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海南,那是三十年前的事了。
1992年1月,我有机会被常州市企业家协会推荐参加在海南省海口市举办的“第二届全国经理(厂长)文化研讨会”。我们常州同去参会的有市企业管理协会孙志伟、市建工局高国平、构件总厂厂长杜家琪、油厂厂长吕国炳等人。
我们从常州坐火车到上海,在虹桥乘飞机到海口。当时去的时候常州是寒冬腊月,一下飞机却是春风扑面。
在去海口市区的道路两侧,到处都是建筑工地。工地上长臂吊车正在忙碌着,满载建筑材料的运输车川流不息,好一派繁忙的景象;还看到路边围挡围着的空地上,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各种颜色各种型号的小轿车,少说也有几百上千辆吧,经打听,说这就是海南的汽车市场,现在海南开放了,买汽车容易得多了。很快就要到海口市区了,只见高楼林立,一派摩登之象。
我们一行到了会议指定住宿处六合大酒店,顺利地办好了入住手续。第二天上午就举行研讨会开幕式,出席开幕式的领导级别之高是我们没有想到的,曾担任国家经委主任、人民大学校长、中顾委委员的袁宝华和时任海南省委书记的邓鸿勋等同志到会并讲话。
邓鸿勋书记致欢迎词,他代表海南省委和省政府热烈欢迎全国各地的企业家代表能来海南做客,希望大家在会议之余到海南各处走走看看。现在海南在中央的决策部署下正在加大开发力度把经济搞上去,努力改变海南经济滞后的面貌。
袁宝华早年参加革命,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在经济战线上工作,他是我国管理科学的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他在开幕式上说:人的研究是一切管理的核心问题,企业家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并指出企业家要坚持进行自我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一个清正廉明的企业经营者,要永葆创业青春。这讲话对我们这些企业的经营者来说句句是金玉良言。在这次研讨会上能跟高级别的领导面对面,能直接聆听到他们的讲话,对于我们这些平头百姓来说已经感到很荣幸了,更高兴的是袁宝华同志在会议期间到我们小组和我们一起漫谈,谈企业经营者在管理企业的同时要提升自己的品质,使企业和个人一起成长,对社会多作贡献。我们很是激动,对他的讲话我们报以热烈的掌声。海南省委书记邓鸿勋也在百忙之中到大酒店来看望我们,他的秘书说:邓书记是从会议的签到簿上看到我们是从江苏来的,所以特地抽出时间前来看望大家。邓书记和我们一一握手,他快人快语用略带无锡口音的普通话说,我是无锡人,与你们常州是邻居,从前无锡还归常州管辖呢,我们是江苏老乡,你们来海南我很高兴,来看看大家是应该的,也是略尽地主之谊吧。希望你们抽时间到海南多看看多走走,回去之后多宣传海南,把江苏老乡请到海南来做客。这些纯朴的语言使我们听了深受感动。
在学习期间根据会议的安排,我们参观了海口市的苏公祠。当时我们对苏东坡的认知还只停留在他是一位大文豪,唐宋八大家他家就占了三位,他到过我们常州多次,并终老在常州,常州的东坡公园有苏东坡洗砚池,小营前有藤花旧馆等,其他的我们知之甚少。
海口的苏公祠是一座园林式庭院,院子里绿树鲜花错落有致、溪涧曲径、泉水叮咚。祠内有一座石刻苏东坡像,苏东坡的诗词、碑刻、东坡笠履图等珍贵文物。这里有苏东坡留下的“浮粟泉”,相传是苏东坡来到海南时发现当地人吃水困难,他经过认真寻找,发现这处有一泉眼,喷出来的泉水清澈透亮,味道甘爽,他便指导附近村民开凿而成,这泉水素有“海南第一泉”美称。现在井中泉水仍然清澈见底,但已不见泉水喷涌了。
据讲解员讲苏东坡当时是被朝廷贬谪到海南来的,来时虽然挂着“琼州别驾”的头衔,但给苏东坡下达了“三不禁令”即不得食官粮,不得住官舍,不得签公事。苏东坡虽然身处逆境,但他心里装着百姓,时刻把百姓的冷暖放在心上,所以他在海南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但他对海南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改变不良风俗,探索科学治病的方法;他发现当地人疏于耕种以打猎为生,田地多荒废,为此,苏东坡向他们进行“劝农”的宣传教育,说重视农业生产,才能带来长远福利,还热情洋溢地写下了《劝农诗》;他开创教育先河,播下读书育人的种子,苏东坡对海南文化教育影响巨大,在苏东坡来海南之前,海南还没有出过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他来海南后培养了第一位举人姜唐佐,第一位进士符确。为了纪念这位传播文化的中原先驱,海南人民在载酒堂(苏东坡当时的住处)的原址上修建了东坡书院,流传至今的还有东坡村、东坡桥、东坡帽等,无不表达了海南人民对苏东坡的缅怀之情,连语言都有一种“东坡话”在里面。
研讨会要结束了,会议主办方根据邓鸿勋书记的提议让大家到三亚去看看,领略一下南国风光。我们高兴极了,真想不到邓书记这么细心、用心。
在三亚,我们住在三亚湾大酒店。这时节三亚正在举办“首届海南国际椰子节”的活动,只见街道两旁到处悬挂着“椰子节为宝岛增辉,我为椰子节作贡献”的标语,彩旗招展,一派喜庆节日景象。据三亚的同志说,这次椰子节准备工作充分,内容丰富多彩,有“椰灯谜海”、围棋邀请赛、龙舟邀请赛、民族民间音乐舞蹈表演、全国武林高手表演赛、民族服装展演展销、“天涯海角”书法摄影展览及大型经贸洽谈会等一系列富有地方特色的商贸活动。
在三亚我们到了两个地方,鹿回头和天涯海角。
在鹿回头,我们看到很多路边摊在卖椰子,那一个个圆圆的椰子,我还是第一次看到,更谈不上品尝了。我们见很多人都捧着在吃,于是花一元钱也买了一个。小老板熟练地帮我们开好口子,我和构件总厂的杜厂长、建工局的高主任三个人用吸管在椰子的一个口子内吸了起来,同去的人还为我们拍下了品尝椰子汁的珍贵照片。因为稀奇,我买了两个准备带回家,一个给家人尝尝,一个带到单位请同事们尝尝。说出来不怕大家笑话,到家后看着椰子就犯难了,因为在三亚时没有观察他们是怎么开口子的,我用菜刀斩、用斧头劈都打不开这坚硬的椰子壳。家人在旁边出主意说用铁榔头敲起子,居然真钻出一个孔来才用吸管吸到。有了这个办法,到单位给同事品尝就如法炮制了。
在鹿回头,还看到商家在卖珊瑚,那一个个洁白的珊瑚多么稀奇好看。一问价格是十元钱一个,于是我便挑选了一个形状比较好的,请商家小心地把它包好装在一个小纸箱里,当宝贝似地带回了常州。那珊瑚我后来请人做了一个玻璃罩把它罩好,至今还珍藏着,越看越喜欢。
离开鹿回头,我们到了三亚的最南端天涯海角。在沙滩上我们赤着脚,卷起裤管,一直走到“天涯”“海角”二块大型巨石旁拍照留念。
离开三亚,我们沿着东岸线仍回到海口,至此,研讨会正式结束,与会人员相互告别,各自返程。
这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但在海南见到二位领导并聆听到他们的讲话,参观苏公祠,浏览鹿回头、天涯海角,那椰子、珊瑚,一幕幕的景象,还时不时在脑子里闪过,令人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