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熊毅:一位抗美援朝的老兵

日期:01-15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2版:文笔塔 记忆       上一篇    下一篇

他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他的名字叫熊毅,江苏金坛汤庄人。他还健在,今年96岁。

1928年10月,熊毅出生在一个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贫困人家,住的是村上祠堂里的边房小屋。出生45天,他的母亲就因病去世,由爷爷奶奶抚养。不久爷爷奶奶相继去世,只能靠父亲一边干木工活,一边带着他艰难度日。到熊毅12岁那年,由于父亲跟新四军游击队有联系,被日伪特务队残忍杀害,从此熊毅成了一个孤儿。

1950年12月,22岁的熊毅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新兵在常州军分区集合,暂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地区第三野战军新三团。新兵训练是学开汽车,同时开展军政技术训练、文化速成班学习。由于各科同时学习,工作生活异常紧张。到了1951年底,各类学习、培训都已结束。因朝鲜战场急需驾驶兵,熊毅随部队换上志愿军服装、高帮棉皮鞋,从南京下关车站出发。军列轰然鸣叫,拖着长长的车厢,向中朝边境的安东市急驶而去,跨过鸭绿江大桥,直达朝鲜新义州。鸭绿江大桥是由苏联红军守卫的,苏制高射大炮布满了大桥周边,美军飞机有来无回,所以大桥的安全是有保障的。短暂休整后,天黑时立即向纵深推进,经过一整夜的急行军,部队来到一个大山沟里休息,因为白天行军会遭到敌机的扫射轰炸。等到天黑,部队又开始急行军,半夜时分到了一个不知名的火车站,部队要乘火车前行。天快亮时,火车刚驶出山洞,敌机就来了,扔下照明弹将方圆几十里照得如同白昼,火车只得停车,迅速倒回山洞,待敌机离开后继续行驶。中午时抵达三登火车站,车站规模相当大,从国内运来的战略物资全部在这里集中,然后中转到各处,所以经常遭到敌机轰炸。但这里有高射炮部队守着,敌机不敢低飞,从高空扔下的炸弹命中率也很低。

部队下车后,沿着山路步行不到半天,在一座高山脚下停了下来。这里有一个很大的山洞,熊毅他们两个团的兵力全部进了这个山洞。山洞里面有一个大礼堂似的大厅,部队在这里开了一个军人大会,对各营各连所要去的地方进行布置,接着各支部队向着目的地进发。第二天天亮前,熊毅他们到了大同江边,渡过大同江,还有30多里地才到他们的扎营地大同里,一个荒凉的山沟。这里隐藏着很多军用卡车,熊毅他们迅速投入物资运输工作中去了。在运输军用物资的过程中,还要顺带转运从前线战场上下来的伤病员。汽车兵通常通宵开车,没有固定的宿营地,吃饭以干粮为主,有一顿没一顿,艰苦程度难以想象。

熊毅连队的陈副指导员是山东胶东人,平时很少跟车出去。有一次,三辆车同时出行,陈副指导员跟车。三辆车7个人在去库区的途中,开到了一个不太陡的山坡上,当熊毅他们的车开到坡顶准备下坡时,朝鲜人民军一辆吉斯151卡车突然打开大灯下坡,被敌机发现了。我军防空哨兵连放三枪,通知敌机已在上空,人民军立即关灯加速行驶,而敌机锁定的区域正好被熊毅他们的车赶上。熊毅他们只得立即停车隐蔽,此时已听到敌机炸弹飞来的声音,大家迅速卧倒。与熊毅并立的战友也立即跟着卧倒,两条腿还搁在熊毅的腿上,卧倒时间前后只相差零点几秒,但就是这慢了的零点几秒,让他吃了三块弹片。熊毅就快了那么一点点时间,一块弹片也没碰上。敌机走后,熊毅从战友的两条腿下抽出自己的腿,他的战友却因脑部中弹光荣牺牲了,在熊毅身后的陈副指导员也当场中弹牺牲。

1953年6月停战前夕,志愿军为了配合板门店谈判,对美军实施一次规模较大的打击,彻底浇灭了美军的嚣张气焰。1953年8月1日,熊毅被调到志愿军谈判代表团工作,一去就是5年多时间,直至1958年12月25日才随志愿军撤离而离开朝鲜。这是最后一批离朝部队,总共只有几十人。熊毅回到国内,一路转车,第二天下午4点多钟到了江苏常州,正好赶上去金坛的最后一班车。

回到家乡后,熊毅默默无闻地担起了建设祖国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