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四十年的情谊:顾颉刚和常州金氏兄弟

日期:01-15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3版:文笔塔 文艺       上一篇    下一篇

三、辉煌

1945年8月,日寇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来,所有人都对前途充满希望和信心,无比兴奋。金擎宇和金纬宇于10月初乘首航江安轮赶回上海,立即筹划恢复生产。他们将埋藏的图稿取出,根据新资料加紧整理、修改存沪的图稿、图版,陆续出版供应。由于全国机关、学校及广大读者均急需新内容的地图,所以这时“亚光”编绘出版的《中国分省精图》《世界分国精图》、中国和世界挂图等十多种参考图,还有几种中、小学地理教学挂图,都连续再版,供不应求。

同时,赶往上海的还有陈铎,他在上海为大中国图书局募股,至11月份,已经募集股金得“壹万万五千万”。他回到重庆后,又拉来了好几个人,包括印刷方面有糜文溶(中央印制厂厂长)、韩佑之(百宋铸字厂厂长),发行方面有汪孟邹(亚东图书馆经理),图画方面有张正宇,加上原有的数人,新的大中国图书局的“班子搭起了”。这时候,茅台酒的老板华问渠所创办的贵阳文通书局也找到了顾颉刚,想和他合作。文通书局准备聘他为编辑所所长,同时仍兼任史地图表社社长。丁君匋亦加入文通,主持发行工作。有了充足的资金,顾颉刚当时对前景充满想象,他认为:“果能配合得好,前途大有为矣。”他回顾当年英敛之办《大公报》,最初时期“毫无精彩,日销只数百份”。此后有报馆之最好编辑的张季鸾,最好经理的胡政之,加以吴鼎昌之资本,两三年间,“天津大公报遂成一大报,为世界所注意,今日竟执中国报纸之牛耳”。而今天的大中国“于书业,倘亦能如是乎?”

1946年3月,大中国图书局正式迁往上海。7月,召开股东大会,万想不到,董事会改选顾颉刚为总经理,副总经理为陈宣人——此前在商务担任事务多年,抗战期间在重庆办大信文具公司。金振宇、丁君匋为经理,金纬宇为协理,金擎宇为编辑所主任,地址在四川北路南仁智里四十五号。顾颉刚后来回忆,为什么选自己为总经理,一是因他年龄最长,二是因他在教育界工作近30年,交游众多,做书店生意不能无教育界的联络。顾颉刚坚决辞谢,声称自己实在不会做经理部工作。但他们说:“不妨,经理部的工作自有我们做,不来烦你。你只要在外面做联络的工作就是了。”当时顾颉刚在苏州担任社教学院的教授,所以他虽负了总经理的名义而仍住在苏州。公司有事,打一电话来,他就到上海去。

此时,原有的图表社负责编纂,亚光负责制图,“大中国”负责发行,大中国图书局的三驾马车并驾齐驱,成为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地图出版机构。这一时期,“大中国”出版发行了华北五省新地图,华东、中南行政区图,西藏、内蒙、台湾以及朝鲜、越南新地图,苏联新地图,还出版了香港九龙图,上海市、北京市交通详图,中国和世界暗射图等等。当时的“大中国”以印行地图和制造地球仪为主要业务,并总发行亚光舆地学社出版的甲、乙、丙、丁四种中国分省精图、世界各国精图和各种大张挂图。此外,还出版通俗的“历史小丛书”和“地理小丛书”,历史方面有《中国通史演义》《文天祥抗元故事》《岳飞抗金故事》等,地理方面有《新中国地理》上下册,《祖国的丝茶》《祖国的陶瓷》等,由顾颉刚主编,丁君匋协助他约稿绘图等工作。另外,“大中国”还参加广益、北新、新亚等组织的“五联”,承印“国定本教科书”。

1946年至1949年的3年多时间里,大中国出版发行的由亚光绘制的新图达50多种。当时亚光在编绘力量上先后增加了凌大夏、张家驹、马宗尧、刘思源、董石声、卢绵高等同志。他们都是编绘能手,又富于经验,对地图质量的提高起到很大作用。同时还开始培养一批年轻力量,如尹正寿、陈志方、杨柏如、王明德等同志。这些人日后大多成为新中国地图事业上各方面的领导和骨干。 (三)

一个常州人在上海

顾颉刚与大中国图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