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阿甲与王昆仑

日期:01-15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2版:文笔塔 记忆       上一篇    下一篇

阿甲先生是当代戏曲艺术大师,他善于总结戏曲表演的经验并上升到理论高度。在他的艺术生涯中,与众多文艺界人士广泛交往,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拓展了艺术领域,取得了新的成绩。常州市档案馆收藏了王昆仑1978年5月就昆曲《晴雯》剧本创作、排练、演出计划等专门写给阿甲的一封亲笔信。

“阿甲同志:入医院将近三星期,情况渐好,请释念。常记你‘戏不惊人死不休’之壮语。在医院内写出第六七两场,亦反映得你鼓舞之多。现在二稿全部刻印,想不日内送阅,终嫌质量太差,急切盼望得到提高,请即予以指点,以便再改。闻演员已初步选定,设计图我也看到。昨日郝院长来谈,甚盼导演能早日着手,因七月上旬纪念会开会,日期越来越紧,估计你院中事忙,不知如何具体安排,可使北昆方面不致措手不及也。住院,不能访诣请教,走笔奉达,希鉴谅。此致敬礼!”从这封信中我们可以看出,阿甲与王昆仑之间不仅十分熟悉,两人间的合作也十分默契。

王昆仑(1902—1985),原名汝玙,字鲁瞻,江苏无锡人,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卓越的领导人和著名红学家。1922年,王昆仑由孙中山介绍加入中国国民党,1926年,他来到广州,任黄埔军校潮州军校政治教官,同年七月随军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秘书长。1933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王昆仑任政务院政务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北京市副市长,民革中央副主席、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副主席,《团结报》首任社长等一系列职务。

王昆仑不仅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家、政治活动家,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和学者。他在文学方面造诣深厚,颇有建树,特别是关于《红楼梦》的研究,在文化界、学术界很有影响,是较早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评论《红楼梦》人物的学者。20世纪40年代,他在重庆以“太愚”为笔名,在《现代妇女》杂志上陆续发表了一组评论红楼梦人物的文章,受到周恩来的关注和赞赏,《新华日报》作了报道,这让王昆仑很受鼓舞,在其后的四年内继续陆续发表。这组文章共19篇,1948年上海国际文化服务社以《红楼梦人物论》出版发行,后修改合并为14篇在《光明日报》上重新发表。

“文革”中,江青在1968年9月18日接见中国京剧团等单位时,诬陷陆定一是军统特务,胡乔木叛变了,周扬是内奸。还点名诬陷齐燕铭、王昆仑、钱俊瑞、荣高棠、田汉、廖沫沙、阿甲、王昆等是特务、叛徒、反革命、里通外国分子,致使他们遭到残酷的迫害。

随着“文革”后的拨乱反正,阿甲与王昆仑等人迎来艺术生涯新的春天。在多年的交往中,王昆仑与很多文艺界人士有着非常深厚的友谊,从夏刚草提供的一份展览电子书文稿中能够找到,他和作家老舍、茅盾,画家齐白石,京剧大师梅兰芳、马连良等都认识,而且和其中一些人还是多年的好朋友。更加令人吃惊的是,王昆仑自己还创作昆曲剧本。上世纪70年代,为反映《红楼梦》中反奴性、争民主的精神,王昆仑同研究文学的女儿王金陵合编了昆曲剧本《晴雯》。在1979年时该剧由阿甲出任导演、北方昆剧院首次公演。据说,昆曲《晴雯》在那段时间内演出了好多场,并且至今仍然有剧团在排演这出剧,长期以来获得文化界人士的赞赏和观众的好评。以此,我们也能看出王昆仑对晴雯这个人物的喜爱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