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涛:勇于创新的时代弄潮儿
日期:01-15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8版:新钟楼 上一篇 下一篇
□王淑君 童华岗 陈刚
常州公司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员工300余人,整个集团员工超800人,2022年常州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集团整体销售超3亿元——很难想象,拥有如此靓眼数据的宏巨电子,2009年成立时,仅仅只有租来的百来平方米车间,员工不超过10个人。
10多年的飞速发展,作为宏巨电子的董事长,宋涛带领员工从小到大、再到精,成为了以专业从事消费电子、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汽车整车内部产品等功能性器件和相关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成为行业的“隐形”冠军。
创业,从几万元的订单开始
宋涛颇具亲和力,他语速不快,但说话时总带着微笑,或许这就是他一路走来,在公司发展的关键时刻,总能得到朋友、员工真心帮助与支持的重要原因。
“我学的是金融专业,毕业后去了上海,当时收入挺高,但老婆在常州,我一直想要回来。”谈起为什么要创业,宋涛说有一半原因是为了家庭。1975年出生的他,2000年初在上海工作时可谓当时的“斜杠”青年。他在公司做财务,却总爱去车间溜达,生产流程比普通员工都熟悉。在和朋友聊天时,他得知很多外贸订单其实都是代工,利用资源和人脉,就能接到订单。
一开始,宋涛只是把这个当作一项副业,没想到越做越好。最早他只是做订单的代加工,第一年销售额20多万元,赚了10来万元,于是下定决心回常州创办公司。
“2009年,我们公司成立时就在永红街道陈渡村委的一间厂房里,生产手机内的屏蔽材料、绝缘材料。”宋涛说,当时他做好了思想准备,如果不行他还是回去做财务。事实上,他赶上了好时候,2010年开始,诸多国产手机开始在全球打开市场,作为其产业链中的一小环,宏巨电子将客户需求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逐渐被行业所认可。
“我记得最初单子都很小,有的就1万多元。大公司看不上他们的小单子,我们却真正把他们当上帝一样看待。哪怕再小的订单,也是改到他们满意为止。”宋涛说,有时为了让客户满意,他和工程师一起去客户那里,现场帮其量身“制造”。岁月变迁,其中的一些小客户逐渐成为了大客户,甚至最初与宏巨电子共同成长的一批客户已经成为了上市企业,至今仍与宏巨有着密切的合作。
创新,来源于危机意识
如何能踏准市场变化的每个节拍,是很多企业难以做到的。如果只是跟着市场走,这是滞后的。宋涛的理念就是要比市场快一步,找准方向,提前布局。
2016年,宏巨电子的销售额达到1个亿。当时,还处于中国消费电子的黄金时期,富有危机意识的宋涛做了两个关键决定。第一,就是要做产业上下游的资源整合,形成内部稳定的供应链。其次,就是在能力范围内,探索尝试新能源相关的功能性器件产品。
宋涛回忆当时他去广州出差,街上的新能源汽车还很少。虽然不少出租车司机也抱怨续航短,但是从省油费的角度去想,的确是要节约不少成本。“我就觉得这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宋涛毫不犹豫扎进了新能源汽车领域,在朋友的帮助下完成了第一单总计20万元的业务,但是为了完成这项业务直接成本就达100多万元,第一单生意硬是交了80多万元的“学费”。
第一单虽然没有赚钱,却给宋涛积累了一整套的技术经验。2017年,他全资收购浙江一家原材料公司,在新能源领域打开了技术突破口。此后,公司形成了专业的新能源产品研发团队,不断开发攻克技术难关。2018年,当业内一家比较知名的新能源电池企业找到宏巨电子合作时,正是看中了宏巨电子此前在该业务上的生产和研发能力。
做人,一定要真诚相待
“在我眼里宏巨电子未来是一家社会型企业,我们目前也是钟楼区的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因此,在我看来,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企业,真诚相待,寻求共赢才是最好的结果。”宋涛说,他不想让宏巨电子成为一个家族的私人企业,而是应该借助资本市场,致力于技术研发,对社会负责。
“其实之前,消费电子行业最初都是日企、台企居多,但这些企业做久了,有些就会店大欺客,这也限制了他们的发展。而宏巨电子无论发展到什么阶段,都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客户,才有了好的市场口碑。”宋涛说,至今公司对哪怕仅赚0.01元的加工器件生意也是认真对待,严格标准,从不会因为单子大小就怠慢客户。
“在管理上我喜欢放权,让适合的人在适合的岗位,发挥出他的才能。”宋涛说,公司实行的是扁平化管理,他不想把权力集中在一个人的手里束缚团队的发挥。
“我每天都会送女儿上学,有时间也希望多陪陪她。”宋涛说,他不希望女儿接班,而是应该有自己的生活和道路。未来公司的管理必定是专业的团队对每一位股东负责,若成功上市,就是对每一位股民负责,不会是某一个人的家族式企业。