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人家木梨硔
日期:01-15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3版:文笔塔 文艺 上一篇 下一篇
题记: 向云端,山那边,海里面,真实的我应该走向哪边?
日落前,风来临,石墩下我盘腿坐着……
木梨硔是根草,长在我心底许久;木梨硔是根刺,一直插在我跳动的出游神经上。终于,在暑期一个高温的双休,轻轻拔掉了……
驱车五个多小时,再换乘半个多小时当地的特色景交(破旧小中巴),然后又步行半个多小时据说是一千零一级的木板夹着砂石做台阶的山路,终于到达了心心念念的木梨硔。
木梨硔,其实是个小村落,属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溪口镇,地处黄山余脉苦竹岭,海拔近千米,背靠狭窄的山脊,另外三面都悬空,如云间孤岛,绝世而独立,所以又被称为“云端上的村落”“天宫之村”“云上人家”。村落历史悠久,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但人烟稀少,现有四五十户,100多人。因为交通艰难、信息闭塞,直到2009年一次摄影大赛上一位当地摄影爱好者拍摄的一张“云海中的木梨硔”获奖,木梨硔才走进了人们的视野、长进了我的心里。
实事求是讲,在抵达木梨硔山脚下破败停车场的时候,被摇来晃去的破旧小中巴和硬如铁块的小木凳折磨得晕乎乎的我很是失望,因为那台阶还是煤渣加砂石,铁钩拉住的木板框架几乎都要解体了,而一眼看不到顶的山路,更是让几位同行者丧失了攀爬的信心和勇气。于是,本来就很小的队伍分成了三部分,一小部分到了山顶,一小部分留在了山腰,还有更小的部分在停车场纳凉——像省略号中的三个点被拉长了……
我一直想来木梨硔,还有一个因素,就是这个小村的名字,特别是最后一个字,工具书上都说读“红”,大谷、深沟的意思,但我总感觉似乎不像。果然,在和几位当地人的交谈中,得到了另一个解释——读“共”,石头堆积的意思。根据“名从主人”的原则,木梨硔(红),确实应该叫“木梨硔(共)”了!而“木梨”也不是我们粗浅认为的“梨花木”,而是山中的一种花开像玫瑰的乔木。也就是说,这是一个躲在山脊上开满野梨花的美丽小村庄。
走进村寨,对“硔”这个字的认识就更深了,果然,像很多木建筑的斗拱一样,这里的房屋都是半搭在山脊上,垒房子的石块与山上的石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果然是“硔”(共)。而在房屋的旁边,大多数人家都在悬空处用木梨树木或竹竿搭成简易的平台,高出平台的竹竿上还挑着笋干、腊肉,微风吹过,阵阵清香……
因为我们到达的时间是最热的中午,尽管满眼青翠、蓝天白云,但走在石屋外面还是很受不了,于是我们逃到了村中一户人家,他家竹平台上挂着很多白色枕套,应该是做民宿的,而靠近房檐的地方还很友善地搭着一个遮阳棚,棚下有个流着山泉水的石槽,石槽里还浸着一个大西瓜,估计和我们小时候夏天把水井当冰箱一样,伸手一摸,果然冰凉。很快,一个没有讨价还价的西瓜盛宴开始了,十几斤的大西瓜,三四个人确实吃不下,微信显摆的时候,山下的小伙伴们不干了,强烈要求打包带下去……于是,这份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分配到了我们少壮派身上——带到山下的时候,大快朵颐的他们居然还嫌带少了……
我之所以坚持称木梨硔为人家,因为这个村100多人,外出打工或者上学不回来的居然很少,不管老少穷富,村民们都喜欢回到这里,所以尽管气温很高,但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比那些只有留守老人的空心村好太多。小脚的老奶奶坐在树荫下的石阶上摸着狗,赤膊的大叔跑来跑去收晒床单,捧着手机的小伙子在和客户交流——听说这里最美的不是云海、日出,而是星空,因为没有污染,能见度极好,空气很清新,幽邃的大山、清凉的竹海、深蓝的天空,简单而白亮的星星挂满帐顶……
没能真切感悟“云端部落”“天空之境”,解渴之后的我们,尽管吃了午饭,还是点了一份简单的农家菜,坐在山腰的悬空露台上,听着山泉水轻轻流淌,看着山间风轻轻吹动,什么也不说,喝上一杯木梨茶,剥上一只水煮蛋,吃上一口鲜腊肉——原来,人生惬意,不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