量上,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9家、全球独角兽榜4家。2022年新增百亿工业企业8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53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8家;新增新能源领域百亿企业5家,拥有4家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TOP10龙头企业。

发储送用 产业闭环

蓄能

产业集聚度位列全国第四,投资热度蝉联全国第一,

占据产业制造高点,无论是在新能源发电、新能源存储,还是新能源输送以及新能源利用领域,常州成为全国唯一构建起“发储送用”产业闭环的城市。

光伏产业链条构建完整,基本覆盖除上游多晶硅料以外光伏产业链的所有生产制造环节。

新北区、金坛区是全市主要的光伏生产基地,分别以天合光能、东方日升等为牵引,集合硅片、电池片、EVA胶膜、部分光伏设备及元器件等企业,产值总量占全市近80%;

武进区、溧阳市以顺风光电、国电新能源等光伏设备及元器件生产企业为龙头;

天宁区、常州经开区、钟楼区以光伏镀膜玻璃、分布式光伏电站系统开发、背材基膜等方向的企业为主。风电产业已集聚天晟新材、长海玻纤、欧文斯科宁、阿克苏诺贝尔等重点企业。

动力电池上下游共32个关键环节,常州集聚的动力电池企业覆盖了30个,基本实现全产业链布局,国内超70%的细分领域链主企业在常设立制造基地和研发机构。

目前,全市拥有动力锂电池电芯及配套生产企业80余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35家,建成产能超150GWh,产量108GWh,居全省第一。以当升科技、贝特瑞、常州星源、江苏科达利、海目星、捷佳创为代表的正极、负极、隔膜、结构件、智能装备等领域企业,大多是国内外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在总部外的最大基地,有力支撑了常州动力电池产业跃升,成为长三角锂电池产业链最全、最长的地区之一。

常州智能电力装备涉及输电、变电、配电、控制系统、开关设备、电线电缆等,基本覆盖新型电力装备产业各环节,在变压器产业享有“世界变压器之都”的称号,市场占有率居全国之首。

规模以上企业共218家,43家重点企业销售收入400亿元。上上电缆阻燃电力电缆、工业及医用高压直流电缆、额定电压26/35kV无卤阻燃耐扭风能电缆填补国内空白;华鹏变压器研制成功了世界首台63000kVA 110kV干式变压器(世界上容量最大的干式变压器)以及11000kVA 66kV海上风力发电用机舱安装变压器;安靠500kV电缆连接件打破国外的长期垄断,成为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的标杆企业,推动了中国电缆工业由高压到超高压的跨越。

目前拥有理想、比亚迪等4家新能源整车生产企业。新能源整车和核心零部件产业门类齐全,覆盖传动系、制动系、转向系等10多个系列,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

全市专业从事充电桩生产及配套企业10家以上,主要产品包括直、交流充电桩、电源、适配器及模具开发。万帮数字能源的“星星充电”共享平台,拥有超百万高频用户,日均充电量超1200万度,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为60多家整车企业提供安装服务。

“链”群并重 倍增发展

聚变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2019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战新产业集群,是覆盖研发设计、制造加工、系统集成及成套方案解决、服务供给等全要素支撑的标志性产业集群。

目前,全市形成核心园区引领、特色产业园区支撑的“3+X”智能制造装备集群布局,武进高新区、常州高新区、常州经开区三个核心产业区产业规模占全市80%以上。集群共建成国家级研发中心8个,省级研发中心133个,公共服务综合体10家。

新型碳材料产业集群:2008年在全国率先布局碳纤维和石墨烯产业,经过多年努力发展,“东方碳谷”品牌名片持续擦亮。

集群企业超2100家,石墨烯原料制备规模全国第一,高端碳纤维制备规模全国第一,高端碳纤维织物市占率全国第一,在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25个决赛优胜集群之一,跻身“国家队”行列。

目前,集群共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和国家专精特新企业48家,拥有国家级技术创新载体58家、省级以上研发创新载体783家,21家企业在海外设立了研发机构,集群16个品牌入选2020-2022年度江苏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名单。

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集群:集聚了信维通信、瑞声科技、宏微科技、强力电子、微亿智造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武进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获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常州高新区位列智能传感器全国十大园区第五位。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初步形成生物制药、高端医疗器械、智慧健康+养老等三大特色板块,共有生物医药企业600余家,医疗器械产业产品涵盖43类医疗器械中的31个大类,规模全省第二。全国超过60%的吻合器生产企业集中在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